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碩
【摘 要】尤金·奧尼爾(1888-1953)是20世紀美國最杰出的劇作家。作為四屆普利策獎獲得者和1936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對美國戲劇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毛猿》是他最好的一部作品。通過對楊克這一人物的描寫與刻畫,深刻揭露了當時時代背景下一個下等人的悲慘命運。當楊克的個人認知與社會現實產生巨大反差時,楊克的精神信仰倒塌,最終導致了人生悲劇。本文主要通過介紹《毛猿》中楊克的生活經歷,引發讀者對存在主義的理解與審視,希望現代人能從楊克的人生悲劇中吸取教訓,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從而好好生活。
【關鍵詞】尤金·奧尼爾;毛猿;精神信仰;存在主義;啟示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029-02
尤金·奧尼爾創作了很多悲劇作品,諷刺當時的美國社會,而他的悲劇作品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社會與人的抗爭,而人往往以悲劇收尾。這一類型的代表作就是《毛猿》,反映了個人微弱的力量與整個麻木不仁的社會進行斗爭,最后不僅失去了精神信仰,也失去了生命。第二類是人與人在物質社會中因追逐利益而引發的爭執或斗爭。該類型的代表作是《長夜漫漫路迢迢》,看似溫馨和睦的一家人實則隱藏危機,因為每個人的內心都在為自己著想。第三類是個人與自我的沖突。這類作品有《天邊外》和《送冰的人》,其主人公與《毛猿》中楊克的人生經歷甚是相似,楊克始終徘徊在追求人生價值但屢屢碰壁的道路上,最終徹底失去理智。
一、《毛猿》故事介紹
《毛猿》的主人公楊克,是一個豪華游輪的司爐工,因為工作的原因,他接觸的都是上層貴族人士,他也因自己有力量,能夠讓游輪航行而感到自豪。在他的世界里,他認為自己是強者。他曾說過:“我是這個世界的盡頭,我是這個世界的開始,這個世界都得由我來運轉。”[1]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米爾德里德夫人,他的人生不再陽光明媚,他也不再是那個每天都充滿自信的楊克了。
當米爾德里德夫人看到楊克一身健壯的肌肉時,諷刺他為“骯臟的野獸”,楊克的自尊心瞬間崩塌。楊克從未聽過別人這么說他,他的努力、他的自我存在感在貴族夫人面前一文不值。楊克一直都在掩藏自己脆弱不堪的內心,他在游輪上奮力工作也不過是為了博得同伴們的稱贊,可是他的存在并沒有獲得上層人士的贊賞和鼓勵。因為在當時那個階級分化特別明顯的社會里,物質利益要遠比精神利益穩固得多,楊克也不可能在那個時代憑借自己的奮斗獲得上層人士的認可。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個人微弱力量與整個資產主義社會抗爭的結果。
米爾德里德夫人對楊克的諷刺是毀滅性的打擊,但是,楊克并沒有放棄自己的人生,他還是堅強地站了起來,后來他參加教會組織,參加窮苦革命者聯盟,但是沒有人關心他、理解他,最終,他徹底絕望了。他想回歸自然,遠離社會與世俗的塵囂,于是他去了動物園,想在動物園中尋找歸屬感。這可能是整部作品中最引人深思而又最讓人同情楊克的一幕。楊克友好地打開了關著大猩猩的鐵籠,結果被大猩猩的熊抱擠死了。死之前,他說:“我既沒有可以還念的過去,也沒有可以期盼的未來。”[2]這種絕望象征著人類的彷徨與迷茫。
二、存在主義介紹
存在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70年代之間蓬勃發展,主要集中在德國和法國。它是綜合發展的現代西方非理性主義。[3]JeanPaulSartre(1905-1908),一個偉大的法國存在主義思想家,他繼承和發展了索倫·克爾凱郭爾,FriedrichNietzsche和馬丁·海德格爾的理論,是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4] 存在主義有兩個主要特征。首先,它排斥經驗實證主義和古典唯物主義。存在主義強調唯物主義導致社會問題,只有人文主義和人的理性才能幫助人們尋找生命的真諦,賦予人們自由選擇的責任,才能在生命中實現理想與完美。其次,存在主義思想家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表現出鮮明的悲觀主義。奧尼爾在他的大部分劇作中追求悲劇人物的悲劇人生。
三、存在主義在《毛猿》中的體現
首先,存在主義體現在《毛猿》的聲音效果上。尤金·奧尼爾運用聲音特效烘托氣氛,體現主人公楊克的內心世界,從而與外部世界的冷酷無情形成對比。尤其是在描寫楊克在游輪上工作的場景,描寫工人熱火朝天工作時發出的聲響,屋子里充滿了吵鬧聲、喧嘩聲、歌聲。楊克自吹自擂道:“如果沒有我,整個游輪都會停止運行。”這展現了楊克內心十足的自我存在感,而奧尼爾也正是通過這種戲劇化的手法反映了楊克內心的脆弱,為后面遇到米爾德里德夫人作鋪墊。楊克后來又說:“他媽的,這根本不可能,怎么會這樣,這一切都是錯誤的。”他不明白事情為何會發展到這一步,他對資產階級的利欲熏心充滿了失望。
其次,存在主義體現在楊克的內心獨白上。內心獨白作為戲劇表達的重要形式,充分展現了楊克的心路歷程。最有意思的內心獨白是楊克與大猩猩的交流,盡管楊克把所有的經歷告訴了大猩猩,同時也表達了對大猩猩被關在籠子里的同情,但是大猩猩怎么可能聽懂他的話,大猩猩就像一個默默無聲的聽者,聽完了楊克的內心獨白。從某種程度上說,楊克就像籠子里的大猩猩,關他的籠子是整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的冷漠無情注定無法看到一個默默努力證明自己的下層工人,而楊克又無法突破自己的心魔,無法在其他事情上重新樹立存在感,這樣楊克就像行尸走肉一樣,沒有了精神信仰,只剩下了皮囊。
四、楊克的人生經歷對現代人的啟示
看完了《毛猿》,筆者的內心是極其壓抑的。筆者想象不到為何楊克的人生結局會是這樣。后來,筆者才漸漸意識到,當一個人失去了自我存在感,失去了繼續存在下去的勇氣時,他的人生也就走向了終點。就像楊克一樣,現代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壓力中,如何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被世俗的觀點所影響,保持一個堅定的信念,是現代人應該努力做到的。
很多現代人都像楊克一樣,被禁錮在各種各樣的牢籠中,為了追求金錢、權利而出賣自己做人的準則,為了物質利益放棄精神需求,最終成為一個終日忙碌而缺乏信仰的社會人。有人建議,現代人要丟掉貪婪的欲望,保持滿意的原則。還有,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掙夠多少錢或是為了金錢放棄自己最珍貴的東西,而是要學會度假放松,與朋友和家人聊天、吃飯,為了增強社會關系形成一個良性的社交圈。
五、結語
造成楊克悲劇的原因之一是奧尼爾痛苦的童年,另一個原因是奧尼爾想提醒美國人民認清社會現實,揭示下層社會和上層階級之間的不平等。在某種程度上,楊克是一個勇敢的戰士,他對抗殘酷的現實,雖然沒有能力改變世界,但是懷有夢想。他是唯一一個尋求自我存在主義的人,他有意識地證明自己的身份,不像他的同事。楊克在渴望成功的道路上是孤獨而無助的,不僅僅體現在身體上,還有精神上。
本文借此希望更多的現代人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感,無論自己從事何種職業,無論自己在社會上處于何等地位,都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堅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活得更好。
參考文獻:
[1]ZhengXiaomei.OntheExpressionisticTechniquesinONeillsPlayTheHairyApe[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8):55.
[2]尤金·奧尼爾.奧尼爾戲作選[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145.
[3]李江.AnOverviewofExistentialism[J].思想戰線,2011,(37):470.
[4]吳格非.薩特與中國[M].江蘇: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6):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