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更是情感的藝術。在生活中,音樂能調節人們的緊張壓抑的情緒,讓人們感到放松和愉悅。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音樂課程更是素質教育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引導學生在音樂中去感受美,獲得情感體驗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顯得至關重要。那么要建立一個美妙和諧的初中音樂課堂,在教學中有哪些重要的環節需要去注意呢?
一、創造音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我國的初中課程設置中,音樂課程暫時沒有納入中考,所以有很多孩子認為音樂課就是豆芽課,就是副科,在上課的過程中顯得很隨意,對自己的要求不嚴格,就更提不上在音樂中得到陶冶了。就像在波濤洶涌的海面上投下一顆石子,這顆石子到底能帶來多少漣漪呢?音樂教師作為音樂課的組織者一定要重視學生上課的狀態,想方法調節他們的狀態。比如做有趣的音樂小游戲如節奏模仿,旋律接龍等,或聆聽美妙的音樂,觀看音樂會演奏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盡快進入到學習的良好狀態。當然,對于極少部分的“孫悟空”,要軟(說服教育)硬(紀律約束)兼施,運用老師的教育機智,教育學生從思想上行動上放下浮躁和功利,靜下心來聆聽、來學習。
二、給學生多聽“好音樂”
音樂是用來聆聽的藝術。在生活中,常聽到一些孩子撐著喉嚨模仿美聲歌唱家的聲音,或者“亂唱”、“歪唱”歌曲,以此作為娛樂大眾的笑點,有的孩子甚至把這種狀況帶到了課堂之中,這樣不僅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干擾,更給孩子們埋下了錯誤發聲方法的隱患。這時就需要音樂教師來發揮作用了,教師優美動聽的范唱不僅能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音樂之美,更能在孩子心中樹立起一個榜樣,激發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的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音樂專業技能和音樂素養。讓學生用正確的發聲方法來進行歌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長期的學習中,不停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曲折的過程,需要老師的耐心和細心。
當今世界,網絡資訊發達。同一首歌曲我們可以在網絡上找到很多版本。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從音樂的音質、風格等為孩子們選擇適合的音樂版本,或是視頻的版本,讓孩子感受音樂的魅力。比如音樂《天空之城》有很多版本,鋼琴的,小提琴的,陶笛的,合唱的版本,每一個版本都有它獨特的地方,讓孩子們多聽聽這些不同又相同的音樂,拓寬他們音樂欣賞的范圍,在音樂當中來發現美,形成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為他們音樂創造力的萌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情感來感受音樂、表達音樂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把生活情感和音樂的情感聯系起來,找到生活和音樂的共同交點。例如:在學習演唱《大海啊,故鄉》這首歌曲時,因為這首歌曲旋律優美,郎朗上口,同學們很容易就會唱了,但總是唱的干巴巴的,沒有情感。這個時候我讓學生暫時放下樂譜想想童年時大家最懷念、最喜愛的事物,并請同學們起來一一的分享,有的學生懷念小學時的家庭旅行,有的懷念同學之間的友誼,還有的甚至懷念夏天的冰淇淋,氣氛一下活躍起來,這個時候再請學生試著保持這種心情來哼唱旋律,歌聲一下就生動起來,我趁熱打鐵,就大家聲音的位置,狀態和力度,提出小小的建議,通過練習,大家驚喜的發現,他們的歌聲活起來了,動聽起來啦,大家都興奮了。原來我們通過努力也可以唱出美妙的歌聲,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幫助孩子理解音樂,在音樂中思索,完善自我
每首音樂作品的產生都有其特定的環境和背景,都有著深刻的含義,教師應引導學生們去感受和思索。例如歌曲《回憶》出自經典音樂劇《貓》,那婉轉優美的旋律把“魅力貓”對美好歲月的懷念與現實生活中的痛苦,無奈與堅強展現的淋漓致盡,這僅僅是一首歌曲嗎?不,它更是作曲家對生活的體驗和感悟。在學習欣賞音樂的時候,教師應該挖掘歌曲的深刻意義來教育學生,進行思考:孩子們有沒有珍惜美好的時光呢?有沒有在遇到挫折時堅強勇敢呢?明天的我是怎樣的,今天的我又應該怎樣?又例如九年級課本中混聲合唱《屠城》,用讓人緊張壓抑、不安驚恐的音樂把抗日戰爭時期南京大屠殺中侵華日軍那魔鬼般的暴行,30萬多萬靈魂的哀嚎、恐懼、憤恨,把那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情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這不再是書本上的一行行文字、一個個數字,而是如同人間煉獄般的1937年的南京!孩子們震驚了,作為新一代的中國人我們應該怎樣面對我們所處時代,怎樣面對我們的生活,我們應該做什么?音樂讓孩子們開始思索,開始成長。
五、擺正心態保持活力
從稚嫩到成熟,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面對各種困難,只有教師擺正心態,明確目標,不激進不浮躁,有方法有手段,孩子才能夠健康的學習和成長。肯定孩子們的努力與進步,接納包容孩子們的不足與缺陷,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在孩子們努力時給他們以掌聲,在他們沮喪時為他們加油鼓勁,讓音樂教師和學生在音樂當中得到提升,找到快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