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飛
摘要:建設單位在項目施工操作中,大多應用項目分包模式,并且逐年增加勞務分工比例。但在管理過程中,由于缺少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及操作執行問題等,一定程度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就本文通過分析建設單位全面管理勞務分包工作,簡單提出科學的分包用工管理措施,更好地滿足項目今后的建設要求。
關鍵詞:建筑施工企業;勞務分包;用工管理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相應對生活質量有著嚴格的要求。建設項目的質量關乎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勞務及施工單位應當嚴格監督施工以及操作中質量的把控。目前,有大量基建單位開展勞務分工操作,勞務用工管理與工程施工每一步息息相關,因此工作質量對項目進度與信譽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一、勞務分包管理工作要點
勞務分包是指建設單位向勞務隊伍科學分包項目工程,勞務分包隊伍可以對勞動力、設施資源與資金嚴格掌握,對建設單位具體分包產生的項目及時承接。
(一)人員管理
在具體管理中,應根據優先錄取選擇建立分包隊伍,檢查施工隊的“五證一書”、人員安排、項目經驗等。外地分包隊還應提供入境施工文件等,進一步確保隊伍的真實、可靠性。高度關注配備內部人員情況和傳統施工業績,重點檢查施工人員、質量安全人員的安排狀況。
(二)合同管理
在勞務分工過程加強管理雙方合同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了防止勞務分包與法律要求不相符,公司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第一,確保與具備一定勞務資質的施工隊伍或公司達成約定,進一步促使法律可以充分保證勞務分工行為;第二,立即終止與不具備法律資格的人簽訂勞動合同,如包工頭等,從而防止發生轉包等一系列違背法律的行為;第三,在合約簽訂時有效確分包項目范圍與價格,嚴禁超出主包合同規定的內容范圍,并在合同中詳細說明項目施工中的質量、進度、驗收等問題,使合同內容包括各種施工時風險問題;第四,合同內容認真標注出勞務企業支付工作人員工資的方式,構建薪酬機制并結合工人操作量有效支付,均不能一次性向包工頭支出全部分包費用,嚴格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1]。
(三)資質管理
應當根據公司編制的分包制度嚴格管理分包隊伍資質,針對已經出現在公司分包商名錄上的隊伍,僅要求在管理資質過程中結合名錄資料確定隊伍經營能力與業績情況即可,并認真檢查營業執照、資質證書、法人證明等有關文件。對未在名錄上出現的分包單位,若需要管理其資質,應先通過有關的資格審批,在名錄中添加。
(四)考核管理
提升勞務分包工作水平,最關鍵的是逐步強化監督考核工作力度,只有認真做好績效考核與質量監督工作,才可以逐步提升施工隊伍的工作責任感,令其形成一種管理緊迫感,從而解決實際工作中一線施工人員消極怠工,缺乏工作責任心的問題。在開展考核操作時,相關人員注意整體管理工作,結合不同隊伍情況采取對應方法。采取四級檢查分包管理制度,準確定位考核方向與內容,各個現場口按照實際情況分層次注意開展檢查,并及時記錄檢查過程,徹底解決出現的問題,緊密聯系考核結果和分配獎勵。
二、加強管理的途徑分析
(一)完善風險管理體系
要想對勞務分工存在的問題徹底解決,在管理過程中構建風險管理體系,并且在公司建立專業化的風險管理部門。通過構建完善有效的風險管理部門,在操作過程中,應為操作人員行為制定一系列的規范標準,確保部門人員積極管理勞務分包工作,并在各個部門間加強聯系,最大程度提升工作業務水平[2]。
結合勞務分工風險牽涉到的業務管理程序,施工單位應按照自身產生的勞務分包風險偏好以及風險承受程度,對預警風險線積極明確,從而組建風險管理體系。結合勞務分包風險編制相應的業務程序,并將主要節點作為主要控制中心,利用對應的控制手段。
(二)完善管理部門職能
建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應當有效強化企業建設的誠信體系和管理職能,科學建立從業人員信息資源數據庫,減短勞務人員出入現場的情況。針對劣跡的勞務用工單位,應科學制定黑名單監督企業合法經營,建立對從業人員水平積極管理的制度,對工地施工情況有效監管。勞務及施工單位管理部門應積極轉型生產模式,并科學分析用工管理制度職能,在生產方式合理的過程中,一般會優化傳統操作方式以及提升方案實施水平,進一步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消耗。
(三)加強施工人員的教育培訓
根據相關的企業分包指導意見可知,同業范圍內建筑農民工持證上崗比例已經達到60%。因此勞務分包企業必須為工作人員提供相關培訓工作,逐步提高企業自身的發展潛力,從而有效提高勞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技術水平,充分保證項目質量,為企業創造全新的品牌,適度獎勵接受技能培訓的人員,引導勞務人員踴躍參與教育培訓。主要管理部門不斷強化目前用工的教育培訓考核系統,因此在培訓考核中,有效融入職業道德和法律維權等內容,從而積極提升勞務中的整體素質。只有在實際操作中加強技術,多角度對職業技術競賽全面開發,才可以基于用工單位的操作標準,充分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同時勞務及施工單位必須建立人員儲備制度,對各種市場需求的勞務人員科學預測,對人才儲備適度進行調整[3]。
(四)提高施工人員的業務能力
施工單位應當積極建立勞務內部供給平臺,通過這一方式積極改善隊伍的整體素質,逐步提升分包管理能力。綜合來講,企業可以建制勞務隊伍,雖然要投入資金成本,但可以提升隊伍的業務水平,獲得主導技術與業務的權利。同時,企業與勞動力密集區域,構建長期的輸出勞動力合作關系,與各個部門加強合作,并努力爭取有關部門的支持,對這部分勞動力科學組織業務培訓,提升其操作能力,進而確保隊伍綜合能力與質量[4]。
三、結束語
對于施工單位勞務分包用工的管理,不僅要求施工企業逐步擴大發展,也要與企業可持續發展要求高度符合。針對管理勞務用工的具體途徑,積極加強企業建設科學性與合理用工機制,才可以初步建立科學發展理念,促使市場隨著企業本身管理制度的完善而持續健全。
參考文獻:
[1]孫繼德,丁曉,張冰清.我國建筑工人職業流動的特點及分類研究[J].建筑經濟,2016(6):5-8.
[2]袁宏川,李慧民.對我國建筑勞務企業發展戰略的思考[J].建筑經濟,2016(4):41-43.
[3]黃業坤,劉兵.把脈工程勞務分包合同管理[J].施工企業管理,2015(7):77-79.
[4]王強.淺談國有大型施工企業的勞務協作管理模式[J].中國科技信息,2016(20):45-46.
(作者單位:山西二建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