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琴
摘 要:翻閱一些關于敘事結構的書籍,在影視敘事學中,有一些研究敘事結構類型的書籍。這些書籍中,大致把敘事結構分為五種:戲劇式線性結構、戲劇式段落結構、散文式線性結構、回環式套層結構和夢幻式心理結構。這些敘事結構基本上囊括了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劇作在創作實踐中運用的敘事結構類型。而對動畫敘事結構進行分類的著作卻比較稀少,但也有一些簡單的總結,而且由于動畫短片在時間上的制約,故事結構必須簡化,這是短篇動畫的一大特點。李笑緣在《動畫短片的敘事藝術研究》中,將動畫短片的敘事結構類型分為四類:直線式、散文式、循環式、懸念式。本文將對這一論點進行擴展研究,分析動畫短片主要敘事結構的類型和特征。
關鍵詞:動畫短片;敘事結構;類型;特征
一、直線式敘事結構
直線式的敘述結構,首先在整個敘事過程中有矛盾沖突的存在,且只圍繞著一個單純有力的矛盾沖突,從頭至尾平鋪直敘一個完整故事的敘事結構。如皮克斯動畫公司的跳燈標志小動畫,每次在我們觀看皮克斯公司的動畫電影之前,就出現會這個一直執著于踏平字母“I”的小臺燈,整個過程富有情節,這盞小臺燈儼然不像是一盞燈,更像一個羞赧、調皮的小男孩,一步步跳入屏幕中,然后慢慢抬起頭。如果給這段動態標志進行分段,可以發現,這個動態標志,時長14秒、整個過程只有完整的一段,就是從最開始,跳燈從鏡頭的右邊進入畫面,跳到字母“I”的面前,然后跳到“I”的上面不停的踩踏,直至它最終得逞,心安理得的代替著字母“I”。整個過程只圍繞著一個矛盾沖突,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它運用的就是標準的直線式敘事。
通過對直線式敘事結構的分析,總結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在整體把握上,運用直線式敘事結構的動態標志,整個敘事過程只有一條矛盾線索,簡單、明了,情緒鋪陳直接、坦率,凸顯出一種樸實、無華,但卻能夠直擊人心的酣暢之感。
第二,在節奏的把握上、由于直線式敘事結構整個過程只敘述一個事件,所以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完整的敘述一個,或生動有趣,或激勵人心的故事,所以在節奏上,會趨于緩慢、平和但卻結構緊湊,不需要過多的鏡頭切換、技巧賣弄,就可以將故事情感娓娓道來。
第三,“氣場”的營造,這是直線式敘事結構最重要的特征和最大的優勢,就如皮克斯公司動畫小短片,在觀眾每次看電影之前,這個“小臺燈”的出現就馬上拉近了和觀眾之間的距離,讓人在一笑之余,不止馬上就能帶入到所看的電影中去,富有情感和戲劇性的標志馬上凸顯出皮克斯動畫公司并不是一個冰冷、機械的公司,而是由一群有情感的員工組成的團隊。
二、散文式敘事結構
1.“形散神聚”直線式敘事結構
在動畫創作中,散文式的敘述結構,是將一些零碎的片段組合在一起,捏合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比如:荷蘭動畫家Michael Dudok de Wit的動畫短片《父與女》,采用了散點式的結構表達方式,用片段來編織了一段女兒與父親之間永恒的、深刻的愛。這類型的作品類似于散文,更加注重一種情緒的宣泄和氣氛的渲染,是一種詩意的、自然的情感緩緩流露。
2.“散文式式敘事結構的特征
散文式敘事結構在敘事過程中,也有其相較于其他敘事結構不同的特征。
第一,運用散文式敘事結構的作品,一般并不強調強烈的戲劇矛盾沖突,而是通過不同的片段組接,去刻畫、表現出一種作者想要傳達的情緒或情感。
第二,講述的故事是以離散的片段組合而成,這些片段可有直接聯系,也可沒有直接聯系,不一定符合邏輯,但卻是一種情緒上的堆砌,一種修辭上的策略。
第三,詩意的散文式敘事結構作品中的詩意,貫穿整個作品始終,從畫面到動態到節奏。就如同《父與女》這部動畫短片中,每一個構圖,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和鏡頭的切換,人物的動態等都流露出一種優雅、傷感的氣息,卻自然,真誠,貼近人心。結構雖然自由卻能夠準確傳達作者意圖。
三、循環式敘事結構
1.怪誕的循環式敘事結構
循環式的結構類型主要是針對那些劇作邏輯首尾相連的故事提出來的。這種結構類型依附于故事內容,是一種內在的邏輯思維方式,在創作者的故事內容構思階段就已經有了定數。
2.怪誕的循環式敘事結構的特征
通過使用循環式敘事結構的動畫短片進行分析,分析總結出這幾點特征:
第一,循環式敘事結構的作品,并不是說整個故事在時間上是無限往復、無窮無盡,在這里的循環式敘事結構是指在一個敘事周期內的循環,單個事件的始末歸于一點的循環。造成一種怪誕的無始無終之感。就如同“是蛋生雞還是雞生蛋?”這樣的問題一樣,沒有答案。這個特征也是循環式敘事結構中最突出的特點。
第二,在循環式敘事結構的作品中,時序是混亂的,正常的線性敘事結構,前因后果在時間上是遞進的發展模式,是有排他性的,但是循環式的敘事結構,敘事發展順序被破壞,情節黏度和情節強調都相應降低。
第三,它不以故事的曲折復雜、撲朔迷離俘獲人心,而以敘事層次上了精巧安排和時間上的倒錯等造成的不確定性來引發思考。
第四,由于這種敘事結構在時間上的因果關系被破壞,所以造成了其順序性和邏輯性的混亂。但是它又自有區別于現實普遍邏輯順序的詭異邏輯。
四、懸念式敘事結構
1.真相大白的循環式敘事結構
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曾講過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明“懸念”:火車上有兩個旅客在閑聊,突然,一聲巨響,桌子下面隱藏著的定時炸彈爆炸了,這時,觀眾只會有“十秒鐘的震驚”,并不構成懸念。若是讓觀眾事先就知道桌子下面有炸彈,并將在五分鐘之內爆炸,這個時候,觀眾就開始替劇中的人物著急了,恨不得馬上跳進去告訴兩位旅客:趕快跑吧,不然馬上就要沒命啦。觀眾的心和劇中人物一起劇烈的跳動著,這就是懸念設置的巧妙之處。
懸念式的敘事結構,就是整篇故事情節的發展都只靠一個懸念支撐的,懸念是故事中的主要矛盾的體現,同時也是蓄勢鋪墊的牽引力,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帶動故事情節發展。
2.循環式敘事結構的特征
第一,懸念就是一種期待,一種應用于作品中,引起觀眾關切和期待的技巧和手段。
第二,懸念式敘事結構的動畫中普遍在開頭營造懸念,即拋給觀眾一些信息,造成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吸引力,快速引起觀眾的興趣。
第三,懸念的開頭,但會有不一樣的結局;或者圓滿,或者出乎意料;或者干脆是開放式的結局。
參考文獻:
[1][美]魯道夫·阿恩海姆,滕守曉,朱疆源譯.藝術與視知覺[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李笑緣.動畫短片的敘事藝術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0.
[3]楊先平.淺談動畫的敘事方式[J].電影文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