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士娟
摘 要:為使高職數學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現狀有所改觀,本文從“有效學習”的概念出發,分析了有效學習的特點,有效學習原理,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高職數學教學的改革實驗方法,并對改革效果的調研結果進行了簡單介紹。
關鍵詞:有效學習 教學策略 改革試驗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8(b)-0227-02
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技術技能型人才目標的實現,主要是依靠專業課教學,而考慮到學生的長遠職業規劃,實現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終極目標,基礎課教學所發揮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但是實際情況是,由于高職學生基礎稍差,對基礎課不重視等原因,使得數學等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現象。本文將從“有效學習”的概念出發,分析有效學習的特點、教學策略,結合教學實際情況提出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1 有效學習的概念及其特點
所謂有效學習主要是指學生發揮主體的積極能動性,自主的、探索性的進行學習,有效地完成和實現既定的學習任務和目的;有效學習的效果是學生能夠對所學知識做到真正理解、融會貫通,并能靈活應用到工作和生活當中。有效的學習環節應具有如下特點:(1)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學生參與度高;(2)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能夠真切的感受到所學知識的作用;(3)教學過程實現對學生復雜思維技能的培養,通過思維挑戰發展學生的認知技能。
2 培養高職學生數學有效學習的教學策略
2.1 情意原理
課堂參與度是學生有效學習的首要條件。學生對課堂教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并能清楚地意識到自己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才能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作為授課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是應該不斷探索和研究的問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問題作為教學內容的引入點,選擇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專業背景聯系密切的教學素材,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他們的身邊,與現實世界聯系緊密。
2.2 序進原理
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情況、學習狀態做到心中有數,能夠按照學生實際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傳授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必備條件。教師根據不同對象的發展水平,組織好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序累積過程,有計劃、有步驟地提高所講授知識的結構化程度,是提高轉化效率的基礎。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專業重新組織教材,將之前學過的知識在新的問題情境中得到應用,并引出新的知識點、新的解決問題的手段,從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2.3 活動原理
目前存在一個比較突出、也是比較尷尬的問題,教師習慣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慣于被動的接受與機械式的模仿,不會獨立思考。這種教學模式與教學效果完全不是我們所提倡的有效學習的學習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放在“教—學”過程的主體地位,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模式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4 反饋原理
學生學習是個動態過程,每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學習結果與預想出現偏差是不可完全避免的。教師通過教、學的互動,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反饋及時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調整,才能達到有效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應改變從前卷面成績一錘定音的情況,注重平時各種活動的成績搜集,從而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全面、靈活的評價,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
3 基于數學有效學習教學策略的教學改革實驗
研究了提高高職學生有效學習效率的相關原理、策略,為我們的數學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如何將這些紙上談兵的理論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卻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3.1 分析學生特征,注重第一次課的設計
(1)利用微信公眾號這一平臺,要求學生在上第一次課時完成關于學習特點及數學基礎等方面的問卷調查,并利用平臺分析的結果對學生狀況進行解讀。經過分析,我們了解到我們的學生具有知識系統性差、數學情趣弱、意志力不強、自控力稍差等特點,同時將調查結果向學生公布,使學生對自身情況有一定了解,這樣有利于他們有的放矢的進行學習和能力培養。
(2)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這個問題可以是學生生活中常識問題、經濟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專業課問題,關鍵一點是這個問題需要依靠經濟數學或者高等數學中的知識進行解決。
例如,機電專業的第一節課,我們可以引入外圓磨床利用切線磨削法,來提高圓形工件側面光潔度的例子。機電系的學生可能只知道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在工件等速給進的條件下,實現粗磨、精磨和無火花磨削三個階段的一次完成。數學老師卻可以用勾股定理、多元函數求導、極限等數學方法告訴他們實現這一加工過程的深層原因,甚至是機床設計的基本原理。通過這樣例子的講解,學生會對數學肅然起敬,學生會明白數學是解決深層次問題的基本方法、手段,數學是他們想要進一步學習深造的必備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
(3)為學生分析數學在成長成才道路上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利用數學工具解決專業課程和工作中的相關能力、在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提升學生職業競爭力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3.2 基于有效學習的教學策略,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嘗試
(1)認識、挖掘數學與專業課的內在聯系,以案例作為教學任務的推動手段。尤其是在新知識點引入時,教學案例可使學生的學習更具針對性和目的性,相比盲目、突兀地灌輸概念、運算方法,這種教學方式更適合職業教育的學生。
(2)基于“序進原理”,改革課程、學習內容的編排順序
縱觀國內外職業教育改革的一些做法,按照工作過程展開課程內容排序的方法便是基于“序進原理”的成功典型案例。學習者按照“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識—關聯性知識—具體與功能性知識—學科系統化的知識”的順序,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進行學習。這就要求我們打破傳統,按照教育規律改變以往的知識排序方式,針對工作環節來傳授相關的知識內容,從而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相輔相成。同時,我們提倡按專業需求,分模塊進行教學,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改變以往過于偏重知識的傳授,強調自身完整性的情況。endprint
(3)為促進數學學習,我門還成立了類似第二課堂性質的“幫學社團”,社團里學生是活動策劃者、是主講教師,更是一同進步的學習伙伴。社團除不定期組織各種活動外,還會定期進行數學幫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負責主講的同學會對近期所學知識進行匯總復習,對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進行現場答疑。學生用他們雖然不太嚴謹,甚至不太專業,但是更易同齡人接受的語言進行講解,竟收貨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對于數學教學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嘗試,同時我們也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評價方法和考核制度,如采用過程考核的方法,隨學隨考,注重平時成績的積累等。這種適度調整,使我們的考核機制更加靈活,也更能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效果。
3.3 基于調查數據的改革效果分析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改革,我們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面貌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都較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見表1)。
4 結語
改變從前以老師講授為主,滿堂灌、一言堂,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真正實現學生積極主動的有目的的高效率學習,還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陶行知先生曾在《教學合一》一文中說:“第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第二,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作為教師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是為學服務的”,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專業背景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組織形式、認真設計教學環節和考查方式。如何在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教學實踐,如何在教學內容、形式、方法和模式上進一步大膽突破,如何通過教學創新實現教學相長,都將是我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邵陳標.新課程背景下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思考與實踐[J],當代教育科學,2005(2):44-46.
[2] 楊勇.有效教學與有效學習的方法和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4(3):20-25.
[3] 宋曉曼.有效學習理念下的翻轉課堂研究[D].廣西:廣西大學,2015.
[4] 鮑銀霞.有效學習的前提、特征和旨趣[J].現代教育論叢,2006(2):54-56.
[5] 姜雪平.職高生數學有效學習的教學研究[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05.
[6] 李政濤.論教師的有效學習[J].教育發展研究,2008(5):63-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