王愛萍
新課程理念下的素質教育重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要想方設法地使求知成為學生自覺的追求,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首要問題。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呢?下面我結合三十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談談自己感悟和體會:
一、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數學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魔力,它可以創造出人間奇跡。學生對所學知識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學習就變成了一種愉快的事情,就會把學習之苦轉化為追求成功之樂,在學習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在充滿興趣的課堂,輕松、愉快地獲取新知。在教學過程中,“教”和“學”是密不可分的,是雙邊活動,要想得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與學生親近,多一些“零距離”接觸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氛圍”。這就需要我們廣大教師除了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外,還應與學生親近,多一些“零距離”接觸。教師和學生間有了感情,學生就會毫無防備的信任教師,不管教師怎么說,他們都認為是正確的,他們也就會不折不扣的去認真執行。他們對數學就會主動的去探尋、這樣主動的、有趣的學習,能使學生感到學習既是“苦差事”又是“苦中有樂”的趣事,慢慢地使學生從“要我學”轉化為“我想學”,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之目的。因此,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加深師生之間的感情是是至關重要的。
1.在課堂上與學生多一些“零距離”接觸
在以往的教學中,許多老師在課堂上喜歡與學生“保持距離”,站在三尺講臺上給學生授課。使學生容易產生一種教師高高在上的感覺,從而給學生造成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不利于學習。授課時,教師應該經常走下三尺講臺,附下身去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活動。當他們的探索活動遇到困難時,老師適時給予點撥;當他們的作業出現錯誤時,老師適時給予指導;當他們的姿勢不正確時,老師適時給予糾正…… 如果經常這樣與學生 “零距離”接觸,老師就會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就會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這樣便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認知水平,對教育教學活動就會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在課下與學生多一些“零距離”接觸
首先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多參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如:打籃球、踢毽子、跳繩或帶他們外出放風箏、徒步旅游等。通過這些具體的“零距離”接觸活動,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和理解,與他們傾心促膝談心,與他們建立起亦師亦友的關系,以取得他們的信任。這樣,你所講的道理,才能通過感情“過濾”和“催化”,變成學生自身的思想和要求,形成他們自己的覺悟和決心,推動他們去實踐自己的諾言。同時也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對其進行教育。
3.要利用多種形式,傾聽學生們的心聲
除了促膝談心,多參與他們的課外活動外,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特別是對那些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平時多鼓勵他們與老師寫傾吐心聲的信,向教師訴說苦惱、暢談理想和希望……教師也可以主動地給學生寫信,與學生多一些“零距離”接觸,不僅能產生“親其師,信其道”的作用,有利于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在教學中,我們教師應該事事、處處尊重學生,擺正自己的位置,始終站在學生中間,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這樣就為學生豎起了通往成功的階梯。
三、把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激活學生主動參與
數學是源自于生活的,在我們的數學教學中,時刻注意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結合起來,讓數學在孩子的眼里,變成看得到,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從而使學生從枯燥的公式中、從抽象的符號中解脫出來。讓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使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問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創設課堂教學氣氛,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
課堂教學效率的優質、高效離不開全體學生的全程積極、有效參與。教師要努力創設主動探索空間,讓學生有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嘗試、動口表達的解決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使其外部活動逐漸內化為自身內部的智力活動,從而獲取知識,發展智能,以更積極的姿態自主參與學習活動。
第一,“動”是兒童的天性,教學過程中,只有自己親自動手做一做,才會知道得更多,掌握得更牢。我抓住這一特點,引導學生主動操作。如分一分、數一數、畫一畫、擺一擺、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來源與發展,體驗到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愉。。
第二,教師要創造真正意識上的讓學生參與嘗試的機會。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征,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扶得過多,只會培養學生思維的惰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的培養。
總之,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一個長遠的任務。它需要我們在課內外不斷的引導,同時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不斷培養,最終達到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現學生長遠的自主學習,使所有學生都能在數學中獲得成功感,樹立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以發展思維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趣味,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愿望,體會數學的作用,從而學會學習,生動活潑地投入到數學學習當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