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
【摘要】教學實踐活動從本質上說是教師和學生以課堂為渠道的交往活動,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統一的活動。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是學生個體有意義的探究行為,課堂教學應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本文從課堂氛圍、座位的編排、教師提問和教師的評價等幾個方面分析了影響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因素,并提出了幾點培養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建議,旨在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 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39-02
1.放低姿態,走近學生
說起來夸張,但是在學生眼中老師往往如同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一般,特別是小學生,對老師有一種莫名的崇拜。尤其是和老師打交道的時候,學生們怎么都存在著一道心理陰影。有了這個隔閡,想要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無疑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放低姿態,告訴學生: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也會犯錯誤;在很多方面,同學們并不比老師差。我們師生之間是互教互學的關系,好學生應當敢于質疑。在這種坦率的學習氣氛中,教師非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師生之間的關系會更和諧融洽。學生也不會再因為怕自己回答得不正確而不敢舉手發言,并且更愿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他人交流。
2.選擇恰當的交流方式
提問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之一。教師提出的問題要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待。例如問:“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理解的?你有什么看法?”其聲調表情都要像日常問話,而不應是審問。學生回答時,教師可適時運用鼓勵性語言(如:“你的回答很漂亮?!薄澳愕拇鸢负苡袉l性。”)或適時地插話,進行圓場和啟發。例如:“你是不是這樣的意思?”“可不可以從這個方面去理解?”教師這樣的插話是為了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減輕被問學生的緊張感。改變了提問的技巧,學生放松心情、消除了緊張感,自然能夠回答(盡情講出自己心中所想)并樂于回答,學習也會變得更加主動。
3.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內部動力。學生學習動機的水平和強度,直接影響到學生能否有效地進行學習。其實,面對課堂學習學生們有很強烈的主動發言的心理動機。因為學生知道,積極發言,可以獲得老師的表揚、同學們的認可,可以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也正由于這樣的的初衷,很多學生開始回避課堂發言,因為他們顧忌自己的發言是否正確完美,能否得到認可。
針對學生這樣的顧慮,教師就應該經常告訴學生:“當你主動發言的時候,你就成為了知識的傳播者。不管是否準確、是否完整,全班同學,包括老師,都會受益于你自己獨立的思考、獨特的見解。謝謝你愿把它和我們一起分享?!鳖愃朴谶@樣的話可以培養、激發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促使他們越來越肯定地知道,發言不一定只是為了自己,它是我們課堂學習中重要的一部分,它需要我們一起去思考,需要相互分享。而當學生正確地認識了主動發言價值的時候,他們發言的主動性也自然提高了。
4.選擇恰當的座位編排方式
任何一種座位編排方式都有他的優缺點,只要能夠輔助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幫助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什么樣的方式都可以采用。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編排方式。
5.優化提問方式
課堂提問是一種必不可缺少的教學技能,恰當的運用提問,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情,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教師的課堂評價可以產生“激勵和期待”的效果。對學生課堂參與進行積極的評價,給予鼓勵,可以使學生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情感,從中感到老師對自己的期待,由此產生一種自我實現的滿足感、課堂學習的歸屬感,為了得到這種滿足感和歸屬感,學生就會更加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去,真正把參與課堂學習當做是一種享受。
教師通過課堂評價,對學生的課堂參與進行反饋,使學生(無論是被評價者或是其他學生)明確學習的要求、掌握學習的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參與能力與學習主動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學習不再是外在于學生的活動。課堂教學應強調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影響學生課堂學習主動性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怎樣才能發揮積極因素的作用,規避消極因素的不利影響還需要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探索。
參考文獻:
[1]孔德利.班級學生座位人本編排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6(5)
[2]李如密.教學風格的內涵及載體[J].上海教育科研,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