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
內容提要:德國哲學家尼采也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家,他有關教育一些理念對當下我國教育不無借鑒作用。本文簡要闡述尼采相關教育思想、特別是其《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評析其合理與不合理因素,論述尼教育觀對當下中國教育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尼采 教育觀 中國教育 啟示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不僅是一位杰出的哲學家,也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家,他有《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教育論著一部,全面體現其教育觀。尼采教育觀的核心是追求一種“真正的自我”,這也與其基本哲學思想相契合。作為時代的產物,尼采的教育哲學反映并超越了時代,具有合理性,值得我們借鑒;同時,其學說也無法完全擺脫時代的局限性,其教育觀也包含一些不合理成分。
一、尼采教育觀中的積極成分
第一,尼采反對功利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是為更好地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他認為“教育機構”應與“生計機構”區別,虛名、金錢等僅是接受教育后所帶來的附屬品,而非終極目標;一個更豐富、更崇高、更高品位的富于社會意義的自我價值實現,既是人生價值的實現,也是人接受教育的終極意義。此觀點鼓舞人們接受教育以求得豐富的知識、獲得盡可能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品質,而不是以受教育作為物質欲求之手段,對于教育主體和教育受眾兩方面都如此。尼采的此種教育理念對過度強調物質利益的當下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第二,尼采認為教育應當重視個人文化底蘊的培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尼采譴責那種“只潛心于某一領域,而對其余領域不聞不問”[1]的做法,認為學者應當“博學”、普通人也應具有盡可能廣博的知識及文化涵養。就學者而言,想要在某一學術領域有更大建樹,除了本學科領域的研究外,也須涉足、關注甚至研究其他鄰近學科領域,譬如,經濟學家莫不精通數學,哲學家要了解歷史,否則在當代學術情境下不可能有更高的學術建樹。就普通社會公民而言,一個涉獵廣泛、知識豐富的人,必然思維敏捷、眼界開闊、境界高遠,這有益于其職業及人生取得輝煌成就。
第三,尼采強調教育的“純潔性”,即教育應當免受政治、宗教等意識形態因素的影響。尼采倡導“大學自由”,反對“通過將一切教育努力從屬于國家目的” [2]。尼采認為,只有當教育堅持其純潔性,才能更好地實現其價值,而教育若一味地為政治、宗教服務,或太多附加這類因素或色彩,則不益于教育本質目的的實現。
第四,尼采認為,教育應重視對一個人古典人文知識與精神的培養,他也特別強調對“語言藝術”的掌握。在尼采看來,提高古典人文主義修養的最好途徑是對經典作品的深入閱讀、思考。具體到文學領域,他指出學習經典著作的首要目標并非僅止于文學素養提高,還在于發現更廣闊、更深邃的精神源地:歷史的思考、藝術的感覺、哲學的悟性等。強調對“語言藝術”,因為它是打開經典著作之門、獲得精神源泉的鑰匙,要做到這點,一個人理應受到嚴格而長期的語言方面的訓練。
二、尼采教育觀中的不合理成分
第一,尼采反對擴大教育,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反擴招”,他認為教育應向面向少數有天賦的人群,甚至還認為,大多數人應自覺地“為天才的誕生和其作品的創造做準備”[3]。這種“精英教育”理念或許有利于為極少數天才提供成長的土壤,但顯得過于偏激,在當今社會中不應提倡。教育的擴大普及,有利于社會文明進步,也是對每一個人天賦人權——包括接受知識、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的尊重,科學健康的教育普及是我們國家繁榮發展的一個保障。
第二,尼采教育觀對自然科學重視不足。他曾說:“第一是他對哲學的需要,第二是他在藝術方面的本能,第三是希臘羅馬古典文化。”[4]由于青年尼采的個人偏好以非自然科學方面(哲學、藝術、文學等)為主,其教育觀念很大程度上受此影響,因此顯得比較片面。從社會文明發展進程層面講,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均不得偏廢。于當下社會而言,僅強調社會科學教育顯然不全面。
三、尼采教育觀對當今教育的啟示
1、改變教育內容、形式單一化局面,實現人才擇取多元化
應試教育所具有的公平性是其最大的優點,但不可否認的是,當前應試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也相當程度上缺乏創造力和獨立思考、探索的精神及能力,因此對應試教育的逐步改革是必需的。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應當逐步走向多元化,注重對人綜合素養、特長、創造力等的考察。同時應當形成更為合理、全面的招生體制機制,嚴密的監督系統,以維護教育的公平性。
2、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并重
大眾教育的發展,對于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意義重大。與此同時,精英教育也不能忽視,這關系到國家尖端人才的培養。高端人才培養更要講求質量,而非一味追求數量指標。只有將大眾教育的普及、精英教育的提高同時進行,教育體系才是健康合理的,受教育個體才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尊重。
3、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育應當重視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其中,身體、心理的健康尤為重要。當今我國各層次教育都缺乏對身體、心理健康的呵護,中日學生身體素質差距巨大的新聞常搶頭條,大學生殺人、自殺的惡性事件亦不鮮見。身體、心理健康是人的生命基石,我國教育體系應當將其擺在比學習社會、自然科學更加重要的地位。
注釋:
[1](德)尼采《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第四講,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2](德)尼采《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第三講。
[3](德)尼采《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第三講。
[4](德)尼采《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第五講。
參考文獻:
(德)尼采《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4年版。
(德)尼采《悲劇的誕生》,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
(德)尼采《尼采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南京: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