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政府股東、銀行治理與風險承擔

2017-10-25 04:28:32
金融發展研究 2017年8期
關鍵詞:商業銀行銀行質量

王 文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政府股東、銀行治理與風險承擔

王 文

(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4)

銀行治理是銀行業發展的核心,銀行治理的漏洞一旦擴散,會大幅度提高銀行風險、動搖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甚至打擊實體經濟。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是衡量銀行風險的關鍵指標,是政策監管的核心。本文對中國74家上市銀行和非上市商業銀行2011—2014年年報數據進行研究,結果表明:股權集中度越高,銀行的風險越低;政府控股有助于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獨立董事比例越高,銀行的風險越低;最后,境外投資者持股的銀行風險水平低于非境外持股的銀行。

政府股東;銀行治理;資本充足率水平;貸款質量

一、引言

銀行業關乎一國產業擴張、公司治理和資本配置效率。銀行通過高效的資本配置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資本聚集以及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影響企業運營和一國經濟繁榮(Levine,1997)。銀行治理是銀行業發展的核心,銀行危機導致的經濟衰退、政局動蕩和貧困展示了低質量銀行治理帶來的巨大危害(Levine,2003)。公司治理影響銀行業績和風險,良好的公司治理既有助于經理層有效配置社會資本,又便于對受資助公司開展有效監督和治理。銀行業公司治理的漏洞一旦擴散,會動搖金融系統穩定性甚至打擊實體經濟。有研究表明,由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所演變的金融危機很大程度上源于銀行治理的漏洞和失敗(OECD,2009)。

我國銀行業占據金融體系的核心,銀行貸款是企業擴大再生產和再投資的關鍵性資本來源,是經濟增長的引擎。隨著不良貸款剝離、整體上市和股改完成,中國銀行業實現了整體風險化解,但風險管控能力仍然相對較弱。決定銀行風險管控能力的因素包括外部監管環境和內部公司治理。在外部監管方面,我國參照巴塞爾協議制定了調控銀行風險的詳細管制措施。然而,對銀行治理的研究和相關規范卻相對缺乏。銀行治理主要包括股東治理、董事會治理和境外投資者約束等方面。與一般企業相比,銀行在資產負債結構、風險特征、資產交易透明度、受監管程度及其破產對經濟產生的影響等方面存在重大差異,故其治理機制存在以下特殊之處(Prowse,1997;李維安等,2005):首先,銀行業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加嚴重,銀行貸款質量易被隱藏,銀行可迅速改變資產風險構成(Furfine,2001),如通過對不能按時償還債務的客戶新增貸款掩蓋問題。銀行運營和監督的信息獲得難度阻礙一般公司治理機制發揮作用。其次,銀行業受到嚴格監管,政府監督雖可看作銀行治理的補充,但可能惡化治理問題。這表現為,銀行競爭的限制、銀行所有權結構的管制(Prowse,1997;Macey和O’Hara,2003)等阻礙市場發揮規制作用(Cian-canelli和Reyes,2001)。政府直接干預商業銀行經營會削弱監督本身的功效,并改變股東控制經理層的動機(La Porta等,2002),從而導致債權人監管缺位和市場機制無法有效發揮作用等問題。由于我國商業銀行治理研究興起時間短且數據收集困難等,現有經驗研究相對較少。已有的經驗研究,根據數據來源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基于調研數據的實證(李維安和曹廷求,2004;曹廷求和段玲玲,2005);二是基于年報等公開數據的實證(楊德勇等,2007;宋增基等,2007;王朝弟等,2007)。這些基于銀行股權結構、管理層激勵、董事會等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傳統公司治理機制在銀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對銀行業績、經營效率和風險控制的影響。金融創新的日新月異和銀行競爭的激烈提高了銀行經營風險對監管內容和方式的要求。在銀行風險評估方面,資本充足率監管一直是金融監管的核心。相關研究以激勵理論為基礎,結合新制度經濟學和信息經濟學思想,引入經濟機制設計理論和分析方法,從制度層面構建有效的資本充足率監管框架(黃憲和肖華榮,2008)。我國于2004年頒布并實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確立了以資本充足率監管為核心的監管模式,要求“商業銀行最遲在2007年1月1日達到最低資本要求”。銀行治理質量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貸款質量的影響機理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本文以中國境內三類商業銀行——國有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2011—2014年的年報數據為基礎,結合中國轉型經濟特點,考察銀行治理質量對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和貸款質量的影響。與以往研究相比,現有研究重點考察銀行治理特征對貸款需求方—企業的影響及其后果,而缺乏對資金供給方—銀行本身的信貸行為與風險的研究。轉軌條件下我國商業銀行經營的復雜性決定了商業銀行治理在雙重任務約束下必然會產生信貸行為激勵偏差與異化。因此,探討銀行治理質量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微觀機理具有重要意義。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股權集中度與銀行風險承擔

現有的股權結構與風險承擔關系研究,集中在非金融行業。Agrawal和Mandelker(1987)的經驗證據表明,風險承擔行為與管理層控制權呈負相關關系。John、Litov和Yeung(2008)的研究說明,擁有控制權收益的經理層傾向于選擇次優的保守型投資者戰略。Saunders等(1990)發現,所有權與控制權合一的銀行與所有權和控制權分離的銀行相比,擁有更高的風險偏好。但是,這一研究并沒有將監管政策考慮進來,也沒有獲得不同法律環境和政策背景國家的經驗支持。一般來說,隨著大股東持股比例的提高,銀行信貸資源會流向生產效率較低和不依賴外部融資的經濟部門,導致資金的錯誤配置,從而提高銀行風險(Alvaro G.Taboada,2011)。我國商業銀行在股權結構方面存在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股權集中度高;二是政府持股普遍存在。股權集中既有可能發揮管理層監督的正面效應,也可能導致“一股獨大”掏空銀行的負面效應。股權集中對商業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尚沒有形成一致結論。有觀點認為股權集中能有效改善貸款質量、降低銀行風險(Iannotta等,2007;Laeven和Levine,2009);另一觀點認為股權集中會帶來關聯貸款的增加,提高了商業銀行風險(Haw等,2010)。從政策視角上來說,我國銀行業面臨統一監管政策,政策效應因個體銀行股權結構中股東相對力量差異而對銀行風險承擔產生不同影響。在銀行風險衡量方面,本文選取資本充足率和貸款質量兩個指標,原因有二:(1)在銀行風險評估方面,資本充足率監管是金融監管的核心。我國2004年頒布實施《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確立了以資本充足率監管為核心的監管模式,并醞釀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監管標準。該辦法規定,商業銀行須在2007年1月1日達到最低資本8%的要求,為消除資本充足率監管值的影響,本文提出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概念,即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減去8%的監管值得到的差額,用于表征銀行超額資本充足率。(2)信貸是銀行的核心業務,貸款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銀行收回貸款和利息的風險程度。貸款質量越高,銀行風險越低。

根據股權集中掠奪說,銀行中的大股東往往擁有非金融領域的投資或資產。通過操控銀行將貸款投向與之相關聯的利益集團,會形成無效率的關聯貸款,導致更高份額貸款組合流向產出效率較低的行業(La Porta等,2003)。這種現象在公共治理較差的發展中國家更為普遍,嚴重降低了資本配置效率(Laeven,2001;La Porta等,2003)。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面臨的制度背景和金融生態環境導致股權集中帶來的負面效應大于正面效應:首先,中小股東保護機制不健全,大股東的掏空行為難以受到中小股東制約;第二,債權人對銀行的監督機制難以發揮作用(Capiro和Levine,2002);第三,銀行業受到高度管制,競爭壓力小(Arun和Turner,2002),市場機制無法識別大股東治理績效;最后,法律保護和信息披露機制不健全阻礙了公司治理機制對大股東控制效應的作用(Arun和Turner,2002),難以對大股東掏空行為產生有效制約。在這種情況下,大股東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傾向于通過關聯貸款掏空銀行資產,從而降低資本充足率水平。同時,大股東對信貸資源的操控可能破壞銀行與企業之間經濟效率最大化基礎上的自由信貸契約,導致銀行信貸資源配置無效率和銀行壞賬的產生。另外,收益與成本的不對等和制約機制的缺乏使得大股東罔顧存款人和其他股東利益,投資高風險項目,導致信貸資源的無效率配置和貸款質量的降低。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權集中度越高,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越小。

H1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股權集中度越高,貸款質量越低。

(二)政府股東與銀行風險承擔

商業銀行的政府持股現象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在產權保護弱、政府干預嚴重和金融市場發展不健全的國家,政府持股比例更高(LLS,2000)。圍繞銀行政府持股問題,存在發展視角觀和政治視角觀兩種對立看法。前者認為,政府持股銀行為私人銀行不愿意或不能融資的項目(Stiglitz,1993),有助于發展。尤其是,政府持股銀行在經濟低迷周期、信貸供應萎縮時提供補償,可抑制市場失靈并促進社會福利,政府持股比例與經濟增長和經濟周期平滑性正相關 (Micco和Panizza,2006;Adrianova等,2009)。后者認為,政府通過持股銀行傾向于資助具有政治價值而非經濟效率的項目。政治官僚目標與社會福利的非一致性,導致了政府持股銀行融資行為的異化,不利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福利改進。銀行政府持股比例越高,該國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水平越低(Barth等,2001;La Porta等,2002),銀行政府持股會加速金融危機的產生與蔓延(Caprio和Peria,2000)。有大量的經驗證據表明銀行政府持股降低了銀行績效和經濟產出值(Lin和Zhang,2009;Barth等,2004)。Firth等(2009)發現,政治關聯是中國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主要途徑。Sapienza(2005)提供的混合性證據表明,意大利的政府持股銀行傾向于向落后地區提供貸款。上述研究表明,在不同制度環境下,政府持股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總體來說,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銀行業制度環境較差,金融體系比較落后(Allen和Qian,2005),特別是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以民間儲蓄能力為支撐的金融能力迅速加強,使得地方政府紛紛將注意力轉到金融資源,尤其是銀行體系的信貸資源的控制上來(巴曙松等,2005),政府持股便成為政府控制銀行的主要手段。地方政府通過置換、剝離不良資產以及注資等多種方式,使得大部分城市商業銀行資本得到有效補充。

在我國銀行體系中,政府持股份額占有絕對優勢。由于政府對銀行和企業的雙重產權,導致銀行貸款行為異化:第一,銀行違背效率和經濟原則,在缺乏借款人信用歷史和業績信息的情況下向國有企業發放貸款,導致大量壞賬(Megbana Ayyagari、asli Demirgiic-Kunt和 Vojislav Maksimovic, 2008); 第二,對非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受到嚴重貸款歧視(Allen和Qian,2005)。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第一大股東為政府的銀行,其股權集中度與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的相關關系將產生差異。

H2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第一大股東為政府的銀行,其股權集中度與貸款質量的相關關系將產生差異。

(三)獨立董事比例與銀行風險承擔

商業銀行治理結構缺乏并購市場和債權人監督,而信息不透明和政府監管則阻礙了高管激勵機制和外部治理機制正常發揮作用,銀行董事會治理成為重要的內部治理機制(Pablo de Andres和Eleuterio Vallelado,2008)。已有研究表明,董事會規模具有非線性效應(趙昌文等,2009)。因此,獨董比例成為衡量董事會治理有效性的主要指標。獨立董事對于銀行風險的控制,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首先,董事獨立程度對銀行的內部治理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獨立董事與其他董事相比,面對較少的內部矛盾和利益沖突,能夠更好地對經理層實施監督(John和Senbet,1998;Shleifer和Vishny,1997);最近一項跨國研究表明,獨立董事比例越高,銀行價值越大,風險越低(Dahya等,2008;Li和Song,2009)。其次,銀行業普遍面臨的嚴格政府監管減少了其他機制處理公司治理問題的效力,諸如兼并和收購等外部治理機制在銀行業中并不存在(Prowse,1997;Levine,2004)。Pablo de Andres和Eleuterio Vallelado(2008)的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越能有效發揮監督和建議管理層功能,創造更大價值。我國商業銀行的獨立董事,主要由具有政府背景和專業銀行從業經驗的人員擔任,具有政府背景的獨立董事有助于提高銀行融資能力,具有實際金融從業經驗和專業知識的獨立董事能夠有效促進銀行董事會經營決策制定的科學化,從而降低銀行風險。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越大。

H3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貸款質量越高。

(四)境外投資者與銀行風險承擔

近20年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紛紛將銀行業私有化擺上了改革日程(Megginson,2005)。私有化進程給銀行業股權結構帶來了深刻變化——由政府控制轉向私人控制,由本土控制轉向外資控制(Berger等,2005)。大部分的實證研究均表明,轉型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銀行私有化帶來了更高的業績和更 低 的風險 (Cosset、 Fischer和 Guedhami, 2005;Berger等,2005;Williams和 Nguyen,2005)。在私有化過程中,境外投資者持股成為大勢所趨。境外投資者持股緩解了關聯貸款問題、改善了資本配置質量,使得銀行信貸資源流向了生產效率更高的行業,降低了銀行風險(Alvaro G.Taboada,2011)。這一判斷得到了來自東歐國家銀行業改革的經驗證據支持(Giannetti和Ongena,2009)。我國銀行業股權改革主要采取整體上市和引入境外投資者持股兩種方式。其中,境外投資者持股旨在緩解外部監督不力、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改善內部治理結構、限制政府對銀行的干預、減少對銀行的補貼、消除預算軟約束行為(田國強和王一江,2004)。一些學者對境外投資者持股中資商業銀行的后果展開了理論和經驗研究,并得出了相對立的結論。例如,Hope和Hu(2006)認為,境外投資者持股是改進中資銀行績效、提升中國銀行業效率的有效途徑;Berger等(2007)發現,外資少數股權與中資銀行效率改善顯著正相關,有境外投資者持股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其利潤效率和成本效率顯著高于沒有境外投資者持股的銀行;Allen N.Berger、Iftekhar Hasan 和 Mingming Zhou(2009)的經驗研究表明,境外投資者持股有利于中國銀行業降低風險、提高業績;姚錚(2008)通過案例研究發現,在引入新橋投資之后,深發展①資本充足率逐步提升,貸款質量得到改善,且向下遷徙率得到有效控制。然而,Lin和Zhang(2008)的實證研究發現,由于特有的“少數股權”模式可能制約境外投資者發揮作用,無論從長期影響還是短期影響來看,這類銀行的績效在外資入股后并未發生明顯變化。蔡衛星(2011)研究發現,境外投資者持股并未帶來國有商業銀行整體貸款行為的顯著改善。上述研究均集中在境外投資者持股對中資銀行績效和利潤影響,鮮有研究涉及境外投資者持股對中資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境外投資者持股對銀行風險承擔的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境外投資者持股中資銀行,可以通過總行(或母公司)以及從國際資本市場上籌集資金,有效充實銀行資本。朱盈盈(2010)的實證研究表明,境外投資者持股提高了中資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這種股權合作是充實中資銀行資本金的有效途徑。其次,境外投資者可以帶來先進的管理方法、公司治理機制和信息技術(Peek和Rosengren,2000)。通過其所在國家的銀行風險量化標準和管控手段的示范作用提高國內銀行風險管理能力、吸引優質客戶、引進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尋求更低成本的資金(Bonin等,2005)。最后,境外法人的引入可以間接制衡政府干預和行政壓力,降低貸款風險。根據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a: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更大。

H4b: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引入境外投資者的商業銀行貸款質量更高。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來源與數據選擇

本文選取2011—2014年中國74家上市銀行和非上市商業銀行為初始研究樣本,按照以下標準對樣本進行篩選:第一,剔除研究期間內相關數據缺失的銀行和年度;第二,為消除極端值影響,對所有小于1%分位數(大于99%分位數)的變量進行winsorize處理。最終模型所用觀測值為118,其中國有商業銀行觀測值17個、股份制商業銀行觀測值30個、城市商業銀行觀測值71個。本文使用的數據來自國泰安中國股票市場數據庫以及各銀行網站公布的年度報告。

(二)變量定義

1.銀行公司治理變量的定義及其度量。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股權集中度、政府股東、獨立董事比例、境外投資者持股作為刻畫銀行治理特征的變量,具體衡量方法見表1。

2.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的度量。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是政府治理水平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的影響,而資本充足率監管會對銀行資本和風險行為產生影響。本文沿用Jacques和Nigro(1997)的方法,構建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指標,計算方法為銀行資本比率與最低監管要求之差。

3.貸款質量的度量。本文根據銀行貸款五級分類標準,選取正常類與關注類貸款比例來衡量銀行對貸款的管理水平。

4.控制變量的定義及度量。根據現有研究文獻(Giovanni Ferri,2007;Haw等,2010),本文選取政府股東(Government)、樊綱市場化指數(MDI)、股權性質(分為國有銀行與非國有銀行)、銀行規模(Size)、貸款比例(Loan)、是否上市(Public)、是否發行債券(Bond)、是否發行股票(Stock)作為控制變量。考慮到銀行成立年限有可能對銀行的經營和信貸方面產生歷史性影響,我們對2005年之后成立的銀行進行了控制。銀行的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會大幅度影響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和信貸總量,因此引入銀行年度報告中是否披露當年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情況的虛擬變量作為控制變量。最后,控制了樣本的年份(Year)影響。

(三)回歸模型與變量說明

為檢驗本文提出的理論假設,構造了如下三個基本檢驗模型:

1.被解釋變量(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與貸款質量)與股權集中度、政府股東等變量的線性關系:

2.被解釋變量(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與貸款質量)與獨立董事比例等變量的線性關系:

3.被解釋變量(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與貸款質量)與境外投資者等變量的線性關系:

模型(1)用于檢驗股權集中度對資本充足率水平的影響。根據本文的理論預期,股權集中度越高,資本充足率水平越低,貸款質量越低;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為第一大股東的銀行中這種相關關系具有顯著差異。如果假設成立,可以預期模型(1)中的α1顯著為負,α2顯著性符號不確定。模型(2)用于檢驗獨立董事比例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的影響。如果假設成立,可以預期模型(2)中的α1顯著為正。模型(3)用于檢驗境外投資者對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的影響。如果假設成立,可以預期模型(3)中的α1顯著為正。各主要變量定義見表1。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表1:變量定義

表2報告了模型(1)、(2)、(3)樣本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EX_CA均值(中位數)為0.048(0.042)、標準差為0.037、最小值為-0.022、最大值為0.260,表明各銀行之間的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較大。貸款質量LQ均值(中位數)為0.984(0.989)、標準差為0.023、最小值為0.799、最大值為0.998,表明隨著銀行業改革的推進和不良資產的剝離,銀行整體的貸款質量有了大幅度提升。股權集中度OC均值(中位數)為0.332(0.279)、標準差為0.159、最小值為0.123、最大值為0.745,表明各銀行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股權較為集中。獨立董事比例Indration均值(中位數)為0.268(0.290)、標準差為0.094、最小值為0.071、最大值為0.429,表明各銀行獨立董事比例普遍低于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比例要求,獨立董事在銀行中的作用有待加強。境外投資者引入Abroad均值(中位數)為0.441(0.000)、標準差為0.499、最小值為0.000、最大值為1.000,隨著我國銀行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實施和國際競爭的需要,有接近一半的銀行引入了境外投資者,境外投資者持股成為銀行治理中不可小覷的因素。銀行規模均值(中位數)26.063(25.777)、標準差為2.280,表明銀行規模的差別較大。值得注意的是,有42.4%和22%的銀行年度報告中披露了股權發行和債權發行信息,表明股權和債權融資是銀行募集資本的主要來源。

表2:模型(1)、(2)、(3)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量

表3:各變量間的相關系數

根據表3,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與股權集中度顯著負相關,與獨立董事比例、境外投資者持股狀況正相關,但不顯著;貸款質量與股權集中度顯著負相關,與獨立董事比例顯著正相關,與境外投資者引入狀況正相關,但不顯著。二者間可能受其他控制變量影響。為了檢測變量之間可能存在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我們測試了VIF值,發現所有的VIF值都小于5,因此,多元回歸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二)模型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回歸方程(1)、(2)中股權集中度與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和貸款質量在1%和10%的水平上顯著負相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響后,銀行股權集中度越高、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越小,貸款質量越低,這一結果支持了假設H1a和H1b。這說明,我國商業銀行股權集中主要體現“一股獨大”的負面效應。第一大股東控股能力越強,越能制約其他股東監督效率,越有能力為謀求一己之利而犧牲其他股東利益。回歸方程(3)中,OC*Government在10%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這表明政府股東抑制了股權集中度和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的負相關關系。這意味著政府對商業銀行的幫助起主導性作用。各級政府對商業銀行的幫助,主要體現在注資效應上。這是因為,商業銀行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融資平臺,同時中央和地方政府也是商業銀行資本的主要來源,特別是最近幾年,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登陸股票市場以及城市商業銀行改名重組,主要通過中央和地方財政直接或間接注資實現。加上資本充足率水平是銀監會審核商業銀行是否具備開設分行、新增業務的關鍵指標,各級政府希望通過為商業銀行注資,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聚集強大的金融資源為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因此,政府對商業銀行的幫助效應大于掠奪效應,抑制了股權集中度與資本充足率水平的負相關關系。回歸方程(4)中,OC*Government正相關,但不顯著。這表明政府股東的治理效應并沒有體現在股權集中度與貸款質量的相關關系上。這可能是因為,除了成為銀行股東,各級政府還可通過隱性行政干預手段(如控制銀行人事任免權)操縱信貸資金,為經濟發展和政治競爭服務。因此,政府股東對股權集中度和貸款質量相關關系的影響并不存在顯著差異。由此看來,政府股東的特殊性更多地體現在充實銀行資本方面。回歸方程(5)、(6)中獨立董事比例與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在5%和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獨立董事比例越高,資本充足率水平越高,貸款質量越高。這一結果支持了假設H3a和H3b。這說明,擴大獨立董事規模,提高其在董事會的發言權和獨立性,有助于董事會治理機制發揮積極效應。一般而言,銀行獨立董事具有較高的學歷、豐富的金融行業從業經驗和社會資源,可以為銀行的融資尋求多元化支持措施。回歸方程(7)、(8)中境外投資者持股與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在5%和10%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表明境外投資者持股的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越高,貸款質量越高。這一結果支持了假設H4a和H4b。這說明境外投資者持股有助于中資銀行開拓海外融資渠道,消化、吸收和引用境外優秀的貸款風險量化標準和管理手段,提高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和貸款質量。

表4:模型回歸結果

(三)穩健性檢驗

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穩健性測試,檢驗上述回歸結果的可靠性。首先,測試了模型(1)、(2)、(3)對控制變量的敏感性,剔除模型(1)、(2)、(3)中的控制變量進行一次回歸,結果發現所有解釋變量的回歸結果與原模型結果基本一致;其次,檢驗“異值”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剔除殘差為4個以上標準差的“異值”,統計結果基本保持一致;再次,考慮到國有銀行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將國有銀行的樣本剔除之后再進行一次回歸,統計結果基本保持一致。綜上所述,本文研究模型的估計結果具有可靠性。

五、結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國境內國有控股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城市商業銀行三類主要商業銀行的年報數據,研究了中國經濟轉型期間商業銀行股權結構與性質、獨立董事和境外投資者持股情況三方面的銀行內部治理機制與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之間的關系。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第一大股東股權集中度與資本充足率水平和貸款質量均呈顯著負相關線性關系,表明“一股獨大”為銀行風險承擔帶來了負面效應。股權分散下的小股東由于搭便車、法律限制等原因,往往缺乏參與公司治理的激勵,也難以對經理層實施有效監督,因此,應該強化其他大股東的治理能力。適度股權集中下的大股東治理能夠克服分散小股東治理缺陷。現實中各國監管部門大多都對單個股東在商業銀行中的持股比例、持股者資格作種種條件限制。這類限制客觀上阻礙了銀行股權的集中,限制了其他大股東作為監督者在內部治理中的作用。因此,在監管體系中,應進一步完善對商業銀行持股比例和持股者資格的規定,充分發揮其他股東的制衡作用。

第二,獨立董事比例與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和貸款質量均呈顯著正相關線性關系,表明獨立董事在降低銀行風險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獨立董事既可為銀行融資提供政策支持,也可幫助銀行建立先進的風險管控機制,有效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和貸款質量。因此,在監管體系中,應規范銀行業獨立董事認證制度、考核制度和評價制度,提高獨立董事在銀行質量中的獨立性和有效性。

第三,境外法人情況與資本充足率監管差值和貸款質量均呈顯著正相關線性關系,表明境外投資者持股有助于降低銀行風險。一般來說,境外投資者持股有兩種情況,財務投資者持股和戰略投資者持股,這兩種投資者對銀行的風險承擔偏好存在區別。境外財務投資者更多追求短期股票市場價值和投資收益,偏好于高風險的貸款項目,提高銀行的風險權重;境外戰略投資者關注銀行的長期績效和競爭力,會為了保證銀行業的穩健經營而傾向于選擇嚴格的風險管控機制。國有銀行股權是否被“賤賣”一度引起國內經濟和金融界高度關注。其核心問題在于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模式。因此,在引入境外投資者方面,監管當局需要針對不同性質的銀行構建不同的引入戰略投資者模式,并就戰略投資者對銀行業穩定發展的作用進行追蹤和分析,充分發揮戰略投資者的資源競爭優勢,提高我國銀行業風險管理水平,防止戰略投資者大規模引入可能帶來的金融動蕩。

總之,本文的研究表明,股權結構、董事會和境外法人持股情況等傳統的、一般性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依然適用于中國商業銀行,但內部治理機制真正有效發揮作用還需外部治理環境不斷改善,而中國轉型期經濟背景和銀行業特殊性決定了外部治理環境的完善需要一個過程。

注:

①深發展于2012年更名為平安銀行。

[1]Levine R.1997.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35.

[2]Levine R.2003.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Discussion Paper for Global Corporate Governance Forum.

[3]Macey,Jonathan R.&Maureen O'Hara.2003.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9.

[4]Furfine,C.H.2001.Banks as monitors of other banks:Evidence from the Overnight Federal FundsMarket.Journal of Business,74.

[5]Morgan,D.2002.Rating Banks:Risk and Uncertainty in an Opaque Industr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2.

[6]Adams,R&Mehran,H.2003.Is Corporate Governance:Different for Bank Holding Companies?Economic Policy Review,9.

[7]Laeven R.2001.Insider lending:The case of Russia,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9.

[8]de Andres P,Vallelado E.2008.Corporate governance in banking:The role of the board of director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32.

[9]DeYoung,R.,Spong,K.,Sullivan,R.J.2001.Who’s Minding the Store?Motivating and Monitoring Hired Managers at Small,Closely Held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5.

[10]Cook,D.,Hogan,A.,Kieschnick,R.2004.A Stud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Thrift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8.

[11]Cooper,E.2009.Monitoring and Governance of Private Banks.Quarterly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49.

[12]Mersland,R.,Strom,R.2009.Performance and Governance in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33.

[13]Bernanke,B.1983.Nonmonetary Eff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Propagation of the Great Depress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73.

[14]Calomiris,C.&J.Mason.2003.Consequences of U.S.Bank Distress during the Depress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93.

[15]G.Choi.2000.The 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 Regulatory 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s for Korean Banks.Economic Notes by 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 SpA,99.

[16]John,K.,L.Litov,&B.Yeung.2008.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Managerial Risk Taking:Theory and Evidence.Journal of Finance,54.

[17]Agrawal,A.&G.Mandelker.1987.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Decisions.Journal of Finance,42.

[18]Saunders,A.,E.Strock,N.G.Travlos.1990.Ownership Structure,Deregulation,and Bank Risk Taking.Journal of Finance,45.

[19]Valeria Stefanellia&Matteo Cotugno.2010.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Board Monitoring Role and Loan Portfolio Quality Measurement in Banks.Working paper series,http://ssrn.com/abstract=1648770

[20]Olubunmi Faleye&Karthik Krishnan.2010.Risky Lending:Does Bank 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Working paper series,http://ssrn.com/abstract=1661837.

[21]Flannery,M.1989.Capital Requirements and Insured Banks’Choice of Individual Loan Default Risk.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24.

[22]Shrieves,R.&D.Dahl.199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isk and capital in commercial bank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6.

[23]黃憲,肖華榮.銀行資本充足監管制度的成本與激勵——兼論對我國資本充足監管的反思[J].管理世界,2008,(1).

[24]曹廷求,鄭錄軍,于建霞.政府股東、銀行治理與中小商業銀行風險控制——以山東、河南兩省為例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06,(6).

[25]李維安,曹廷求.商業銀行公司治理——基于商業銀行特殊性的研究[J].南開學報,2005,(1).

[26]蔣海,朱滔,李東輝.監管、多重代理與商業銀行治理的最優激勵契約設計[J].經濟研究,2010,(4).

[27]趙錫軍,王勝邦.《新資本協議》對商業銀行信貸運行的影響——兼論其宏觀經濟效應[J].國際金融研究,2006,(2).

[28]潘敏.銀行管制與商業銀行公司治理[J].經濟評論,2006,(2).

[29]孔愛國,盧嘉圓.市場約束、商業銀行治理與風險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0,(5).

[30]李石凱.境外戰略投資對中東歐8國銀行產業轉型和發展的影響[J].國際金融研究,2006,(9).

Government-Stockholder,Bank Governance and Bank Risk Taking

Wang We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nan Changsha 410014)

The development of banks is a key to industry expansio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apital allocation.Bank governance is the core of bank development,while capital adequacy superv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national financial supervision.Does bank governance quality influence capital adequacy ratio?And would bank governance quality influence loan quality as well?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rming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s of bank governance quality on capital adequacy ratio and loan quality by using 74 listed and non-listed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from 2011-2014.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equity concentration,the lower the risk of banks;the government stockholder will help to raise bank capital adequacy;the higher the propor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the lower the risk of banks;Finally,the risk level of foreign ownership banks is lower than non-ownership banks.

government-stockholder,bank governance,capital adequacy ratio,loan quality

F830

A

1674-2265(2017)08-0055-09

2017-05-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15YJC630129),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016JJ3013),湖南省教育廳一般項目(14C0035),長沙理工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會計師勝任能力的解構與培養——本科會計教育改革視角”階段性研究成果。

王文,女,湖南長沙人,長沙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

(責任編輯 孫 軍;校對 WJ,SJ)

猜你喜歡
商業銀行銀行質量
“質量”知識鞏固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商業銀行資金管理的探索與思考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1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氣的“土銀行”
“存夢銀行”破產記
質量投訴超六成
汽車觀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黄网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青青草原国产av福利网站| 亚洲人成人伊人成综合网无码|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天堂网|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色婷婷成人网| 99热这里都是国产精品| 亚洲天堂免费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 五月婷婷丁香综合| 色老头综合网|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 久久精品66|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人成高清|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2021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激爽大片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女人在线| 国产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欧美精品一二三区| 亚洲啪啪网| 国产69精品久久| 欧美午夜视频|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欧美一级片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视频系列专区| 黄色成年视频|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亚洲一级色|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美乳| 色综合五月婷婷| 成人在线天堂|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网| 91在线播放免费不卡无毒| 亚洲自偷自拍另类小说| 久久精品只有这里有| 天堂成人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久久婷婷六月| JIZZ亚洲国产|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97综合久久| 国产女人18水真多毛片18精品| 亚洲综合18p|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9久久伊人精品综合| 久久综合婷婷| 在线无码私拍| 亚洲欧洲美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