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本文介紹了“時間銀行”的概念和重要性,總結了淄博市“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的實踐探索,對“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的推進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實現“時間貨幣”跨地區通存通兌,科學量化志愿服務時間的勞動價值,擴大志愿者隊伍。
關鍵詞:“時間銀行” 志愿服務
中圖分類號:D6693;D63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0-0070-02
一、開展“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的重要性
時間銀行最早是由美國的埃德加·卡恩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1990年,第一家“時間銀行”在美國成立,20世紀末,“時間銀行”開始傳入我國。目前,全球己有超過1000家以上的“時間銀行”組織。所謂“時間銀行”是指把人們參與公益志愿服務的時間存入“時間銀行”,日后當自己需要服務時可以從中支取“被服務時間”,接受他人提供的同等時間但可以是不同類型的志愿服務。開展“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對于完善志愿者管理、激勵人們參與志愿服務、建設充滿愛心和關懷精神的互惠社會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志愿者管理。“時間銀行”真實可靠地記錄志愿者的服務時間,通過量化的時間管理一方面有助于管理者考核志愿者們在志愿服務中的表現,為志愿服務管理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另一方面可以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務檔案資料,讓志愿者管理更具有組織性、系統性。
(2)激勵人們參與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是指在不求回報的情況下,為改善社會、促進社會進步而自愿付出個人的時間及精力所做的服務工作,因此,志愿服務是一種無償性、志愿性、公益性的社會服務。為推動志愿服務的常態化和可持續發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至關重要。“時間銀行”模式可以激勵居民積累“公益資產”,也激發了更多的志愿者主動參加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的熱情。
(3)有助于建設一個充滿愛心、關懷精神的互惠社會。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和社會的轉型發展,傳統的鄰里關系逐漸向陌生人社會發展,很多社區居民缺少聯系、關系冷漠,對社會公益也缺少關注。“時間銀行”作為一個平臺和紐帶,通過用“時間幣”來實現互助行為的有效結算,可以拉近居民的內心,改變現代社會人們互不往來的現象,有助于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和諧社區,使社區真正成為一個大家庭。
(4)為志愿服務提供了一個有效的通道。近年來我國志愿服務事業迅速發展,在志愿者數量、參與群體、服務領域、服務質量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進步。但由于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我國的志愿服務還面臨著志愿服務的總體規模不大、志愿服務的組織化程度不高、專業化志愿服務不足等問題。“時間銀行”可以讓服務者在志愿服務中獲得“時間貨幣”,日后可以支取這些貨幣,享受到別人提供的服務。這樣使志愿者的服務活動獲得強大的動力,可以將潛在的志愿服務資源激發出來,有助于解決整個社會公益服務的不足問題。
二、淄博市“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為更好地發揮志愿者作用,促進志愿服務長效性,淄博市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創造性地開展“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不僅提升了社區志愿服務水平,也促進了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規范化、制度化、系統化。
(1)建立志愿者服務運行機制。制定“時間銀行”志愿服務守則、招募、培訓、登記制度和工作人員職責等相關制度,建立了 “時間銀行”志愿者服務站,面向社區公開招募志愿者。同時,社區根據志愿者的專業特長和技能進行分組,并建卡立冊。實行系統化、制度化的管理,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從而增強了志愿服務的號召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2)建立志愿者培訓機制。定期舉辦志愿者培訓班,突出生活照料、醫療康復、慰問探訪、社區代購、法律援助、維修服務等學習重點,科學設置培訓課程,邀請專家現場授課,提升志愿者服務水平。創新交流方式,設立志愿者服務手機APP,舉辦“志愿者心連心”座談會,多渠道搭建志愿者交流平臺,及時分享志愿服務心得體會,促進志愿者共同提高服務水平。
(3)建立志愿者激勵機制。積極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志愿服務嘉獎和回饋制度,營造參與志愿服務光榮、“好人有好報”的良好社會氛圍。主要有三種方式:一是開展志愿服務星級認定活動。志愿者可根據志愿服務時間長短和被服務人“點贊”等方式獲得積分,積分累計達到100分、200分、300分、400分和500分的志愿者,依次評定為一星級、二星級、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二是開展年度優秀志愿者評選活動,即每年組織開展一次優秀志愿者、優秀志愿服務組織的評選活動,對獲獎者和獲獎單位通過發放證書、掛大紅花、社區通報等形式給予表彰和獎勵,并享有社區事務管理優先參與權。三是開展志愿服務感恩回饋活動。為進一步激勵志愿者參與公益服務,淄博市“時間銀行”模式探索將志愿者服務與市場化運行相結合,整合各類公共服務資源和優質商貿服務資源加入,提高志愿者積分使用范圍,比如:志愿者依據服務積分享受不同“福利”,志愿者可以通過積分獲得社區志愿服務,還可以憑借個人服務時長換取社區愛心超市的物品等。同時,以區縣為單位建設“愛心聯盟”服務網站和“愛心一卡通”時間銀行會員管理系統,網站的管理系統和每個社區的服務站終端對接交互,從而確保志愿者服務積分實現跨區域通存通兌。
三、“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的推進
“時間銀行”志愿服務模式在無償志愿服務的基礎上建立有償激勵機制,將志愿服務者的“時間”進行存儲累計,從而為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時間銀行”在運行過程中,也面臨著政策支持缺失、通存通兌困難、時間價值不清、服務領域有限等問題。鑒于目前“時間銀行”模式在志愿服務應用中存在的困境,需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促進“時間銀行”充分發揮在志愿服務中的作用。
(1)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為促進“時間銀行”的可持續發展,政府應當充分發揮宏觀指導作用,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政府要制定相關政策規范“時間銀行”的具體運作,明確規定“時間銀行”志愿服務的合法性、管理方的職責、賬戶的開立、服務者的權利和義務、時間貨幣的存儲、支取、轉贈、繼承等方面,讓“時間銀行”各項工作的開展做到有據可依。
(2)實現“時間貨幣”跨地區通存通兌。為促進“時間銀行”模式的進一步發展,需要提高“時間銀行”的統籌層次,實現“時間貨幣”可以跨社區乃至跨地區的通存通兌。在社區級和街道級“時間銀行”的基礎上,將統籌層次上升到區縣級、市級、省級、國家級,由民政部門統一管理所轄范圍內的“時間銀行”,指定統一的志愿服務標準,負責不同“時間銀行”之間服務資源的統一調配,方便服務提供者可以跨地區存儲和兌換“時間貨幣”。
(3)科學量化志愿服務時間的勞動價值。目前大多數“時間銀行”記錄的內容是服務時間和服務類型,而沒有記錄勞動時間和勞動價值。簡單勞動和復雜勞動所蘊含的勞動強度和勞動價值是不一樣的,如果統一只用時間來計量顯然有失公平,也容易對勞動強度、提供服務質量較優的志愿者來說激勵程度降低。為了確保“時間銀行”中不同強度、不同技術含量的勞動之間的公平性,需要對相同服務時間的不同勞動價值進行科學量化。因此,可以將勞動按照強度的低中高分門別類,同等服務時間下,低等勞動強度的服務所獲得的時間貨幣要少于高等勞動強度。
(4)擴大志愿者隊伍。為推動“時間銀行”模式的可持續發展,規模龐大、充滿活力的志愿者隊伍是重要的基礎。因此,在“時間銀行”發展的過程中,首先,要加大對“時間銀行”的宣傳力度,讓人們了解“時間銀行”,從而激發人們志愿服務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志愿服務者隊伍中。其次,要完善各種機制,鼓勵人們積極參與,比如:志愿服務活動效益評價機制、志愿者利益保障機制、受益者志愿服務補償機制。通過這些機制進一步調動人們參與到志愿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參考文獻:
[1]鄧志鋒.關于我國助老服務“時間銀行”建設的思考[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10).
[2]梁麗娟,李菲菲.時間銀行——中國志愿服務模式優化的新路徑[J].理論界,2014(3).
[3]盧曉琳,吳映霖.時間銀行在社區養老中的應用探究[J].改革與開放,2017(7).
責任編輯:楊國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