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權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與新的教學理念在不斷發生沖撞。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要避免“穿著新鞋走老路”,不能被過去陳舊的思想觀念和教學方式捆住手腳,對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我們要在創新中“揚棄”,切實有效地推進新課程的改革與實施。我國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目標之一,就是“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其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構建以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探究創新為主的教學模式,努力培養新世紀的創造型人才。針對新課改的這一目標,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本人對“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這個問題作了簡要探索:
一、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首先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和轉變觀念
(一)教師要轉變角色
新課程要求教師轉變角色,即要由傳統的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這是實施新課程教學特別重要的一個問題。在教學中,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要以學生為主體,處理好教師、學生和教材的關系。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處理,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關注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這是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教師應該著重研究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成為真正的主角,其創新思維的發展才能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
(二)教師要轉變觀念
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要求我們廣大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思想和教學觀念,建構起與新課程的教學相適應的教育教學理念。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應當提倡以下教學觀念:其一,要培養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使學生學好思想品德,首先要讓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對它感興趣。對學科的興趣主要來自具體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所以教師要注意課堂教學的設計,要及力挖掘學生身邊一些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案例及情境,針對教學實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在“玩”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其二,要創設有助于教學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是簡單的說教,機械的傳授知識,而應該為學生提供有利于理解、探索的實際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知識,體會做人的道理。其三,為學生留有探索與思考的余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有機會探索問題和思考問題,教師不應代替學生思考,也不應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允許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其四,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要營造合作學習的課堂氣氛,經常給學生提供合作與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方法和想法,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來看待問題,并養成與人合作與交流的好習慣。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探究意識
探究意識是指一種愿意發現問題,積極去探究的心理取向,是探究動力的源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是課堂教學的任務之一,也是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及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有效途徑。
三、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指敏銳地把握機會,敢于挑戰,敢于付諸探究行動的精神狀態。要培養探究型人才,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創設一種有利于激發人的探究動機和發揮人的探究潛能的學習情境。
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情境呢?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允許學生打斷老師的講話或對老師的觀點提出批評,真正體現民主教學。
(2)容忍那些與眾不同、行為古怪、有獨創性的學生。
(3)有計劃提出問題,有意識地設計錯誤,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究,創設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氛圍。
四、設置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欲望
問題情境是一種特殊的學習情景,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探究欲望的前提。問題情境的設置就是要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與必須掌握的新知識之間發生激烈沖突,激化學生意識中的矛盾。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應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求知欲旺盛。其過程應生動直觀、富有啟發性,要善于運用直觀演示、多媒體動畫等手段,努力使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識趣味化,從而大大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欲望。如在探究“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及其如何維權”這一活動之前,教師可先向學生展出相關材料(配有相關圖片),針對以上材料,讓學生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材料中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侵害?②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消費者應該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這樣,學生在課余時間對這兩個問題進行了思考、討論、查閱資料,求知欲望很強烈;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分組探究活動,學生進行討論、記錄、分析、得出結論。這樣,在看似玩耍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了活動探究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喜悅,使抽象知識形象化,易于學生對重點、難點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并能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問題情境設置的目的在于提出問題,使之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產生激烈的矛盾沖突,從而使學生萌發解決問題的欲望。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情境時不能僅僅是“為問而問”,必須堅持以下的原則:
①問題必須能引出與所學領域相關的概念和原理。
②問題應該是開放的、真實的。問題應該有足夠的復雜性,包含許多相互聯系的部分,而每一個部分又是很重要的。
③問題應該是實際問題,是基于學生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能夠與學生的個人經驗與生活密切相關。
④問題必須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鼓勵他們去探究。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貫徹課程改革理念,轉變陳舊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努力為學生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情景,結合實際設置各種能激發學生學習欲望的問題等等。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實驗教學,使學生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機會增多,發現的問題增多,解決問題的方案也增多,能夠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發現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問題和增長知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