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榮
【摘要】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孩子在以后的學習生涯中,受益終身的技能。在日常學習中,孩子們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快速掌握吸收知識,變得更為聰明并發揮思維能力進行思考。愛閱讀的孩子們通過閱讀技能了豐富的詞匯與語言反應能力,不僅能夠帶來語感上的成長,對以后的語文及寫作都能帶來直接的助力。而這恰恰是每一位教師送給孩子們最美好的禮物,使它可以在以后的學習及成長中不斷伴隨孩子們成長。
【關鍵詞】閱讀習慣 思維能力 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074-01
一、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的意義
古人言:“書籍是智慧與文明的載體”亦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習慣的培養是通往書中智慧與文明之光的路徑,通過閱讀和寫作,從而養成閱讀習慣。小學生初踏入學校對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而他們本身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的階段,就像一塊璞玉,等待人們的雕琢與呵護。作為教師,在這個階段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以后的學習、生活、思維模式都會帶來積極而長遠的影響,使他們終身受益。
孩子們的寫作能力與語感往往取決于閱讀時的積累。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新奇事物與思想不斷蓬發,教育中作文也在語文學科的比重逐漸上升。而寫作水平的提高,則需要大量的閱讀來有效的擴充知識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思考能力。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能夠快速發現其中的意義與思想,學習吸收其中豐富的語言與思想,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與寫作使之應用在寫作中。
閱讀作為一切學科學習的基礎,通過閱讀來汲取一切學科相關的知識,好的閱讀習慣能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回顧往昔,我國許多著名的學者如華羅庚、鄧稼先等,不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入的鉆研探索,還都有很好的文學功底與閱讀量。而這與他們日常豐富的書籍閱讀量是離不開的,更取決于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帶來的強大的理解能力。這正是教師們希望孩子們在日常的閱讀中能夠收獲到并受用不盡的禮物。
一個孩子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么不管所處的環境多么紛紛擾擾,他會始終有自己的一方寧靜天地,可以通過閱讀和世界各地的學者對話,探討前人的思想與經歷。孩子的閱讀習慣,依賴家庭環境養成也依賴于校園環境的引導。同樣的,書本身是知識的載體是閱讀的窗口,僅僅培養閱讀并非是孩子們最美的禮物,因為孩子拿到后可以不讀,但教師與家人本身熱愛閱讀,經常和孩子討論閱讀,會更容易激發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二、引導孩子們對閱讀的積極態度與興趣
首先,在孩子們學習閱讀的初期,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及學習范圍進行挑選合適的書籍作為閱讀內容,例如一些外觀精美、內容有趣、情節豐富且能滿足孩子們年齡階段好奇心與思維特點的圖文書籍等。這樣孩子們在得到后就很容易就對書籍產生極大的閱讀樂趣。主動去了解閱讀,探索其中的知識。由于學年齡普遍較低需要引導教導形成科學的閱讀思維與習慣,所以在閱讀學習時,需要把閱讀的知識控制在能夠理解和接受的階段。
其次,孩子們正處于活動好動,對外在事物充滿好奇心的年齡階段,會很抗拒長時間的閱讀,所以作為教師要對學生閱讀時間進行調節,勞逸結合,一步步養成閱讀習慣而不是久讀書。現今社會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熟的應用到學校的教學之中,而許多經典的書籍與名著都已經經過改編做成影劇活躍在熒屏中。教師們恰好可以在閱讀期間勞逸結合引導學生們觀看相關書籍的改編作品,使他們能夠感受到自己閱讀的內容與故事的精彩呈現。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熱情,也對自己閱讀的內容有了新的理解與認識,繼而逐漸養成長久的習慣。
最后,孩子們在學校外的榜樣是父母,在學校內的榜樣是教師,教師的行為與態度一直都是學生注意的焦點。既然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就必須在平時多提升自己的閱讀量,開拓眼界與思維,以身作則給學生作為榜樣與成長的方向。教師在平時多給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書籍并通過討論其中的內容帶動他們閱讀的期望,主動去閱讀。
良好的閱讀習慣給予孩子們的不僅是一份禮物,也是教師對孩子們未來的美好期許。一個愛讀書的人必然是一個文化素養好的人,而好的習慣則需要從小養起。閱讀習慣基于孩子們的不僅是對書籍知識的探索,更是對事物的思維思考方式的提升與視野的開拓,幫助孩子們在不斷的閱讀中提升自己的精神與素質。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做到的就是幫助每一位學生熱愛讀書學習和積極閱讀的習慣,打開探索世界的美好。
參考文獻:
[1]陳秋影.如何培養幼兒的閱讀興趣.《讀與寫:上,下旬》.2014
[2]胥紅.讓孩子踏上快樂閱讀之旅.《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學研究》.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