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我國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明確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習慣逐步形成的過程。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孔子云:“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有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才能獲得成功。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身上責任重大,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與數學習慣,綜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本人在培養學生數學學習習慣上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培養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習慣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于動腦,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首先要激發學生思維的欲望,善于提出引發學生動腦的問題,其次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多角度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思維能力的生成與發展。
二、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
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每個學生都應積極參與,與人合作。啟做議練。即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組織討論,發表意見,進行練習,以達到鞏固的目的。點化自學。通過教師點撥,學生自學,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系起來,加以遷移運用,深化提高。
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與生活經歷,因此導致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在新知構建與解決問題中表現為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與思考,教師要給學生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機會,大膽陳述自己的想法。
三、培養學生積極反思、敢于質疑的習慣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學習者在學習中保持愉快和不緊張,有利于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有意識和無意識的統一,釋放巨大的學習潛能。這就要求我們徹底丟棄“師道尊嚴”“教師權威”的觀念和思想,而是真正從觀念上熱愛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做學生的朋友。在課堂教學中起組織、引導、控制及解答等作用,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的學習局面。課堂中要尊重學生的不同觀點,保護學生中勇于爭辯的積極性。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樂于發言,敢于提問,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等方式或提出一些新穎的設疑題,制造認知沖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問題情境聯系起來,激起學生心中產生疑團、形成懸念,置其于積極探索的疑境之中。
四、培養學生動手實踐、操作體驗的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看到過的知識可能會忘,只有動手體驗過的知識學生才會銘記在心。“智慧出在手指尖上”動手操作活動歷來是學生們獲取知識的好幫手,孩子們是鮮活的,他們的想象力是靈動的。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動中恍然大悟,在動中產生聯想,在動中強化新知。
五、培養學生準確表達、善于歸納的習慣
在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訓練學生運用學過的數學語言來敘述圖意,復述題意,說明計算過程和回答問題,要求他們逐步做到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隨著年級的升高,要訓練學生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說明算理,分析數量關系,理由充足地與他人討論數學問題,并能隨時糾正別人不正確不嚴密的數學語言。
學生學了某一類習題的解答方法,學完一個課時的內容,學完一個單元乃至全冊,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總結,總結一類習題的解題規律及方法,總結一課時的主要內容。小學畢業階段還要指導學生對知識的“塊”和知識的“線”進行概括、總結等。這種習慣一經養成,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使學生從整體上去掌握知識要領,形成數學能力。
六、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知識的積累就是在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完成的,對于學生的主動學習而言,主要體現在課前做好預習,課后及時復習。課前預習可減輕學生課堂學習的負擔,課后及時復習能夠起到總結和鞏固知識的作用!所以課前及時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必備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預習、復習、多思的習慣,預習復習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有效果,必須天天布置預、復習作業,還要指點方法,經常檢查完成的情況。對中、高年級,還要培養學生課后看學習小報、參考書、習題書、有好的內容隨時做些摘錄,常整理知識,動手做學具等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的逐步養成,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開發學生個體潛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做到動力系統與情感系統,智慧系統與行為系統相整合,從而提高學生修養,完善學生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都具有終大的意義。
我相信,只要教師能持之以恒地進行引導和訓練,學生會逐漸把握合理的學習過程,他們也會逐漸養成一種勤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真正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主動地學、積極的學、緊張地學、高效地學。
良好的習慣是一種能力,小學生學習的習慣直接影響著他們學習的質量,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從思想上進行“軟著陸”,也需要從行為上進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導,也需要訓練。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習慣這艘帆船,乘風波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