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思+曾凱
【摘要】如今的中國處于經濟大力發展時期,上市公司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對上市公司的資產減值尤為關心。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國上市公司存在的資產減值信息披露不夠完善,計提減值的標準、方法及比例不明確,隨意減少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人為操縱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等方面的問題,最后針對提出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上市公司 減值計提 信息披露 減值標準與方法
一、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資產減值信息披露不夠完善
上市公司在減值信息披露這一方面不夠完善的地方就在于披露具有選擇性,而且披露信息太少。對于資產減值進行披露時會對資產情況劃分重要資產與不重要資產。對于前者,一般會披露為什么要進行減值以及減值的金額。但是對于后者,很少甚至沒有披露。比如對于計算未來現金流量所需的假設條件還有折現率是怎么計算的,直接忽略不計了。況且,對于重要資產僅僅就披露這些就夠了嗎?上市公司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死板的按照準則制度的要求來,而沒有結合企業自己的特點進行描述。例如計提存貨的跌價準備的計提,上市公司僅僅是按照我國會計準則的要求,對其存貨的凈值在資產負債變中予以反映,存貨跌價的金額及計提方法的選擇在附注中予以說明,但存貨計提的跌價的原因等方面沒有做出詳細說明。
(二)計提減值的標準、方法以及比例不明
現在執行的會計準則與制度對于計提方法沒有進行應有的限制,對于計提與轉回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與比例。所以現在企業在執行準則與制度時也沒法統一。比如,對于應收款帳的壞賬準備,制度規定了什么情況下全部計入壞賬,什么情況下不能全部計入壞賬。但是這個制度不夠完善,缺少了對于計提壞賬準備方法的限制這點。企業可以仗著這一點很自由的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計提壞賬準備方法,只要企業內部權力機構同意即可。而對于減值損失計提與轉回方面限制性就更小了,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經驗來對減值情況進行分析,人為的判斷該計提或者轉回多少減值,可操作性太大。這就使得同一行業的不同企業因使用不同的壞賬計提方法導致財務數據之間失去了可比性。還有,會計準則對于剛引入的“資產組”如何劃分以及在在使用時間上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各企業在處理的過程中各有千秋,也會造成同類企業之間的數據不具有可比性的局面。
(三)隨意減少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
A公司是2010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它的經營內容包括從事各種領域運輸設備的制造與銷售。這個公司在2012年沒有幫助母公司獲取利潤,反而還虧損了3.18億元,在2013年也沒有扭虧為盈,繼續虧損了4.29億元。上市公司只要經審計確認連續虧損兩年的,就會被ST警告。
該公司在2014年實現了扭虧為盈,成功脫離了退市的危險,避免了被暫停上市。但不幸的是,這個公司在2015年又面臨了虧損的局面,經審計確認,該公司在2015年虧損3.22億元。分析該公司財務數據可知,公司的經營業績與當年公司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有這很大的關聯,2014年的資產減值損失發生額的多少已成為決定公司是否暫停上市的重要影響因素。公司2015年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對存貨僅計提了1845.03萬元跌價準備,分別占應收款項和存貨賬面價值的比例為-5.38%和5.71%,理論上來說公司在2014年預知2015年經營狀況會不佳的情況下,存貨跌價損失的計提應多于其他年度計提數才合理。該公司有刻意少計提了存貨跌價損失,使該公司在2014年利潤實現扭虧為盈的嫌疑,才會導致在2015年又虧損。所以2014年計提的這個存貨跌價損失合理性待查。
(四)人為操縱資產減值損失的轉回
我國準則對資產減值損失的后續處理是有硬性要求的。假設資產計提了減值,那么必須通過“資產減值損失”科目予以反映。而這個科目是屬于利潤表的組成部分之一,會影響最終的利潤總額。那如果這個科目的期末余額越少是不是對那些即將面臨ST警告的公司越有利呢?于是,有些上市公司就利用那些非長期資產計提的減值可以轉回的特性使得企業的本年利潤轉負為正,從而避免被退市的風險。其實這種操縱并沒有從本質上改變公司的現狀,反而影響了財務報告使用者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不利于公司以及市場經濟的發展。
B公司是一家煤炭企業,煤炭銷售占營業收入比重91.23%。公司在2013年和2014年都出現了巨大的虧損,若2015年不能扭轉利潤,將被暫停上市。這個上市公司在2015年的年度報告顯示今年盈利,3066萬元,意味著這個公司暫時是避免了被退市的風險。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個公司真的是在這一年經營管理得當,使得利潤扭轉的?其實并不是,該利潤的形成是因為公司在今年轉回了單獨進行減值測試的應收款減值準備3568萬元。據了解,轉回原因是該公司在2015年收回了這個在以前全額計提過壞賬準備的欠款。若是扣除該項應收款轉回金額,則公司于2015年仍然虧損502萬元,這個款項是否真的收回真實性有待商榷。可知,如果上市公司面臨業績維持、退市風險等壓力,極有可能存在強烈的調解利潤的動機。
二、關于資產減值會計存在問題的處理對策
(一)加強上市公司對于資產減值信息的披露程度
我國準則雖然規定了對于財務狀況有重大影響的會計估計變更方面信息需要做出說明,可并沒有具體到哪一種變更。如果投資者想要了解企業對于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從哪里去找。
要想強化上市公司對于披露信息的程度,上市公司應該繼續存有資產減值準備明細表,明確的列示出一十四項資產減值情況。同時,對于報表附注中對某項資產為什么需要計提減值或者減值轉回?是通過什么依據來進行計提或轉回的?以及計提或轉回的標準是什么?對企業后續發展有著什么樣的影響?同時,對于不同重要程度的信息,可以對減值的重要程度、計提減值的大小比例等方面實行不同程度的披露,對于重要的信息就要求盡可能的詳細,可以明確到計提減值的事件、標準和依據這些方面。
(二)統一計提的標準,明確計提方法與比例
計提減值與減值轉回時,上市公司確認的標準以及選擇的方法還有計提比例存在差異的話,會讓會計信息沒有什么真實性可言。若要避免這種現象,我國應就不同行業和不同資產等做出一些參考性的標準及限制條件,規定哪些行業哪些企業只能采用哪些方法。比如,對于壞賬準備的計提方法,明確指出哪些類型的企業可以采用余額百分比法,哪些采用賬齡分析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2015年版[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15.
[2]龔群.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狀況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14.
[3]封碩,張忠慧.我國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狀況研究[J].新經濟.2016(06).
作者簡介:羅杰思,湖南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企業管理、財會理論;曾凱,湖南文理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