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爽
摘 要:《圍城》是一篇長篇小說,是由錢鐘書先生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所創作。主要圍繞著“人生是圍城,婚姻是圍城”的內容進行講述,主要在男性視域下對女性形象進行審視。本文通過性別視域下對《圍城》的研究,以男性與女性視域下對女性形象的偏見作為切入點,從中分析在男權社會中女性的生活狀態,重新審視《圍城》中的女性形象。
關鍵詞:《圍城》;男性視域;女性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7-0-01
引言: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下,人們逐漸對男女平等有了新的認識。《圍城》主要描述社會中人們種種的生活現象與狀態,講述《圍城》主人公方鴻漸在國外留學四年回國后,在經歷各種事情后,對女性的理解感到非常困惑。本文主要以性別視域為切入點,通過舉例分析以及對比分析,從中闡述男性視域與女性視域下的女性形象。
一、男性視域下《圍城》的女性形象
(一)在男性視域下女性才學成為附屬品
在男權主義的社會背景下,女性缺乏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判斷能力。在《圍城》所講述女性形象中,女性的生活與職業唯有丈夫,沒有丈夫就會無法生存與生活,雖然,在《圍城》中一些知識女性受到過西方文化的熏陶,但是封建的傳統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使其不能夠擺脫束縛。在《圍城》中女性思想的解放與獨立,就要面臨著流離轉徙的生活,她們會經常出現在男性的社交場所中,對國家事不能夠及時的了解,因此,她們只能接受傳統的封建思想與封建婚姻,將婚姻作為自己的最終歸宿,進而使其生活能夠安定與安穩。
(二)在男性視域下女性變得丑陋
在《圍城》中主要描述知識女性的形象偏多,她們大多數集美貌與智慧于一身,對自己的人生理想有所規劃與追求。在男性主權社會背景下,大多數男性所追求的對象具有高雅情調的女性,存在著男性偏見的現象,即使知識女性擁有智慧,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同樣會受到壓抑而變得孤立無助。在《圍城》中與主人公方鴻漸有過交往的女性,往往會采取各種不良的手段來取悅方鴻漸,對于方鴻漸而言,女性的心思頗深使人難以捉摸。在《圍城》中女性的形象被方鴻漸描述的一文不值,要么尖酸刻薄,要么工于心計,使其女性在男性視域下變得丑陋不堪。
二、女性視域下《圍城》的女性形象
(一)與男性交往持以積極的態度
在女性視域下《圍城》中所描述的女性形象各不相同。例如:書中所描述的鮑小姐,她則是一位善于與男性溝通,并且對自己的人生有所規劃,不會受到男性主權社會的影響,更不會聽從于男性的支配。鮑小姐與主人公方鴻漸在法國游輪相識,在此期間鮑小姐利用自己的情感玩弄方鴻漸的感情,然而這種勝利所帶來的喜悅只是暫時的。然而,在男權主義盛行的社會環境下,當她自己沾沾自喜時,卻渾然不知自己已被男性玩弄。在男性視域下難免會出現男性偏見的現象,在女性積極的態度下,就會落下道德敗壞的名聲,方鴻漸通過消費鮑小姐的身體進而滿足自己的欲望,由此可見,方鴻漸對待感情是不牢靠、不穩定的。
(二)與男性溝通持以獨立的姿態
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與四十年代中,社會階層較高的社交場所——沙龍,在沙龍社交場所游走的大多數為知識女性。在《圍城》中所描述的蘇文紈作為一位國外留學博士的知識女性,她在此種社交場所中變現的尤為自信,是一位華麗而充滿自信的女性,在男性社交場所中游走,其主要目的就是受到更多男性的青睞。在蘇文紈向方鴻漸表達自己的感情時,在不經意間輸給了唐曉芙,在此之后蘇文紈選擇嫁給頗有才華的曹元朗。然而她并沒有安于做一位官太太,而是憑借自己的實力以“走單幫”的方式證明自己的價值,進而驗證蘇文紈是一位有著較強獨立意識的知識女性,即使沒有男性作為依靠,依然可以在男權社會中生活得更好。
三、性別視域下《圍城》中女性形象不同的原因
(一)運用男性視角進行創作
從小說《圍城》中所描述的男性與女性可以明顯地看出,作者錢鐘書將女性形象弱化了,主要是由男性偏見所導致的。由于《圍城》創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男尊女卑的傳統封建思想仍然存在,雖然女性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同樣會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這些封建思想在《圍城》中有所體現,突出了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男性對女性形象的偏見。
(二)女性獨立意識被喚醒
在男權主義社會背景下,女性視域建立的前提條件是以女性主義為基礎。充分體現了對男權主義社會中偏見思想的反抗與批判,積極倡導男女主權平等,從而提高女性社會地位。與此同時,女性應當充分認識到獨立意識的重要性,擁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充分體現了女性對男性主權社會的反抗與不服。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所講述的有關女性形象,大多數是從階級角度進行講述,在男權主義社會背景下生活的女性,著重突出女性對當時社會階級的反抗意識。在以男性為主的文化社會背景下,加深對女性視域下文化環境的描述與解讀,使其女性獨立意識被喚醒。
參考文獻:
[1]馬驍.《圍城》中的三個“解構者”——探析《圍城》中的人物及其創作者對創作意圖的解構[J].焦作大學學報.2015(04).
[2]張存孝.基于女權主義理論角度審視《圍城》人物形象[J].作家.2015(02).
[3]劉娜.《圍城》研究的述評[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