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聯凱 徐子葉
摘要:隨著來華留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在華留學生的漢語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文章以中南大學的對外漢語教育作為了解渠道,歸納留學生在漢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外漢語教育中創新漢語課堂教學模式、拓展漢語學習對話平臺、開創漢字書寫交流大會的創新思考。
關鍵詞:留學生 漢語學習 存在問題 創新思考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51-01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長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來華留學生的數量不斷增加,在華留學生的漢語學習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中南大學十分注重留學生的漢語學習,為廣大留學生提供了學習、使用漢語的平臺。留學生和漢語專業的中國學生相互交流,提出了許多關于漢語學習的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留學生漢語學習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中南大學留學生漢語學習現狀的分析,筆者認為留學生漢語學習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缺乏真實語境以訓練口語表達
大量的口語訓練和聽力訓練集中在漢語教學的課堂之上,課后留學生團體交流比重較大,主動和中國同學交流較少。這一問題制約了語言環境發揮功效,很多情況下留學生只有在無計可施時才會用生澀的漢語尋求幫助,而沒有與外國同學交流經驗的中國學生更傾向于試圖用英語或比劃的方式解決。
2.缺失交流解決學習難題的平臺
當今的大學課堂很難打通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交流的瓶頸——雖然部分學校有針對留學生設置的漢語角,但對于整體教學環節而言,普遍性還有待提高。中國學生的課堂與留學生課堂幾乎完全分開,留學生沒有機會融入中國漢語教學當中;線上也沒有供留學生和中國學生交流的論壇或APP,外國留學生和中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合適的交流平臺,不利于留學生的漢語學習。
3.書寫要求不明確性和無針對性
隨著近年“國學熱”的興起和漢字書寫的廣泛化,涌現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等一系列節目,對留學生漢語學習有一定幫助。但真正致力于幫助留學生,讓留學生參與到漢字書寫中的活動依舊偏少,外國留學生的書寫問題和錯誤無法得到明確的指導和針對性的幫助。
二、留學生漢語學習的思考
面對留學生漢語學習的主要問題,筆者認為以下幾條措施可供對外漢語教育工作者參考借鑒:
1.創新漢語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是留學生漢語教育的主戰場,系統有效的課堂教育能夠讓留學生循序漸進地了解、學習漢語。但是,單一的漢語課堂教學模式并不能適應現階段漢語地位的急速提高和漢語學習人數的大幅增長,創新漢語課堂教學模式刻不容緩。
首先,課堂語言環境的營造是新的突破點。在課堂上鍛煉口語和聽力,與枯燥的錄音材料或強制要求的語言表達相比,模擬真實語言使用情境是更好的方法。給定一個情境讓留學生自主發言,更能鍛煉留學生漢語的聽說能力,提高口語的流利度和準確度。
其次,可以讓中國學生參與到對外漢語教育的課堂上來。對著生澀的文字遠沒有和人交流更加舒適。特別是當中國學生參與到并營造出漢語教育的真實語言環境,成為銀行里的工作人員、賣場里的售貨員等,根據不同的需要靈活轉變對話來達到教學目的。在這種漢語課堂上,留學生們收獲的不只是漢語知識,還有更好的漢語老師和朋友。
2.完善漢語學習對話平臺
與傳統漢語角相比,將漢語角擴大為覆蓋BBS、SNS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平臺,可以更廣泛地吸納中外漢語學習的愛好者。
首先,可以互通有無,將學習漢語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來,尋找解決方法。其次,有利于提高閱讀和對話的能力,語音聊天可以糾正發音錯誤,文字聊天也可以讓更多外國留學生克服緊張的情緒,勇敢表達。此外,還可以形成漢語學習幫助小組,通過網絡平臺自主形成“搭對子”,一對一針對性輔導,留學生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對培養漢語語言習慣、形成漢語語言思維有極大幫助。
3.舉辦漢字書寫交流大會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促進了中國人民對于漢語漢字的重視,高校漢語教育中也可以開展“留學生漢字聽寫大會”這類主要由留學生參與的漢字書寫活動。在信息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鍵盤輸入漢字,留學生也不例外,有限并且被不斷壓縮的漢字書寫時間使得書寫能力難以提高。聽寫作為一種形式強調對漢字的識記、理解能力,而書寫則可以適當將漢字作為文化符號的審美特性融入:不僅比誰寫得對,還可以比誰寫得美。富有趣味性的非課堂教學環節,可以成為提升漢語能力、培養漢語習慣、塑造漢語思維的重要手段。
三、結語
當更多留學生走進中國、走入中國高校努力提升漢語水平的時候,我們應當創新漢語教學模式,將傳統漢語教育和現代教學平臺有機結合,注重對外漢語教育的創新性思考,提升對外漢語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洪柳.外國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和對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2(5).
[2]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要[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馬鵬程.蘇丹學生學習漢語語音的困難及對策.課程教育研究,2013(1):36.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