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嵋琳
【摘要】就目前普遍的英語商務合同中,較多層面的考慮是詞匯的隱喻,即便是傳統的語言學上也習慣性把比喻概率在修辭范圍內從而忽略了在語法中也存在的隱喻。然而在實際的英語語法中,大量的語法隱喻在現代的商務合同中又充分發揮著作用,語法的隱喻不僅僅體現了語言環境和語法之間的功能性轉換,也是合同以及論文中主要運用的功能性篇章用法。本文旨在分析商務合同中的大量語法的隱喻,旨在通過了解語法的隱喻作為英語商務合同中重要的環節來了解實際的表達方式,并且結合韓禮德(halliday)的系統功能語言學框架,分析了實際合同中的常見語法隱喻以及翻譯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語法隱喻 商務 英語合同
一、緒論
在我們熟知的語言學家韓禮德的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框架下,主張語言和語法的運用應該結合實際的社會和人的反應來進行綜合考察和研究,對于語言的形式和具體的表達內涵都需要在具體的語境中作出具體的分析。在這套體系中,問題是一個語言功能性的變體。對于特定的“語域”會因為所屬的具體范圍或者社會文化群體的不同而產生變異。對于商務英語或其他功能性派別的語域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在Halliday看來,語言材料作為語域變異的一個標志體現在整個篇章文段中,不僅僅是詞匯,更包括具體的組成部分(段落分布,語法等)。
二、商務合同中的隱喻語法
1.概念簡述。我們所謂的語法隱喻(grammatical metaphor)是將人們常有的意識性的思維情緒通過轉換變為實體的方式,語法的隱喻也是整個halliday的體系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就拿商務合同來說,語法的隱喻自其中可以將整個語境和語法的使用成系統來組合,從上而下都體現著與彼此的關系。在實際的意義和措辭之間的關聯表達通過形式的不同而所具體的內涵也就不同。如果具體的語言組成結構可以直接反映現實關系那么這就是現實與語法的一致性,反之則是不一致的,稱為扭曲性,而這種扭曲性的表達在他的體系中就被稱為語法的隱喻。就語言的表達而言,一個概念的表達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我們將其分為事件的過程,過程中的參與者,發生的外部環境。對于這三個部分的組成,在實際的一致性語法中,由對應此詞性的動詞,名詞,和副詞來對應這三個組成部分,動詞對方式過程,名詞是參與者,外部環境由副詞介詞來具體表達。語言對每件事情的表達不外乎涉及三個部分:事件過程、參與者與環境。在一致式語法中,過程由動詞詞組,參與者由名詞詞組,環境由副詞或介詞詞組來體現。如果在說話的關系中,對話的話語權發生了偏離那么原本所傳達的的一致性也就會發生改變,對應的語言形式中的內涵就會發展區別于一致性的隱喻。在詞匯語法的表達中,我們將這種現象稱為“語法隱喻”。
2.應用和翻譯概況。在具體的商務合同中,我們需要英語商務合同具有法律的地位,所以作為英語為基礎語言的書面文件上所涉及到的英語內容不僅僅包括商務英語也包括了法律英語。其特點決定了在實際的環境和所交涉的目的中會形成一種長時間構造的自身規律性的功能變體。對于商務合同中的英語合同而言,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書面英語的表達方式,更為重要的是一種莊重英語,對于正式的文體風格,英語商務合同有著鮮明的應用特點,這點在隱喻的表達上集中體現。對此現階段的商務英語中的隱喻表現主要的體現方式是被動語態,情態動詞,和名詞化機構上。對其的翻譯原則也具有其獨特性,在這里我們稱之為等效的原則。為了滿足科學和準確的翻譯原則,我們使用等效原則商(Principle of Equivalence)使得原文在不同情況下的具體書面語言表達方式可以在轉化為另外的語言語境中還能傳達出相似的意思,讀者對于原文的反應也需要與翻譯后另外語言環境下的讀者反應程度相同。為此在應用和翻譯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盡量做到可以在翻譯的過程中傳達其隱喻性意義。
3.具體應用和表現。
(1)被動語態中的應用。
1)責任者的重要性。在具體的英語商務合同中,書面合同會更加看出事件的承擔者而非事件或者動作的完成者。在這個過程中,在商務英語的合同表達中需要盡量避免感情或者個人情緒的表達,而更加專注于實際的語言環境需求和直接客觀的陳述方式。在實際的隱喻使用范圍中,通常情況下會使用by來承接動作的執行者或者承擔者,這樣會使得事件的責任更明確句子更正式。如:
a.This contract is made by and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contractor.
b.The employer and the contractor make this contract.
譯文:本合同由雇主與承包者共同達成。
在這兩個句子中后者更加符合現實的陳述方式為主動句,而前者是典型的隱喻的被動語態,在這個參與的過程中參與者(the employer and the contractor)通過詞組形式的轉換變為介詞形式,而整個事件的發生主體由其原本的發生范圍來代替(the contract),所以我們將這個句子定義為“隱喻式(the metaphorical form)”。在這個隱喻的翻譯中,我們可以看出是在強調這一個合同是雇主和承包商兩者共同決定同意的事情,這也就是如果有問題產生這個合同下的責任和義務是雙方來共同承擔的。對于英語合同中的被動式的隱喻可以通過直接翻譯的形式,因為在中文的習慣性表達中也使用了同樣的被動式的隱喻表達,相當的隱含內容可以直接傳遞。
2)無主語句式的替代。在實際的商務英語合同中,常常會出現一個動作的發出者以及參與者被忽略或者指向性不名曲,在被動句式中被省去主語成為沒有by短語結構的句子。就這一類型的句子類型實際上也可以直接翻譯為中文的被動句子。如:If the technical documents are found lost,damaged or mutilated during air transportation,Party B shall supply Party A free of charge with a second set of the documents.endprint
(如果技術資料在丟失,損壞于空運運輸途中,乙方須必須免費向甲方重新郵寄)
(2)情態動詞中的運用。
1) Shall的使用。在具體的商務合同中,shall不是一個單獨的指示事件發生的詞,很大程度上是來表明需求和規定的,對于強制性的要求某個具體條款都會使用其中的“必須”含義對于合同中大量的法律部分而言,shall是一個十分正式嚴肅的用法,有強調和強行要求的實際作用,不僅僅是書面表達得語氣上,在整體的翻譯內容上也是強制性的表達。這種表達方式中的shall的使用通常在英語合同中指得是具體的責任和義務。如:
This contract shall become effective upon and from the date on which it is signed.
(該合同即日生效)。
The seller shall be liable for any rust,damage and loss attributed to inadequate packing by the sellers.
(包裝不當引起的生銹、損失,責任應由賣方承擔)。
2) may的使用。在商務合同中,may不同于shall并沒有強制的要求意義,而是通常表示在一定的范圍內可以進行的內容許可意義,對于合同中的法律部分其表示的內涵主要是表示一種認可和許可。如The Buyers may,within 15days after the arrival of the goods at the destination,lodge a claim against the sellers for short weight being supported by Inspection Certificate issued by a reputable public surveyor.(商品抵達后的半個月內,買方可以憑相關鑒定檢驗證明向賣方提出短重索賠)。
在這個句式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對于特定的詞語的使用在隱喻的過程中有其特定的表達內涵,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盡量貼合句意,整體的敘述方法較為簡單。
(3)結構的名詞化的運用。
1)概念表述和運用。我們以上說的隱喻的使用是通過在整體的語言含義上的功能的轉換來達到語法上的隱喻,而實際的語言發生范圍內我們并不是所有的詞匯和語意都是進行一個“體現“的轉換才能進入詞匯語法。對于名詞化的轉換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在語法的層次上也進行了轉換。
我們通過名詞化的使用,把所要表示的事情現象或者想法進行物化,這一點在合同中的使用也很關鍵,把過程轉變為實體來參與到整個過程中。通常可以使用名詞化來替代動詞的結構表示。如:The compliance of the L/C with the stipulations of the contract is of vital importance. 在這個句式中,complies和stipulated并沒有直接作為動詞來表示事件或者物質的發生過程,而是通過非一致來將其抽象成為了名詞化表達隱喻的觀念。
2)功能性運用。言簡意賅的說,在商務英語合同中的名詞化表達就是用最為簡單精煉的語言來表達原本羅嗦復雜的內容,在整個過程中,名詞化的比喻濃縮了整個發生的過程,這就使得我們可以在通常的合同中看到,簡潔的語言表達方式其實傳遞著有相應增大內涵的信息量。簡潔的表達效果也是在商務英語中不斷追求的表達方式。
word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s that proceeds are transmitted from the buyer to the seller in transactions smoothly.
concis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s the smooth transmission of proceeds from the buyer to the seller in transactions.
譯文:其中重要的環節是,買方將收益順利地交付給賣方。
為了在合同中盡量避免繁雜不必要的書面語言,通過這個簡潔的表達效果的體現,就是使用了名詞化的結構特征,對于原本的動詞為主要核心的小句子結構的特點,名詞化整合了信息的來源,通過結構的整合將信息集中融合。其表達得書面風格更適合于合同表達中的莊重的書面表達,對此更加突出了法律語篇簡練和正式的文體要求。
3)名詞化結構在實際合同中的翻譯。在英語中,名詞化本身就有很高的地位,具體到商務英語合同的簽署上更是體現出名詞優勢于動詞的常態,為此在進行中文和英文的相互轉化翻譯上,需要意識到中文本身比較缺乏時間的順序原則制約,對此更為傾向與以其動詞的發生為整個句型的中心體現,對于我們之前提到的翻譯原則,名詞化的特征需要引起翻譯者的注意,對于合同中的名詞化特征背后的大面積額隱藏含義而言,原者在合同中表達得實際內涵可以大大多于字面的表述。對于名詞化的使用由于在漢語的習慣性表達中被省略使用,所以在面對合同的翻譯和在具體的運用名詞化于商務的合同中,更需要注意的是其簡潔的正式表達效果可以能在理解或者翻譯的過程中造成了內容的錯誤表達和隱喻信息的遺漏。需要通過進行合適的轉換來進行更為貼切的表達。盡量使譯文更加符合漢語的習慣和要求。
三、總結
就目前普遍的英語商務合同中,較多層面的考慮是詞匯的隱喻,即便是傳統的語言學上也習慣性把比喻概率在修辭范圍內從而忽略了在語法中也存在的隱喻。在實際的英語語法中,大量的語法隱喻在現代的商務合同中又充分發揮著作用,語法的隱喻不僅僅體現了語言環境和語法之間的功能性轉換,通過這套體系的理論我們可以推論出就商務英語而言,我們可以將其定義為實用性的文體,在該文體中,不僅僅是商務的合作,包括信件,合同等等部分的運用都對于讀者有很強的針對性要求,對此在專業的商務合同中隱喻語法的運用就更為明顯。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The Users of Language,Varieties of Presentday English[C].Macmillan:R.W.Bailey&J.L.Robinson,1973.
[2]Halliday,M.A.K.&Matthiessen,M.I.M.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ALanguage -based Approach to Cognition[M].London&NewYork:Cassell,1999.
[3]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謝慧茹.概念隱喻視角下商務英語合同的文體特征[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5.
[5]張德祿,雷茜.語法隱喻研究在中國[J].外語教學,2013.5.
*湖北理工學院校級科研項目:英文商務合同語篇中的概念隱喻研究,項目編號:15xjr06Q。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