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飛燕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只是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以,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在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盡量放在聽官的眼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這一段話真實反映了幼兒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
幼兒大腦興奮過程占優勢,注意力不專一,且易分散;幼兒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感知事物以直接視覺、聽覺和形象思維為主,思維方式和認知事物往往離不開具體形象。跳繩、橡皮筋、玩彈力繩等繩類活動是幼兒在身體參與和交流配合環境下的身體鍛煉,增強體質的一種運動;各種玩繩的技能技術都要通過反復練習才能掌握。反復練習過程容易造成幼兒注意力分散、不專一,影響幼兒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減少了活動的有效性。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情境或氛圍,激發和吸引幼兒快樂與繩類互動,既讓幼兒不會感到厭倦,也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渲染背景,讓幼兒感受繩類活動的樂趣
音樂是一種語言,從音樂中可以感受到各種情境、情緒、情感,選擇不同節奏、不同類型的音樂融入繩類活動游戲中,可以發揮信號指令、渲染背景、并營造出不同的游戲情境,讓幼兒可以通過音樂所表達的不同內容輕松愉悅的參與活動,在音樂環境的熏陶下,在感受“音樂形象”中進行各種動作的練習。
二、以童謠、古詩詞、故事等文學作品為來源創設情境,促進幼兒主動與繩類互動
童謠、古詩詞、故事等幼兒文學作品形式多樣,有些具有很強的節律性,民謠、古詩詞中的節奏和韻律,表現為平仄分明,瑯瑯上口,這一特點有助于開展特色的繩類活動。其中跳皮筋是一種適宜于兒童的游戲,為無數孩子帶來歡樂、智慧和友誼。跳皮筋中有許多的跳筋技法:踩筋、點筋、搓筋、跳筋、勾筋、卷筋等,由于技法多,幼兒一時難掌握,很快就失去興趣和信心。但當跳橡皮筋和童謠、古詩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卻讓幼兒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如“小熊貓,上學校 ,老師講課它睡覺, 左耳朵聽,右耳朵冒,你說可笑不可笑。”這首韻律歌,既順口又富于童趣,而且搭配的一連串小的點筋、舞蹈性的連續跳筋,和一兩個快速的卷筋技法,表現出了兒歌里的“小熊貓”的調皮和整個兒歌的戲謔的風格。當幼兒隨著童謠或節拍鮮明的古詩詞有節奏地跳動,做跳筋動作、跑動換位時,他們會從中體驗到運動和語言的節奏感從而發展對節奏美的感受能力。
在繩類活動中,以幼兒熟悉和喜愛的故事情節在體育游戲中再現,也引起幼兒濃厚的興趣,使幼兒樂于在游戲中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從分與各種繩子互動。如彈力繩體育游戲《小動物運動會》就是以幼兒所熟悉并喜愛的《小動物運動會》故事為源泉創設的。把情境創設為森林里的小動物要參加森林運動會,各小動物們要用彈力繩學一樣本領,然后進行比賽得出冠軍。當老師說:“小朋友們都聽過小動物運動會的故事,你愿意把自己最大的本領拿出來比賽嗎?”時,幼兒已經蠢蠢欲動,爭著說:“愿意!愿意!”,為了要得到冠軍寶座,幼兒認真開發彈力繩的不同玩法。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樂此不疲,以自己對動物運動會故事的理解積極參與活動,從而促進了幼兒快樂的與彈力繩互動。
三、巧設圖示,善用圖示,指導幼兒自主進行繩類游戲或動作練習
基本動作學習在跳繩活動中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動作圖示上表現的是各種跳繩基本動作的要點和順序。幼兒在學習一種跳繩基本動作時,動作圖示可以幫助他們認識所學動作的要領,從而真正學會相關跳繩動作。如:單腳原地向前跳、雙腳原地向后跳、雙人向前跳等。在幼兒進行跳繩動作的練習時,動作圖示則可以幫助他們回憶出該動作的要領,自主地進行跳繩練習,不再依賴教師的反復提示。
動作圖示還可以用于跳繩游戲。如繩類游戲“闖關”,包含4種不同花樣跳繩的動作:在“山坡上”上雙腳向前跳;在“獨木橋”上單腳向前跳;在“山洞”里蹲跳和在“大草原”上行進跳。“闖關”游戲的情節豐富,跳繩的動作多樣,如果僅靠老師的講解和示范,不僅費時費力,幼兒還難以理解和記憶。于是老師設計了4幅圖示,并將每幅圖示放置在相應的“地點”旁,幼兒跳繩欲望劇增,活動效果非常突出。
四、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幼兒大膽與繩類創新互動
充分挖掘與利用自然環境資源,既節省人力、物力,又拓展幼兒玩繩的活動空間,一舉兩得。自然環境資源利用可以直接利用,即老師用語言將現場的環境描述為活動游戲情境,引導幼兒愉快進入活動情景。如:中班彈力繩活動“彈射游戲”,其目標是練習彈射,提高手眼協調。在幼兒集體練習彈射動作后,老師在鞏固游戲環節引導幼兒分成紅黃藍三隊,并利用園內草地、沙池、樹樁創設為彈射目標的路障,小碉堡臺、攀爬墻創設為彈射最終目標。游戲開始幼兒要快速通過草地、沙池、樹樁等路障,來到小碉堡臺找準位置,手眼協調把小彈力繩彈射到攀爬墻上的氣球上為贏。除了直接利用自然環境外,還可以對環境稍加裝飾,巧妙的成為活動游戲情境。如:“有趣的彈力繩”,其目標是通過彈力繩練習手拉,腳踩,腕力,擴胸拉伸、投遠等動作,大膽、創新地探索彈力繩的多種拉伸玩法。老師利用幼兒園現有的大型攀爬架、大樹、輪胎,簡單地拴上長短不一的彈力繩,便使其成為幼兒練習拉伸的活動場地。仿真的環境讓幼兒迅速進入情境,他們樂此不疲地進行拉伸練習,并創新的研發出具有個人特色的拉伸游戲,使幼兒表現出無窮的創新潛力,體驗成功的樂趣。
實踐表明,游戲情境能把幼兒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幼兒入境動情,獲得最佳的有意注意,調動幼兒主動積極的參與學習鍛煉。創設一個適宜的游戲情景,既可以調動起幼兒對繩類活動和游戲的興趣;又可以使幼兒主動與繩類積極互動,并在繩類運動中感受快樂,有助于提高體育活動的質量與效果,促進幼兒全面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