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好的學習策略能夠幫助學習者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受益終身。本研究通過對廣西財經學院非英語專業不同院系的325名學生的元認知策略使用狀況的問卷調查,研究非英語專業學習者對元認知策略的使用情況,分析影響學習者選擇、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因素。研究結果表明:1.非英語學生對元認知策略使用總體情況為中等水平,使用頻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調節策略、監控策略、集中策略、計劃策略;2.學習英語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存在三方面的顯著差異,即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尋找學習機會策略。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 實證研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
語言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提升需要學習者善于運用學習策略、總結規律、反復練習。好的學習策略能夠幫助學習者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并受益終身。在所有學習策略之中,元認知策略以其“學習如何學習”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和研究。對元認知策略研究的肯定是一致的,認為學習策略研究應該與外語教學緊密結合,元認知策略培訓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
一、元認知策略及元認知策略研究
20世紀70年代,Flavell,J.H.首先提出元認知的概念,元認知即“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元認知是認知的認知,學習如何學習,是以認知活動本身為對象的一種高級認知活動。
元認知策略是指學習者對自己整個學習過程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學習者要學會使用一些策略去評估自己的理解、預計學習時間、選擇有效的計劃來解決問題。Oxford對元認知策略的分類是被廣泛認可的。他認為,元認知策略是對學習過程中所運用的心理過程的思考、學習時對學習的監控、學習后對學習的評估,主要分為三類:1.計劃策略,包括設置學習目標、分析如何完成學習任務。2.監控策略。兩種具體的監控策略包括領會監控和集中注意,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監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和計劃的實施情況。3.調節策略,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結果作出評價,及時調整學習策略。
研究元認知學習策略能幫助學習者監控自己的學習情況、管理學習進度、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不少學者在元認知策略培訓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探索,他們研究的角度各有不同,但都圍繞著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調控能力來進行。對元認知策略與語言學習的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相關性研究也很多。本研究主要針對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對其元認知策略使用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項目實施的范圍為廣西財經學院全體非英語專業本科生,此項目隨機挑選廣西財經學院10、11、12級6個班的非英語專業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對象總數為347人。發放問卷347份,收回有效問卷325份。每個班隨機選取5個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訪談,一共訪談了30個研究對象。
2.研究工具。本文調查問卷參考了Oxford 設計的語言學習策略問卷的元認知學習策略部份,并根據相關的策略定義進行了適當補充修改。根據Oxford對元認知策略的分類,元認知策略的問卷包括四個緯度,即集中策略、計劃策略、調節策略、監控策略四大類,共33個題目。調查問卷通過SPSS16.0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為了研究的需要,筆者對部分學生進行訪談,收集資料,作定性描述。
3.結果與分析。
(1)元認知策略的總體使用水平。通過SPSS16.0統計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分析,如表1所示,調查對象對元認知策略的總體使用水平為中等(M=3.3482,SD=.65967)。
具體的策略使用結果為:Category A集中策略,使用水平為中等(M=3.3750,SD=.48724),Category B計劃策略,使用水平為中等(M=3.2069,SD=.45100),Category C調節策略,使用水平為中等(M=3.4262,SD=.63945),Category D監控策略,使用水平為中等(M=3.3846,SD=1.06098)。雖然四個策略的使用情況均屬于中等水平,但是使用頻率還是有差別的。經過比對,調節策略使用的最多,其次是監控策略、集中策略,用的最少的是計劃策略。
調節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檢驗學習效果、認識自己的學習情況、并改正學習錯誤的舉措。在此次問卷調查中,調節策略是使用得最多的元認知策略。英語課程考試強調語言學習的準確性,使得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時時提醒自己不要犯錯誤,但是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卻發現,盡管學習者有著比較高的錯誤警惕性,相同的語言錯誤卻總是會重復出現,尤其是語法方面。在總結訪談中發現,其中原因在于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多采用機械背誦的方法,缺少語言實踐,卷面考試成績高也只能說明學習者的辨識性語言能力,但是要達到靈活運用語言的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監控策略是指學習者對學習情況的自我評價。調查對象使用監控策略的頻率稍稍低于調節策略,在調查對象的元認知策略中使用頻率位列第二。訪談結果表明,大多數的調查對象是在課程測試后進行的自我反思,比如課程小測驗、期末考試等。學校的考試制度對此影響不言而喻。
集中策略是指學習者如何在學習過程中使用注意力和學習精力,包括預習、復習、學習側重點等。調查結果表明:1)調查對象的在英語學習中喜歡“聽” (M=3.85,SD=.762),這是因為在交際中有著先聽后說的規則,只有先聽懂了對方的話語,才能做出語言回答的反饋;其中原因還在于學習環境問題,在英語為非母語的環境里學習英語,學習者缺少聽的機會,因此一旦遇到對方使用英語進行交際,就會引起學習者的特別注意。2)在集中策略中使用頻率最低的是復習(M=2.54,SD=1.129)。學習者過度依賴老師的學習指導,極少進行課堂學習總結。在訪談中了解到,其中的原因在于被調查者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被動的學習動機導致消極的學習習慣。endprint
計劃策略是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規劃學習活動以達到學習目的的行為活動,具體包括設定學習目標、制定目標實施細節、選擇學習環境、根據課表安排課外學習活動、明確課堂教學目的等。所有元認知策略中,計劃策略是被調查對象使用得最少的策略。其中,使用頻率最低的策略有明確課堂教學目的 (M=3.2615,SD=.66016)、設定學習目標(M=3.3179,SD=.75267)。在學校,學生順從老師的教學安排,課堂活動和課外活動都由老師組織安排,學生長期過度依賴學校和老師,在缺乏學習主動性的情況下就不會去了解課堂教學目的,從而形成被動學習。
(2)學習英語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的差異。在此次調查中,學習英語高分者和低分者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存在差異。本次調查研究中使用全國英語等級考試(四級,CET4)的成績來介定英語學習高分者和低分者——即,通過CET4考試的被調查者為英語學習高分者,而沒有通過CET4考試的被調查者為英語學習低分者。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比對,通過CET4的學生和沒有通過CET4的學生在元認知策略使用上存在三方面的顯著差異,即通過CET4考試的學生比沒有通過CET4考試的被調查者更多的使用計劃策略(MD=2.5814,P=.000)、監控策略(MD=.7700,P=.045)和尋找學習機會策略(MD=.7026,P=.000)。
制定學習計劃有助于合理安排學習活動,并對學習活動的實施產生一定的監督作用。在此次調查中,英語學習高分者對計劃策略的使用屬于高頻率水平(M=4.6171),他們有著非常明確的學習計劃,除了完成老師課堂上布置的作業,自己對課外學習有著詳細的規劃,學習自主性高;而英語學習低分者對計劃策略的使用屬于低頻率水平(M=2.0357),較少制定學習計劃,而是依賴于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進行課外學習,學習自主性差。
監督策略的使用能幫助學習者管理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總結錯誤能有效的提醒學習者避免再次犯相同的錯誤,從而提高語言使用的精確度。英語學習高分者對監督策略的使用屬于高頻率水平(M=3.9932),而英語學習低分者對監督策略的使用屬于中等水平(M=3.2232)。
語言的聽說讀寫技能的提高需要日積月累的練習,在英語課時有限的學習環境下,學習者在課外尋找學習機會自主練習對學習效果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調查結果顯示,英語學習高分者對尋找學習機會策略的使用屬于高頻率水平(M=3.4919),而英語學習低分者對尋找學習機會策略的使用屬于中等水平(M=2.7893)。在訪談中了解到,由于低分的被調查對象對英語學習不自信、害怕在交際對象面前犯錯誤丟面子,因此很少積極主動的進行語言實踐。
三、小結
1.教師在元認知策略的學習和使用中的引導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習策略關乎學習成效,教師的教育理念要不斷更新,重視學習方法的教授,而非僅僅教授知識本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設計中,融入對元認知策略的教學設計,使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掌握系統的元認知策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科目學習的促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實踐過程中,教師監督策略的實施、反饋學習成效、幫助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調整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元認知學習策略。元認知學習策略的系統講授,不僅會讓學習者在在校期間學習受益;在學習者畢業脫離學校教學資源、走上就業崗位之后,學習策略能力即為學習能力,幫助學習者適應職業崗位的知識訴求、實現職業知識的不斷更新。
2.學習者形成策略意識、合理使用元認知策略。策略教學應該首先重視對學生策略意識的教育,并精心組織建立有效的策略培訓形式。教學過程涉及教與學兩方面,學習成效不僅需要教師的教授和引導,也需要學習者自身有一定的學習積極性和對教學的配合度。學習者應首先意識到學習策略的重要性,了解老師的課堂授課計劃和教學目標,對自己的學習設定目標和計劃,結合老師的教學和自己的計劃,在學習實踐中進行適當的整合。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學習者吸收學習方法和學科知識;但是課堂學習時間畢竟有限,所以,學習者還必須在課外尋找、創造消化課堂知識的機會,并及時對學習行為、學習效果進行監督管理。
參考文獻:
[1]Flavell,J.H.Cognitive 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 Hall,1985.
[2]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3]常樂,李家坤.元認知策略、聽力理解和附帶詞匯習得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界,2009(6).
[4]陳 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一份分析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2001(6).
[5]范琳,劉振前,李旭奎.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記憶策略訓練研究[J].外語教學,2008(1).
[6]馮漣漪,龔昭.元認知與英語口語學習的相關研究[J].外語界, 2007(2).
[7]李小靜.元認知策略促進大學生聽力自主學習的實踐與探索[J].黑河學院學報,2016(6).
[8]紀康麗.外語學習中元認知策略的培訓[J].外語界,2002(3).
[9]馬曉琴.大學英語學習策略教學中的實踐原則與教學模式[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0(4).
[10]肖武云,王小萍,曹群英.培訓元認知策略,提高學習自主性和學習成績——實證研究[J].外語學刊,2011(2).
[11]王立菲.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問題與對策[J].國外外語教學,2001(4).
[12]王篤勤.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外語界,2002(5).
[13]張彥君.通過學習者訓練培養學習者自主性的實驗[J].外語界,2004(1).
【基金項目】2013年廣西財經學院校級教改項目“非英語專業大學生元認知策略使用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13B08)。
作者簡介:唐妮,碩士,講師,廣西財經學院商務外國語學院,研究方向:英語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