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岳星
【摘要】為更好的鼓勵企業更快適應新形勢,我國開展了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稅制改革。本文在介紹營改增相關內容和營改增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營改增對企業產生的影響,最后給出了營改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 企業管理 建議
一、引言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是中國稅收制度創新和結構性降低稅負的主要舉措之一,收官之戰在2016年已經打響。按照2015年推行營改增試點的思路,營改增的試點范圍會繼續有條不紊地擴大。目前交通運輸業、有形動產租賃業、電信業等已經完成了營改增。但是,有許多企業在營改增初期出現了認識不深刻、投入不夠多和執行出現偏差等很多問題,這些因素導致營改增的減稅效果不佳。因此,從企業管理的角度將與營改增相關的因素統籌起來進行細致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非常急切的。
二、營改增的內容與必要性
(一)營改增相關內容
近年來,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期。為了進一步適應發展的需要,我國政府對一系列稅收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其中,營改增備受矚目。營改增全稱為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即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成繳納增值稅。其中,營業稅是說應納稅人在我國境內從事應稅勞務、出售無形資產或不動產這些行為時按照獲得的營業額繳納稅費一種流轉稅;增值稅是指應納稅人在生產經營的過程中取得的增值額以此為征稅對象所征收的一種流轉稅。
(二)營改增的必要性
我國在改革初期即1994年開始實行分稅制,不同的行業按規定分別繳納營業稅和增值稅。在改革開放初期,兩稅并行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國家財政的收入。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兩稅并行的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營改增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1.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分稅制中營業稅是對營業額全額征稅,沒有進項稅可以抵扣,這就會促使企業為了減少稅負向其他行業擴展業務,從而減少購買外包服務。從出口貿易來看,國際慣例是實行零關稅出口。營業稅是無法計算抵扣項的,所以只能含稅出口,這樣直接導致出口貨物價位偏高,無法獲得國外消費者的青睞。
2.簡化稅收體系,優化稅制結構,加強稅收管理的需要。上層建筑應該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所以稅收制度要伴隨經濟發展進行必要的調整。隨著經濟發展的多元化,許多行業出現相互融合的趨勢,更出現了一些新的行業,增值稅與營業稅之間的界限越來越難以劃分,尤其是混合銷售與兼營行為,納稅人無法獨立準確的判斷應按何種稅目納稅,而國稅與地稅為了爭奪稅源,更是出現了影響市場經濟獲得的行為。
(三)營改增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1.促進企業組織結構的優化。目前,我國增值稅的進項稅抵扣依據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制度對納稅人的財務制度有著很高的要求,不達到要求的企業是無法領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小規模納稅人即是可以向當地稅務機關申請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這個程序十分復雜而且較為麻煩。所以,一般納稅人受到了下游企業的熱烈追捧。這就促使企業規范財務體系,加強內部控制的考核。那些無法適應的企業,最終被市場淘汰,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
2.增加財務核算的復雜性。憑票抵扣的制度有著很多嚴格限制,雖然規范了企業財務制度,減少偷稅漏稅現象,但是也給企業帶來了不少負擔。例如發票的流轉速度嚴重滯后,錯過了認證期限和申報抵扣期限,將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由于營改增并未全面實施,造成許多企業出現了兼營的情況。財務人員要首先判斷該業務是屬于營業稅應稅項目還是增值稅應稅項目,然后再分別計算各個應交稅金。這樣一來財務人員不僅要有很高的專業素養和準確地判斷力,而且工作量也大大增加。對于小型的企業,財務核算復雜性的增加是個不小的挑戰。
三、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在納稅人身份選擇方面出現決策失誤。在營改增之前,因為營業稅不存在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所以很多企業對增值稅政策理解不到位,隨意的或者錯誤的選擇納稅人身份,加之我國法律有限制,一旦成為一般納稅人就不能更改為小規模納稅人,最終導致了企業稅負增加。
2.員工培訓不到位,導致無法進行進項稅抵扣。由于企業沒有及時的、全面的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導致員工還按照營改增之前的慣例處理日常事務。這樣就會出現許多問題,例如索要增值稅發票不積極、拿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后沒有及時進行驗證等等。這些問題會降低企業效率,直接影響了營改增的減稅效果。
(二)為企業提供的相關建議
1.慎重選擇納稅人的身份。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慎重的選擇納稅人的身份。通過相關的計算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含稅平衡點抵扣率,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算出實際的抵扣率,其中抵扣率F=購進貨物或勞務V(含稅)/銷售額為S(含稅)*100%。然后,將含稅平衡點抵扣率與實際的抵扣率二者相比。
2.加強員工培訓,做好稅收籌劃工作。營改增帶來了眾多變化,無論是會計處理還是稅務的核算,大量的政策變更,需要員工進行自我知識的更新。企業應該積極的引導、鼓勵員工系統的對營改增有全面的認識,轉變不再合適的工作思路。對員工的培訓內容應該及時更新,適應最新的政策方針,這樣才能提高企業的整體效率,創造出更多企業價值。
企業要重視納稅籌劃工作,盡可能的減少營改增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隨著營改增進程的推進,相關的納稅籌劃也應及時調整。原有的合理避稅方法,可能已經不能達到減稅的效果,甚至增加稅負。企業應在深刻理解最新的政策基礎上尋找新的納稅籌劃空間,在合法的前提下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
3.重視營改增最新變化,及時轉變角色。企業還應適應專業化分工的潮流,及時轉變自身角色定位。要改變以前整個產業鏈大包全攬的思想,向行業的專業化、精細化發展,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對于利潤較少,自己生產成本又非常高的工藝流程企業應該大膽的外包出去,加強與自己上下游企業的交流與合作,這樣才能在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
四、小結
總的來說營改增對企業的正效應是大于負效應的。營改增是有利于企業的分工合作,有利于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投資規模,對于大部分企業稅負減輕,促進了企業財務制度和內控制度的完善,適應了中國產業升級換代客觀需要。
參考文獻
[1]康小齊.“營改增”政策下的企業增值稅籌劃分析[J].《經濟問題》,2015年07期: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