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書仙
【摘要】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可見語文教學一要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二要學習運用語言文字。低年級教學中,語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從字詞教學、閱讀教學、看圖寫話、課外大閱讀四方面來夯實語言基礎,強化語文素養,培養學生語用能力。
【關鍵詞】字詞教學 閱讀教學 語用能力 語文素養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45-02
引言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可見語文教學一要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二要學習運用語言文字。崔巒指出語文教學要體現“一個中心”(語用)“兩個基本點”(培養語文能力,提高人文素養)。語文教師應引領學生在“語言內容”和“語言形式”的聯系中,把握運用語言、表情達意的方法。在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將懵懂的孩子領進語文的戲境中,讓他們情難自禁喜語文,歡歡喜喜學語文,我認為可以從唱好下面的四臺小戲做起:
第一臺戲: 立足字詞教學,夯實語言基礎
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段教學重點。孤單的字詞往往讓孩子于枯燥中失去學習興趣。可如能披上趣味故事的花外衣,學生在故事中去學,字詞教學則立馬生動起來。一二年級,要教會學生積累如ABB,AABB,ABAB等詞式。在學習積累詞式后,我會及時進行詞式練習,讓學生學會運用。如識記“胖乎乎”,我利用自己體型引導學生練習說話。另外“詞串識字”教學也是一種有效教學手段。如一年級第八單元《車的世界》,利用情境圖進行詞串教學,識記各種車輛名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詞語歸類意識。
總之,字詞教學雖簡單,但我們在教學中不能僅僅拘泥于字詞本身,教師應利用故事或身邊的有利條件起聲唱戲,拋磚引玉,引出學生唱戲的欲望來,孩子們開了腔了,語言自然就流入他們的小腦袋,流進他們快活的小心田。
第二臺戲:借助閱讀教學,扎根語言訓練
小詩《大家都快樂》教學時,鑒于詩歌朗朗上口,內容貼近兒童生活,學生有話可說。故而在教學時,我采用了仿寫“一個人玩,挺快樂,靜悄悄的,獨自一個,正好_____,_____,還可以_____,_____。”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快樂,對于老師來說則實現了調動學生內在知識積累,培養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素養的初步形成期,是奠定基礎的重要階段。課文文本具有規范化的特征,它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語言發展的規律,是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創新訓練的最佳范本。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語言訓練點,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依據文本拓展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學習言語表達的規律,半扶半放,讓學生在模仿中創造屬于自己的戲本。這樣,在學到吸收語言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第三臺戲:緊抓看圖寫話,提升語用能力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用能力的集中體現。看圖寫話是最初步的作文訓練,是低年級作文能力訓練的重要形式。因為,圖畫是客觀事物形象的反映,集中、直觀。引導低年級兒童看圖有利于指導觀察、啟迪思維,促進他們的認識發展。進行看圖說話訓練有利于鍛煉兒童運用準確的語言,敘述圖意,抒發感受,提高他們“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的語言表達能力。而兒童在看圖中學到的觀察、思考的方法又可以用到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思考上去。
我認為看圖寫話訓練應堅持“四小步”——看看,想想,說說,寫寫。低年級學生主要是形象思維,跳躍性很大,因此,他們在表述時,往往雜亂無章,所以在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要教會他們按順序分層次,看細,看全,看深。在觀察中除了訓練有順序地看,還要訓練學生有根據地想,有條理地說。最后落實到寫時,首先要求寫完整,然后對學習程度好地學生應要求寫具體或生動,如景物描寫,人物的動作、語言以及相對應的心理活動等等。
第四臺戲:植根課外大閱讀,強化語文素養
語文的外延是生活。課外閱讀指導中,要求學生除了從課外的優秀兒童刊物中汲取知識的營養外,還應融入生活,有意識地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多看多問多想,不斷積累生活素材,引入源頭之水,更要消化吸收精華,棄其糟粕,這樣才能采得百花粉,釀得清甜蜜。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應立足字詞,借助文本,緊抓看圖寫話,在課外大閱讀的浸潤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和運用能力,為中高年級的作文教學夯實基礎,讓學生愛上作文,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崔巒.《在第七次閱讀教學研討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