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菊
【摘要】小學階段,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試從夯實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的訓練、幫助學生明確算理和算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和計算興趣等幾個方面探討如何使學生的計算能力逐步提高。
【關鍵詞】良好習慣 口算能力 估算能力 計算興趣
【正文】
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各種綜合能力的具體表現。計算能力的培養,不緊與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也有很關系。計算能力是指學生數學基本計算中的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包括口算、估算、筆算、簡便運算、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正確”是計算的基本要求,沒有“正確”就喪失了計算的意義。如何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策略,使學生的計算既準確又迅速,從而達到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熟練程度并使計算方法合理靈活。
一、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計算能力的保證。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時代是最適宜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這是由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抓住這個黃金季節,努力幫助和培養學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我們的計算教學中,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實說明,缺乏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是學生計算上造成錯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第一,。
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書寫工整、格式規范的良好習慣。第二,
2、培養學生審題、分析的習慣。
計算題的計算數據和運算符號都是明擺著的,容易忽視對題目的周密觀察和認真分析,盲目計算,就容易使計算繁難,影響正確率。因此,解計算題也要和解應用題一樣,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加強審題訓練。我對學生提出“一看,二想,三計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個算式由幾個部分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計算,再看一看有沒有某些特殊條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簡便方法計算。教學生對題目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分析。第三,
3、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平時學生除了對規定的驗算題目進行驗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覺驗算每一步。所以要強調學生算完一步要及時“回頭看”,檢查是否正確,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的正確。檢驗要有明確的目的和嚴格的標準,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
二、注意培養學生口算能力,打好計算的基礎。
口算是筆算的基礎,任何筆算四則計算,實際上都是分解成一群基本口算題進行運算的。專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練的學生,筆算速度就快,正確率也高。筆算四則計算的熟練程度是受基本口算的數量程度所制約。因此,在計算教學中,口算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首先,掌握方法。如:運用數的組成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做減法,想加法;轉化為整十數加減一位數;轉化成20 以內的加減法;把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轉化成一位數減一位數;先把兩位數加減兩位數轉化成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然后再轉化成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教給學生一些運算技能,不斷提高口算能力。再以口算基本訓練作為計算教學的突破口。
1、1.堅持積少成多。
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練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不懈地訓練,所以我們規定了每節數學課必須在開始時安排1-2分鐘地口算基本訓練,既能輕松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做到“溫故而知新”。
2、2.口算內容有計劃,要求有層次。
口算的內容必須有計劃、有目的地安排。新、舊知識必須交叉混合訓練,針對學生現狀及大綱對計算內容的不同要求、分層要求學生達到一定的口算速度,制訂相應的口算量表。
3.3、口算形式、方法多樣化
在教學中,凡需要計算的,盡量與口算訓練結合,能口算的堅持讓學生口算。不僅如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多樣形式交替進行口算訓練,強化訓練速度、密度,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加強估算,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加強估算,能促進學生數感的發展,在計算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計算教學中應逐步滲透估算的意識和方法。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指導學生養成“估算——計算——審查”的習慣,有助于學生適時找出自己在解題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從而預防和減少差錯的產生,提高計算能力。例如,在計算9×589時,可以讓學生大致說說積大概是多少,積是幾位數,從而知道,積的位數,不至于出現較大的錯誤。作為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教給學生口算,估算的方法外,最有效的培養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在處理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如讓學生在買菜時計算應付款、應找回款,估計一張報紙一個版面的字數,到停車棚估計自行車的總數,在公園時估計游玩的人數……通過這樣的口算、估算實踐活動,學生得到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自信和探究精神。
四、創設情境,培養計算興趣。
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認為:“數學源于現實,也必須扎根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痹诰唧w情境中展開計算教學,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并不難,從而激活思維,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例如,在教學“加、減混合”時,以“乘車”創設生活游戲情境,我先對學生講明游戲的規則(先有7人在車上,接下來下車2人,再上車3人)。然后邊放音樂講述:汽車從合興鎮開車了,(學生做動作,嘴里發開車的聲音),合興小學到了,停車(下車2人,又上車3人),汽車又開了……通過游戲活動,學生就輕松進入了加減混合的學習。通過游戲使學生理解到社會離不開計算知識,在學用結合上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而且這個學齡段的孩子們總是好勝心強,喜歡表揚,不論做什么,都想爭個第一。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善加利用,開展競賽使單純而枯燥的學習變得富有激情和活力。符合兒童年幼好勝,喜歡表揚的年齡特點。通過競爭學生你追我趕,勁頭十足,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競賽意識,從而產生計算興趣。常見的競賽形式有:奪紅旗;數學接力計算;搶答等。這樣一來會使相對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這是一項長期而持久的工作。作為教師,首先自身要對計算方法、法則、定律等運用自如,指導時才能得心應手,提高效果。教師遇到學生計算的錯例不要簡單歸結為“粗心”與“馬虎”,應深入研究錯誤根源,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注意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策略,堅持不懈地訓練,這樣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數學課程標準》
2、何國華著《陶行知教育學》
3、《數學教學實施指南》(小學卷)
4、《福建教育》教學月刊
單位:福建省大田縣教師進修學校
地址:福建省大田縣玉山路12號 電話:13860520183
電子郵箱:9723136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