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生克
摘要:隨著科技與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微課隨著時代發展應運而生,并被廣泛宣傳和應用。文章主要研究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情況,并提出針對性的推廣對策,希望進一步推動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研究,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對策
微課是從2011年開始被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關注的,而且一直被視為教育熱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教學學科,小學語文也不例外。不過由于理論還不是很充分,實踐也不是很成熟,小學語文中的微課應用現狀不容樂觀。隨著移動終端技術的快速發展,碎片化學習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青睞,加之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使用微課具有很強的可行性。微課應用于小學課堂中,不管學生、教師甚至是家長,都會受益匪淺。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現狀
(1)教師層面
教師對微課的使用次數少,沒有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微課雖在全國各地得到了積極地推廣,但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使用率依然低下,甚至是壓根沒有使用。有些教師還是習慣性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或者利用 PPT 配合自身的講解,這種教學模式輕車熟路,感覺微課的使用毫無必要,無法切身感受微課的效果。同時。微課的錄制耗時較長,資源搜集也不便。微課的錄制過程雖不難,但卻相對有些繁瑣,導致教師沒有嘗試的欲望。另一方面微課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無法及時被共享和利用。
(2)學生層面
教師尚且對微課的了解不足,更何況學生呢?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領航者,教師對學生缺乏相應的對教學資源的發現與引導。加之小學生的作業量大,根本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額外學習其他教學資源。雖然小學生具備了相當的電子設備操作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差,學習能力尚且不夠,更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優質網絡教學資源。
(3)學校層面
最后,有些學校雖然會安排教師進行相關培訓,但并不是所有教師都有機會參加。進行過相關培訓的教師雖對微課有一定了解,但是學校并沒有提倡教師真正使用微課,導致微課只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沒有得到實施和推廣。
2.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應用的推廣對策
微課是“微型教學視頻課例”的簡稱,它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被引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應注重與現實課堂的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根據實際課堂的需要靈活運用微課,讓微課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學習中。
(1)讓微課貫穿語文課堂始終
根據微課的分類維度及依據不同,不同的學者把微課分為了不同的類型。按照微課的不同使用階段,我們把微課簡單劃分為課前預習類、課堂講解類、課后復習類。從微課的類型出發,結合小學語文教材,挖掘出有價值的“點”。 要遵循層次性、開放性等原則。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安排觀看不同的微課,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產生成就感。教師在錄制型微課時要通過創設懸念與疑問等方式勾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不斷的設疑與追問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積極尋求謎底。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2)通過微課創設情景化教學
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致力于對客觀知識的講解與練習,學生被動地跟隨教師,遠離了特定的情境氛圍,從而失去了課堂的情景化。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不成熟,所以具體的畫面、實物等更有利于小學生接受知識。比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課《觀潮》這篇課文,教師的語言講解很難讓學生體驗出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而微課通過相關的視頻可以讓學生產生視覺沖擊,具象的呈現方式更容易讓學生直接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景象。教師十分鐘的言語講解所產生的效果,可能還不及一分鐘的畫面來得直觀、有沖擊力。
(3)通過微課進一步實踐分層教學
微課搭建了實現因材施教與分層教學的一座橋梁。第一,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學段及心理特征調整內容的難易程度。不同學段的階段目標不同,所要掌握的知識深度不同。語文課程的總目標是由階段目標排列組合而成的,是由同類項的知識點層層深化、循序漸進實現的。教師制作的微課必須與相對應學段的學生的掌握程度及心理特征高度契合,既能迎合教材,又能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不同心理,這是實現因材施教的大前提。微課平臺上單是某個知識點的專題,但沒明確歸類年級段,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吃不飽”,低年級學生“夠不著”,太易或過難都不可能實現因材施教。第二,同一學段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分層教學。教師可通過相同或不同知識點的不同梯度來分層教學,并列出不同難易程度的拓展練習以盡量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產生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與自信心。第三,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學生在把握自身的知識掌握情況后,可根據自身意愿來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已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學生可選擇拓展與延伸性的微課來拓寬視野,沒掌握的學生可先看知識點本身,在理解原本的知識的基礎之上再有選擇地觀看其他教學微課。學生的這種自主學習的方式,為分層教學提供了保障。
(4)微課激發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微課不僅是“魚”,解決當下的學習困惑,它更是“漁”,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微課是短時有效的教學視頻,它以趣味性有效吸引了學生的眼球,避免了課堂的冗長與枯燥。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等都是由學生自主選擇的,通過對知識的不斷構建,豐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促進了自我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在觀看微課的不斷摸索中潛移默化地總結出“學什么”及“怎么學”等一系列獨特的學習經驗、方法及態度,從而產生一種“我要學”的效果。微課教學的最終效果不是為了讓學生會背幾首古詩,而是要讓他根據自身的經驗再去欣賞其他古詩。即微課不是為了知識本身,而是為了推動學生學會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它與現實課堂的融合勢必產生 1+1>2 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方其桂.微課制作實例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5.
[2]陸亦斌.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教學手記,2014(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