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有珊
中國國學經典文化內容豐富,文字語言精煉,貫通古今五千年的歷史,一方面體現了我國語言文字的觀賞性和表達技巧,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民族精神的形成,這些精華對于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加強經典文化學習,提升語文能力
經典文化是一個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結晶,它既包含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創造與歷代圣哲偉人的研究探索的成果,也吸收了其它民族文化的精華,其價值歷久彌新。國學經典文化不僅具備兼容并蓄甲、海納萬川的品格特質,另一方面保持著別具一格,獨有特色的優良傳統。
作為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為了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為了祖國的未來,一定要根植于國學經典文化的豐富土壤,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自覺地汲取歷史傳統遺留下來的精神養料。
要提高中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必須進行深度的國學經典文化教育,作為一位小學語文教師, 我閱讀過許多學生的作文。其間構思巧妙,立意高遠,語言生動豐富的文章如鳳毛麟角,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文章詞匯相當匱乏,敘事內容枯燥無味,重復羅嗦,還有少部分學生胡編亂造,人云亦云。“今天早上,我走出家門。走到大街上,我看見地上有一個錢包。四周無人,我撿起錢包,為了品德和心愛的玩具,開始做思想斗爭……”作為參與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師,類似的日記與作文比比皆是,多么相同的題材,多么相似的故事。讓我們看看古時候的孩子吧!《三字經》中記載“瑩八歲,能詠詩。泌七歲,能賦棋”,多么聰明機靈!而他們背后又是多少汗水與勤奮。當今的孩子們,生活環境更優越,受教育方式更系統,認知水平也更高。同是幼童,為什么現在的孩子不管是語言對話還是寫作文章都顯得的蒼白無力,毫無生氣。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知道國學經典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特性,與此同時也應該察覺到現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已經出現了斷層,我們必須及時補救。
加強經典文化的學習當下勢在必行。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此“少”字我認為含義有二:一是讀的少,二是記的少。誦讀經典的缺失導致所說話、作文時詞匯量的極度缺乏。只能照葫蘆畫瓢寫出相似的文章,相似的經歷。加強小學生對國學經典文化的認知。不僅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記憶力,更有利于小學生知識的積累。少年兒童正處于關鍵時期,儲備語言的能力很是出色,多讀、多背誦一些經典,一方面豐富語言詞匯,提高語文素養。另一方面又促進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長年累月,等到自己需要寫作時,腦海里的詞匯與靈感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來,整個文章便能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二、傳承經典文化,培養學生素養
小學時期是形成一個人言行、品質、愛好、習慣的最為重要的階段,在學生心靈最為純凈、記憶力最好的時候接觸傳承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不僅可以在經典文化中會逐漸培養其優秀的言行道德,同時又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記憶一些永恒的國學經典作品,也會將對他的一生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
誦讀國學經典,他們可以從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會尊老愛幼;可以從“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懂得學無止境;可以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中化被動為主動。誦讀國學經典,孩子們可以在任何地方相與一位充滿智慧與閱歷的老人交朋友,虛心的接受他的教誨,吸取他的智慧,也許這位智者說的話語、講的道理小學生們還不是太理解,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體會就會越來越深,這些包含智慧的話會逐步融入到他們的知識結構中,鐫刻在他們的腦海里。在未來更會在生活、工作、學習中提供寶貴的經驗。經典文化中所蘊含的“仁義禮智信”,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髓,促使孩子們在接受優秀經典文化熏陶的同時,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學會做人的道理,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素質,正是“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
三、如何加強小學生經典文化的學習
1.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采用多種多樣的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的積極性
作為引導者,教師應向小學生講解國學經典文化的必要性,同時制定出激勵學生閱讀并背誦的制度,激發學習欲望,提高自主性。比如第一批完成比較好的學生,可以賦予“小組長”的職位,帶領其他組員共同進步,班級內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比賽,激發學生誦讀的激情。隨著所學內容與難度的增加,可以另外頒發獎狀以示鼓勵;在教室周圍的墻壁制作板塊,貼上所背的內容,讓學生每天都能見到,時時刻刻都能學習。
2.教師要根據誦讀內容與誦讀量,制定計劃
根據實際情況,劃分每天的誦讀量,保證每一天都可以達到規定的誦讀時間。可以合理安排每天早讀時間及每周的閱讀課為誦讀時間。開展課前五分鐘誦讀活動,讓每一位同學都可以輪流誦讀,另一方面為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要采取積少成多辦法,做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作為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天天隨機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動員學生互動檢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3.爭取校家結合,提高教學效率
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想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首先得取得家長的理解和配合,在開展經典文化活動之前,應提前通知家長,給家長講學習傳承國學經典文化的意義,在得到家長的配合后,才能把國學經典文化的活動更好的進行下去。布置家庭作業時,可以讓學生面對面誦讀給家長,得到家長評語,另一方面及時向家長匯報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時常鼓勵與學生共同學習,提高孩子的自信和興趣。這樣不僅能達到學習經典文化、培養品格提升素質的目的,還可以有效地促進家長和孩子的感情。使其學習天賦與潛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這是我們每一個教師肩負的歷史重任,也是我們宏偉小學教育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經典文化真正融入到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內化孩子們的日常行為,讓他們在歲月回望中積淀著、豐富著、成長著、前行著,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全面提升其人文素養。這一路行來也許磕磕絆絆,也許甘苦自知,但只有我們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經典文化之精髓,才可以使學生們在圣哲前賢的思想滋養下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