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曉婕
在這樣一個科技產品橫行、網絡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教師對學生的課堂教育困難與日俱增,面對現代學生性格特點不同于以往的巨大變化,想要把文化知識傳授給下一代的美好愿望的實施過程變得舉步維艱。如何在教育過程中達到較好教學效果、如何提高六年級學生的課堂效率成為教師不斷思考、勇于探索的課題。
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毛澤東說過:“不打無準備之仗”。教育亦是如此,做好課前準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師不僅要熟識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對教學設計的過程也要提前在腦中模擬一遍甚至多遍,對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要有所預見并準備好解決方案。例如周衛東老師所授《認識小數》一課,在臨上課前,周老師僅用了短短的兩分鐘時間就將孩子們的心緊緊的靠攏過來,他簡短的幾句話既放松了學生們緊張的心情又激發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和求知的渴望。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周老師首先教孩子們學寫小數,著重教學小數點的特點:圓圓的、小小的、實心的。然后教孩子們怎樣讀小數。接下來就是認識小數,以分數為切入點介紹小數的起源:小數是分出來的。從分數的意義中構造出小數的意義,從而建立起分數與小數的關系。用不同形狀表示同一個小數(0.2),說明單位“1”不受其表象的影響,關鍵就是看是不是把“1”平均分成了10份,取其中的兩份,從而抽象出小數本質的內涵。整堂課知識容量很大且教學步驟環環相扣,用一個又一個矛盾沖突引起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深深的吸引在數學知識上。雖然教學內容抽象枯燥但周老師用他豐富的學識、親和的態度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學習氣氛卻是輕松活潑的,也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從周老師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堂融合了多種數學思想的優質課,可見周老師學識淵博、課前所做的準備也是十分用心的。實踐證明一堂精心設計過的課堂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堅持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加強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教學過程中可以講述一些小故事適時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例如,周衛東老師所授《認識小數》一課在教學快接近尾聲時,講了一個關于小數點的故事:“1967年8月23日,前蘇聯著名宇航員費拉迪米爾·科馬洛夫一人駕駛著“聯盟一號”宇宙飛船勝利返航。此時此刻,全國電視觀眾都在觀看宇宙飛船的返航實況。當飛船返回大氣層后,科馬洛夫無論怎么操作也無法使降落傘打開以減慢飛船的飛行速度。地面指揮中心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幫助排除故障,但都無濟于事。經請示最高權力部門,決定將實況向全國人民公布。電視臺的播音員以沉重的語調宣布:“ 聯盟一號”飛船由于無法排除故障,不能減速,兩小時后將在著落基地附進墜落宇航英雄科馬洛夫將遇難。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永別的時刻到了——飛船墜落,電視圖像消失,整個蘇聯一片肅靜,人們紛紛走向街頭,向著飛船墜落的地方默默悼哀! 同學們,你們是否被這悲壯的場面所感染!當時的一切,就是因為地面檢查時,忽略了一個小數點。 同學們,讓我們記住這一個小數點造成的大悲劇吧!”這個故事讓學生們為主人公感到深深惋惜的同時也學到了我們在數學中,不能有半點的疏忽,不然就要釀成嚴重的后果。周衛東老師的這堂課用豐富的、充滿藝術性的語言以及富有深意的故事牢牢的扣住了學生的心弦,不僅達到課堂效率最大化的效果而且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三、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練習的重要性
1.課堂練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在一些課堂中,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將知識用滿堂灌的形式進行教學從而忽略學生的課堂練習;或是對學生的練習不監管不批改導致一部分學生可練可不練鉆空子,這樣就會給學生思想不集中或是互相講話的機會并導致課堂秩序混亂、課堂效率低下。如果加強對學生課堂練習的監管和批改,一來可以防止學生思想開小差,讓學生沒有機會講話或做小動作,這樣一來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二來可使學生對本節課所教學的基礎知識牢固掌握。
2.課堂練習的設計應該偏重基礎知識的練習,讓學生覺得簡單易做;教師應堅持做到一練一批
因為練習題的設計都比較基礎且簡單,再加上老師課堂上的指導,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做到全對,在批改評價時可更加注重學生的作業工整度,如果學生的課堂練習字跡是非常整潔的,那么基本可斷定他在這節課中的注意力是相當高的,對作業全對并且字跡清晰工整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較高的評價鼓勵學生。如此,一定會增加老師的工作量,但對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并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是非常有效的。而且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練習整體把握學生的上課狀態,對于個別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可從課堂練習入手,找出癥結所在,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達到培優輔差的最佳效果。
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方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師不僅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而且還要有教學智慧。教學智慧的形成與提升,特別需要教師長期的教學經驗積累與自我反思。教學智慧是教師個體水平和綜合能力的體現,與教學風格一樣,不可能由外部產生。盡管其外部因素如學歷進修、專家指導、課題研究、互動研討、集體備課等也必不可少,但是,教師的知識、能力、經驗、自我反思、師德修養、數學教學觀,特別是較為豐富的教學直接經驗和教學間接經驗,較長時期的不斷的自我反思,才是生成小學數學教學智慧必不可少的條件和要素。眾多著名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的教學智慧,都是通過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深入研究而逐步形成的,既體現出他們對學生的熱愛,也表達了他們對小學數學教學及其改革的理性認識和深度把握,對小學數學教育理想的追求。小學數學教師只有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的學習、運用與教學實踐的有效反思有機結合起來,深刻、完整而具體的理解數學,合理、動態的把握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過程,才能不斷趨向教學智慧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