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華琴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開拓思維、形成能力的主要途徑,優化課堂教學是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小學數學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通過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調動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開展教學問題的合作探究、實施及時恰當的激勵評價等策略,激發學生情感共鳴,活化課堂教學氛圍,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水到渠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科相比其他學科顯得抽象、理論,學習起來枯燥乏味,有困難。很多教師也反映,學生普遍對數學學習沒有積極性,學習效果不突出,這成了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但是,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為什么有的教師教的數學課質量高,學生學習效率高,積極高呢?我想,這種差別源于不同的數學教師對待教學的認識不同,最終導致課堂教學出現截然相反的教學活動、教學效果。這種教學差別不得不引起教師的注意,如何從自身做起,提高教學效率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些自己的思考。
一、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激活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心理情緒
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最好老師。由于小學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斷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觀因素對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要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必須積極創設與學生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直觀、生動、富有新意的教學情境,使相對枯燥的數學知識呈現出動感和靈性,以此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內驅動力逐步由好奇升華為興趣。在教“年、月、日”一節時,上課伊始我先問學生:你們每年都過生日嗎?同學們都說:過!我又告訴學生,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年年都過生日的,有一位老爺爺,他到2008年才過他的第18個生日,你知道老大爺2008年有多大嗎?與學生原來判斷結果大相徑庭的教學情境,引發了學生的好奇,自然引起一番熱烈的討論。“難道還有人在一年中不過生日?”的疑問自然激發了學生主動求知的心理沖動,從而帶著濃厚興趣積極投身到新知識的探究中,相對靜態的課堂教學在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下變得動態、活化。
二、調動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
現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只有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調動數學學習的情感因素,使數學學習過程充滿情致和韻味,才能時時打動學生的內心世界,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①實行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人格,增加對的學生感情投入,把微笑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個學生,以富有激情、善于誘導的教學語言巧妙叩開學生思維的閘門,點燃思維的火花;②結合教學內容和目標,用有趣的故事調節課堂氣氛。如講“三角形的特性”時介紹“楊輝研究三角形的故事”,講“小數的意義”時介紹“高斯在數學上的創新故事”,以此深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規律的探求過程;③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表現的聲光、色形,圖象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效果,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直觀材料。在學習《圓錐》時,我們用FLASH課件演示圓錐的形成、變換,以立體、直觀的動畫給學生鮮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學梯度的同時,增強了數學課程的趣味性;④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適時進行諸如搶答、競猜、挑錯等生動有趣的學習競賽。
三、復習時關注基礎知識的積累
基礎知識永遠講不完,課堂上所能講的只能是題型和方法,剩下的要靠學生自己去積累,因此,教師是否有相應措施督促學生積累顯得尤其重要。我的做法是,印發考試常見的語音、詞語,要求學生準備一個積累簿,每天抄十個錯題,大力強調糾錯的重要性。學生每次做錯一道題,要求他們在積累簿的后面,將錯題寫出,進行改正。最為重要的一點,基礎部分的復習往往是在開學之初,如果講完專題之后就過去了,學生很容易因為遺忘而變得生疏。我們學校的具體做法是:準備五分鐘的基礎練習,利用課前的五分鐘進行小測,答案附在練習后面,學生小測完可自行對答案。教師可不必講解,如學生對完答案后仍有疑問,老師可作適當答疑。這種小測每周三次,從基礎專題開始,一直持續到畢業,目的是讓學生保持記憶,持續積累。
四、合理組織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是創設學習情境,學生主動學習,完成知識意義建構的認知工具,而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所使用的手段、方法。整個教學過程要靠教師去組織,必須對教材和教法深刻研究和思考,制定出有效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選擇的媒體是固定的,而學生卻是多種多樣的。當某些學生遇到某個教學難點或疑點時,若只用多媒體機械地重復,不能因人而異,不能深入淺出,教學效果往往大打折扣。這時若能穿插教師的講解,隨點隨講、隨講隨映,教師運用語速、語氣的不同,使學生有新的收獲。因此在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之前,教師應作必要的講解和啟發,使學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聽什么、怎么聽,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引導學生思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從中獲得知識,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多媒體的輔助功能。絕不能讓多媒體簡單地替代教師的授課,不能把課堂轉變為多媒體技術的展示,把課堂教學的主次顛倒,還是應該以論述教材知識為根本,而不是搞得學生眼花繚亂。有些教師往講臺上一站,操作電腦,學生在下面靜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閃爍、色彩斑斕,還伴隨著悅耳動聽的聲音,非常有趣,這種課看上去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但卻是華而不實,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我們應該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為宗旨,強化教學效益觀念,在教學風格、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上有所創新、有所突破,才能切實優化數學課堂教學,讓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血有肉”“有聲有色”。
參考文獻:
[1]張海蝶.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建構[J].科技創新導報,2011,4.
[2]潘弘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J].教育學文摘,2011,5.
[3]王淑娟.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優化的幾個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