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麗麗
【摘 要】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是傳統媒體為適應互聯網信息技術深入普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出的必要改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有優勢,但在進行新媒體轉型后,不再依靠傳統模式作為傳播的基礎,而是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移動技術等運用互聯網與移動通信等渠道,向用戶提供信息、娛樂、事件等資訊。作為新環境下的新媒體,所覆蓋的信息傳播范圍已經深入人們的生活之中,所以在傳播功能上有針對性地拓展與改進,才能更好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并更好地成長。
【關鍵詞】新媒體;傳播功能;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G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126-01
一、新媒體傳播方式的拓展
新媒體作為依托大數據及互聯網進行信息整合、制定并進行推送的信息平臺,應當充分發揮其相對于傳統媒體所掌握的互聯網環境及其相關工具、連接渠道等,使之能夠與新聞資訊的傳播相結合。例如運用照片與文字結合,或通過動態影像、聲音等方式,基于新媒體新聞信息平臺進行新聞信息的傳播。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一大不同就是具有網絡綜合性的新聞信息平臺,并且在此基礎上擁有用戶之間交流互動的新聞信息社交平臺,用戶們在平臺上閱讀了不同的新聞后進行交流探討,發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對認同或感興趣的新聞進行轉發與推廣,實現了讀者對媒體信息傳播的認可與支持。
用戶除了在新媒體信息平臺上閱讀新聞外,同時也會在社交平臺上上傳發表自己身邊的新聞事件,讓更多的人通過平臺傳遞身邊的故事。新媒體的信息傳播不僅是傳遞方,而是作為一個雙向的新聞信息交互平臺,建立更加豐富且長遠的新聞信息傳播路徑。
如今,豐富的新聞對許多用戶群體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就像報紙上對不同的新聞資訊進行分類,讓用戶更好選擇一樣,新媒體應當在信息平臺的基礎上充分了解用戶的特點與偏好,讓不同的讀者用戶能夠快速查閱到所要了解的新聞信息,這樣才能使新聞信息能夠充分傳播到用戶。例如一位讀者是軍事政治新聞愛好者,那么新媒體就要對新聞進行篩選,根據用戶喜好推送相關新聞,這樣新聞傳播的路徑才會更加高效。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我國人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思想不斷升華,對許多事件與情況也有自己的見解。這就需要新媒體在大環境下加強自身新聞編寫能力,寫出更有思想和文化水平的新聞資訊,拒絕新聞抄襲與復制,在新聞事件上客觀發表觀點,促進用戶們的溝通與交流,這樣才能提高用戶群體對新聞的關注與喜好,使更多的讀者喜歡在新媒體傳播平臺上了解新聞,這樣新聞傳播的質量才會大大提升且更具有意義,這也是對傳播路徑的拓展。
二、新媒體傳播功能路徑的改進
首先,從新媒體自身來說,通過移動互聯網在用戶終端上推送新聞資訊,若是新聞質量過于底下且新聞信息沒有意義,反而會引起用戶們的反感,造成用戶流失,所以要從新聞資訊的推送內容上抓起,提升與改善新聞編寫與新聞抓取能力,再根據相關用戶群體的喜好進行推送,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編導思維。重視對新聞事件的整體理解,并對事件進行完整梳理,闡述編導思維,從而吸引用戶關注。
其次,提高新聞作品的藝術性與技術。這不僅在于對新聞的客觀闡述,還可以在其中加入一定的敘事藝術,使新聞在傳播過程中更具有閱讀魅力,讓人沉浸其中。通過新聞采編與藝術審美的結合,突破現行的電視新聞框架,做成紀實作品。在技術方面,新媒體現在大多運用圖片與視頻進行新聞的推送與傳遞,所以必然要對其進行改進與提升,例如在拍攝設備、后期處理、拍攝技術等方面要進行突破,使用戶群體在閱讀時能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最后,新媒體需要內部通力合作,不斷進行資源整合與交流,在不同的部門之間建立資源有效共享通道,也就是“融合媒體”。如對外交流平臺,可以為記者們提供相關信息來源;視頻記者可以為文字記者提供現場最直觀的資料,方便其編寫等,這些都是十分高效且有意義的媒體傳播功能內部路徑的拓展。
三、結語
新媒體轉型后的新聞傳播功能的發展,要深入了解其所處的環境帶來的優勢,并進一步提高內部協作,才能發展得更為迅速。傳播功能拓展與改進要根據社會環境的發展進行全面探索,為新聞傳播的受眾群體帶來全方位與系統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應軍.移動視頻在新媒體發展中的傳播路徑[J].新聞窗,2017.
[2]藺烈.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媒體傳播規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7.
[3]邊劍琴.數字化時代的新媒體發展路徑[J].中國傳媒科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