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能遠
摘要:微課將革新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能更好的滿足不同學生對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通過對微課制作的總結,我認為在制作信息技術微課時,問題的設計直接影響到微課的質量和學習者學習的效果。本文從提問的角度、梯度、深度、廣度和難度來討論信息技術微課制作中問題的設計。
關鍵詞:微課制作 問題
隨著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移動設備的不斷普及,許多老師尤其是信息技術老師進行微課的制作,運用微課來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或在課堂上沒聽懂的學生在課后進行補習。但從目前制作的信息技術微課情況來看,大多是知識呈現形式,學習者能在短時間內學到了相應的操作技能及知識點,通過這樣的微課進行學習,當時的效率是比較高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效率會逐漸降低,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思維發展沒有起到任何幫助。故而在教學中要用問題來引導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激發學習者的思維。至于問題的設計,本人認為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提問的角度,即:問題的針對性。微課最明顯的特征是時間短,考慮到學習者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一般在制作微課時,長度控制在5~8分鐘,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把問題講清楚,所以設計的問題不宜太多,而且問題必須要緊扣教學目標,同時還要考慮學習者的實際水平及對這些知識的興趣度。在知識講解的過程中穿插著這樣的問題,能使學習者集中精力,高效率地掌握相應的知識內容。
2.提問的梯度,即問題的層次性。一個微課,若能圍繞一條主線或用一個故事情節對知識點進行分析、講解,那必定會吸引學習者的眼球。為了激發學習者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習效果,在微課制作過程中,用問題的形式將知識一點一點的展開,層層遞進。不斷地產生新的疑問,學習者通過微課學習,學習了相應知識的同時,還養成了對問題的質疑習慣,這對學習者在今后的自學或者探索方面都有極大的好處。比如,在學習Flash關于幀、幀頻、播放時間的關系時,通過制作動畫,分別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問題1,動畫播放的時間是如何計算的?本視頻動畫完整播放一遍需要多少時間?問題2,在播放過程中,發現云的變化太快,在不影響其他播放速度的情況下,如何將云的變化變慢?這樣設置問題,目的在于通過問題1學習者能掌握動畫播放時間的計算公式;問題2則能讓學習者能靈活的運用幀、幀頻、播放時間三者的關系,對動畫進行設計。
3.提問要有深度,即設置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能激發學習者的思維。有部分老師片面的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應以技術為核心,教材中的基礎軟件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內容,只要能讓學生學會相應軟件的操作,并能靈活運用,我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其實不然,對教材中的基礎軟件的教學不能只重視操作,而應該重視學習者對信息處理的方法、步驟和思路,注重了解技術的思想和原理。尤其是算法部分,要求學習者理解算法思想,操作原理,設計思路等內容,所以在這方面的問題設計時,不要僅僅是簡單算法的一個模仿練習,應能體現學習者對知識的加工整合,把知識內化于心,轉變為屬于學習者自身內在的知識,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在制作冒泡排序算法思想這節微課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問題1:數組元素a(1)到a(5)的數據依次為:“27,60,35,57,30”從后往前進行升序冒泡排序,則下一遍排序加工后數組元素a(1)到a(5)的數據應是:
A,27,30,60,35,57 B,27,30,35,57,60
C,27,30,57,35,60 D,27,30,35,60,57
問題2:有一數組元素a(1)到a(5)的數據經過一輪冒泡排序加工后的數據依次為:“27 ,30 ,57,35,60”。則加工之前的數據不可能是:
A,27,60,30,57,35 B,27,35,30,57,60
C, 30,27,57,35,60 D,30,57,27,35,60
對于上面兩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問題1只是對冒泡排序簡單的知識重現,這樣的問題不能有效的檢查學習者的思維水平。而問題2則是要求學習者在理解冒泡排序思想的前提下,會從不同方向,不同順序對數據進行排序,能激發學習者的思維活動。
4.提問的廣度,即設計的問題的開放性,對于問題的設計不要局限于單一的解決方案,應注重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培養學習者的發散思維。比如,冒泡排序程序實現的優化一節微課中,算法思想是當一組數列已經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好,即在冒泡排序過程中沒有發生數據交換,就可以退出循環,不必再進行下一輪的排序。在排序過程中如何表達沒有數據進行交換,可以用邏輯變量,也可以用其他變量來賦值的方式等來實現。同樣在循環語句上,可以是退出循環,也可以是下一輪不再進入循環體來實現??傊?,算法是比較多的,對于這樣的問題設置,老師不應限制或暗示某一種方法,問題的設置要放開,大膽的讓學習者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編程、上機驗證,培養學習者勇于探索的精神。
5.提問的難度,即問題的適切性。微課面對的對象是學習者個體,不像平時課堂教學,面對全體學生,設置的問題要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由于學習者在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可以暫停,可以回放,所以設置的問題若過于簡單,會造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就像看電影似的,從腦子里播放一遍,什么都沒留下,更不要說學習者思維的活動。但也不能設置太難,不然會造成學習者失去自信心,降低學習興趣。
比如:在VB的 函數教學中,對于Rnd函數的鞏固練習,我想了以下3個問題:
問題1,Rnd是一個什么函數。
問題2,產生[1,7]范圍內某一隨機整數的表達式是:
()A. Rnd*7 B. Rnd*7+1 C.Int(Rnd*6) D.Int(Rnd*7+1)。
問題3,產生[a,b]范圍內某一隨機整數的表達式是 。
對于上述3個問題,我選擇了問題2作為對Rnd函數的鞏固練習,因為問題1過于簡單,而問題3需要學習者較強的歸納能力,大部分學生不能順利完成,難度太大。
總之,在制作微課時,不應是對知識的簡單講解,不應是對問題的一般解答,更不應是對教材的照本宣科。我認為一個高質量的微課,應該是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指向明確;應創造一個一對一的教學環境,引人入勝,能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引起共鳴。而巧妙的問題設計是制作高質量的信息技術微課的關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