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摘 要】按照傳統的觀念,高師音樂學專業主要培養的是基礎音樂師資而不是專業舞臺演員,無需開設舞臺表演課程。但是舞臺表演課程對于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課學習績效、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質量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從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來說,為其開設舞臺表演課程也是培養未來合格音樂師資的重要舉措之一。音樂學專業的舞臺表演課程要與音樂表演專業的舞臺表演課程有所區別,其教學內容和課程實施必須緊貼師范性展開,與音樂學專業其它專業課程形成互相促進的課程體系。
【關鍵詞】高師;音樂學;舞臺表演;課程實施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171-02
一、序論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的發展,國家對基礎音樂教育師資要求越來越高。從“全國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展示活動”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這兩項全國性、示范性、引領性的音樂教育基本功展示活動來看,國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區教育主管部門,包括各地中小學校期望的優良音樂師資是既能站穩講臺也能站上舞臺的復合型、專業化音樂教育人才。
當下我國各省、市、區基礎音樂師資的主體來源是高師院校開設的音樂學專業。高師音樂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合格的基礎音樂師資,在當前的學術語境和現實教育實踐中,音樂學幾乎是音樂教育的代名詞。按照傳統的教育觀念,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就業方向主要是學校音樂教育單位和社會音樂教育機構,不是文藝演出團體,音樂學專業的學生在學期間只用好好研究音樂課教學即可,舞臺表演能力不用要求過高。在這種傳統教育理念束縛下,絕大部分高師院校在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里并未設置舞臺表演類課程。導致這一現狀的另一個認識誤區就是,教學管理者包括高校教師普遍認為音樂學專業的技能類課程已經包含舞臺表演因素,比如聲樂、鋼琴、器樂演奏課程,再單獨為音樂學專業學生開設舞臺表演類課程是多此一舉。另外,針對音樂學專業的舞臺表演課程研發滯后和師資缺乏問題,也是導致在高師音樂學專業中舞臺表演類課程缺位的原因之一。
本文中筆者基于多年來的學習經歷、教學實踐和研究探索,結合相關文獻理論,探討在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開設舞臺表演課程的現實意義以及音樂學專業舞臺表演課程的規劃與實踐,以期能夠提供未來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二、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開設舞臺表演課程的現實意義
(一)能夠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技能技巧課程的學習績效。按照國家教育部于2004年底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指導方案》(教體藝[2004]12號)的要求,聲樂、鋼琴、器樂演奏是音樂學專業課程中的必修課,其課程性質是音樂表演類課程。在對這些課程的認識上,各高校也普遍把音樂表演簡單等同于舞臺表演;在這些課程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各高校特別是地方高師院校往往存在重“唱”、“彈”、“奏”而不重“演”的情況,這種情況也可以稱之為重技能技巧而輕舞臺表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無非有兩種,其一,高師院校聲樂、鋼琴、器樂課程的任課教師主體是來自于音樂院?;蚓C合院校相關專業方向畢業的研究生,從學校畢業到學校任教,普遍缺乏長期的舞臺歷練,其舞臺表演經驗與專業舞臺演員相比還有待提高;其二,在“非精英化”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音樂學專業招生規模擴大與師資緊缺形成矛盾,特別是在地方高師院校,專業課任課教師課時量普遍較大,課堂教學模式普遍采用小組課、大組課,甚至是集體課。在有限的課時之內,任課教師往往偏重于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在客觀上容易忽視對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培養。正是有諸多限制學生舞臺表演能力提升的因素存在,使得把舞臺表演課程獨立出來成為一種必要選擇。在單獨設課后,舞臺表演課程會極大地彌補新形勢下高師專業技能課程教學存在的不足,會從整體上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技能技巧課程的學習績效,從而真正達到專業技能課程的課程目標。
(二)提升音樂學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質量。音樂學專業的藝術實踐活動是理論聯系實踐、課堂聯結舞臺的重要學習環節,是培養音樂學專業合格人才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當下,在各高師院校中針對高師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藝術實踐活動種類多樣,比如教學觀摩音樂會、教學匯報音樂會、期末考試、主題音樂會或晚會、校內外各種音樂比賽等,這些藝術實踐活動是學生鍛煉舞臺演唱、演奏能力的大舞臺。在學生進行藝術實踐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諸多不適應舞臺的情況,比如,在教室里演唱狀態良好,換到實際的舞臺上卻出現忘詞、走調、面無表情、缺少肢體語言表現等。這種藝術實踐水平不高的原因,除了學生基本功不扎實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學生缺乏比較系統、完整的舞臺表演訓練。把舞臺表演課程單獨開設,可以更加精準地對學生的舞臺表演心理、舞臺表演語言、舞臺表演動作、舞臺表演程式進行強化訓練,使得學生在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活動時能夠盡量避免舞臺表演瑕疵,提升藝術實踐質量,獲得更好的實踐效果。
(三)培養優良音樂師資的重要步驟。國家教育部印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都明確表示,在課程教學和課外藝術活動中,要重視音樂實踐,重視音樂表現(演唱、演奏、綜合性藝術表演等),這些課程標準非常明確地表明了中小學音樂教師應該具備相應的舞臺表演能力。試想,作為未來中小學音樂教師的高師音樂學專業在校生,如果自身的舞臺實踐能力是欠缺的,到了工作崗位后能否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音樂實踐活動?從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職業規劃來說,在必修的專業技能類課程基礎上,為學生開設獨立的舞臺表演課程也是培養未來優秀音樂師資的重要舉措之一。
三、音樂學專業舞臺表演課程的實施構想
(一)音樂學舞臺表演課程與其他舞臺藝術表演課程的區別。當前,各藝術院校、綜合院校的音樂表演、影視表演等舞臺藝術專業都開設有舞臺表演課程,而且不同類型藝術院校表演專業各自的舞臺表演課程體系也不盡相同,具體有何差異不是本文討論的主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各個不同專業開設舞臺表演課程必定是要契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高師音樂學專業的主要培養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基礎音樂師資,而不是專業的舞臺演員。首先,音樂學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其他表演類專業培養目標的差異,決定了其開設的舞臺表演課程必定要與其他表演類專業的舞臺表演課程體系形成差異。高師音樂學舞臺表演課程的研發可以借鑒其他藝術院校舞臺表演課程,但是絕對不能照搬照抄。
(二)課程開設時間。根據學生學習的規律和教學實踐,在音樂學專業學生修習了聲樂基礎、舞蹈基礎等課程之后再開設舞臺表演課程,這樣課程銜接比較合理,學生接受度會更高,而且會使得舞臺表演與同時推進的專業課程互相促進。根據不同層次高師院校的生源情況,可在大學二年級或三年級開設舞臺表演課程,學習周期為一個學年。
(三)課程教學內容。高師音樂學專業開設的舞臺表演課程,其課程內容要緊貼師范性,以提高未來音樂師資的綜合能力為主要培養目標。針對這個目標,課程內容可進行模塊化設置,這些模塊可包含臺詞訓練、無實物場景練習、即興舞臺情景表演、主要戲劇劇種經典唱段學習、中外話?。ǜ鑴。┢闻叛莸?,每一個訓練模塊都針對不同的目標,臺詞訓練模塊,可通過繞口令、經典詩歌或散文朗讀,強化訓練學生的咬字吐音能力,這項能力對于將來的教師是極其重要的;無實物場景練習可以充分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即興舞臺情景表演訓練,可以激發學生的表演意識;主要戲劇劇種經典唱段學習,可以使學生接觸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戲曲文化,并通過經典戲曲唱段的模唱練習,從中汲取營養、開闊演唱視野;中外話?。ǜ鑴。┢闻叛荩梢允箤W生獲得一個整體的舞臺表演體驗,提升全面的舞臺表演能力。
(四)教學團隊建設。與專業藝術院校相比,地方普通高師院校中專職舞臺表演課程師資普遍缺位,即便開設有舞臺表演課程的院校,其教師往往是由聲樂教師兼任,當然,不排除全能型的聲樂教師的存在。針對這種現狀,如果開設此門課程,筆者建議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組建課程教師組,可以吸收各有專長的老師加入教學團隊,這個團隊里除了聲樂教師,可以有舞蹈教師,可以有普通話教師,可以有舞臺編劇教師等,總之,可以根據各院校實際情況,在確定合適的舞臺表演課程內容模塊后進行教師資源優化組合,達到最佳的整體教學效果。
(五)考核方式。舞臺表演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實踐課程,本門課程的考核也必須以實際舞臺表演的形式開展。在完成全部課程學習后,根據學生的專長和意愿,可以選擇話劇片段、歌劇片段、舞劇片段、小品、曲藝、戲曲、詩歌朗誦等多種表演形式,并以綜合文藝晚會的形式進行公開表演,學生考核成績根據其表演節目的整體效果和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評分。
四、小結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師院校音樂學專業的舞臺表演課程至今沒有形成一個普遍認可的成型體系,為音樂師范生單獨開設本門課程的院校數量也并不多,已經開設有舞臺表演課程的院校也各有各的教學策略和方法。盡管如此,這門課程對于高質量音樂師資培養的重要性日益顯現,筆者也希望相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音樂教育相關學術團體能夠適時舉辦各種教學研討會,及時推廣成功經驗并深入探討,不斷推動高師音樂學舞臺表演課的研究,從而最終推動高等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參考文獻:
[1]楊海云.高等音樂院校音樂表演專業的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8.
[2]商立君.對高師音樂專業表演課教學與學生專業化發展的新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0(12).
[3]楊甦.“演”“唱”兼顧提高作品的表現力——談加強表演課程設置的重要性[J].音樂探索,2011(02).
[4]高拂曉.論音樂表演的表現力[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2014(03).
[5]龔亞虹.聲樂表演專業舞臺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探索——以四川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為例[J].四川戲劇,2015(07).
[6]蔡偉.我國高校音樂表演方向舞臺實踐課程路徑拓展對策研究——以聲樂演唱專業為例[J].藝術百家,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