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
【摘要】英語教學在高職教育中非常重要,英語是與社會需求接軌的交流工具之一。隨著社會對教育素養要求的不斷提升,高職英語教育不斷發展,取得了一些效果卻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綜述,詳細說明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和重要性,描述現階段教學中存在的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方面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希望對高職英語教學和優秀人才培養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主要問題 對策探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19-02
培養應用性技術型人才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因此需要以就業為導向,使人才技能為社會所需,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隨著全球化進程推進,國際交流愈加增強,將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相結合的人才更能為社會所用,不僅會具有更多的就業機會,也會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和重要性
高職教育是現今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將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質進行科學的結合,其具有的特點包括:第一,教學目標基礎性與職業性特點。不僅僅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理論、掌握良好的英語能力,還能將具體行業主要崗位工作與英語的運用相結合,使得“學有所用”;第二,教學內容適應性與實用性特點。高職教育為了向即將就業的學生進行職業準備,包括現代應用領域。因此英語的學習需要將運用作為目標,與社會發展相呼應;第三,教學對象的差異性與分層性特點。由于高職院校生源比較復雜,其學生類型包括普通高考生、中專學生、職高學生和技校學生[1],因此學生的英語水平良莠不齊,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當了解其水平差異,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方法,可將學生以基礎和學習水平的方式分層教學,對不同層次學生分層施教,使學生積極的面對英語學習,從而增加學習熱情和效率。擁有較好的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英語水平,增強學生就業后的職業競爭力,也有助于今后的職業發展,并且多一門實用性的語言技能,往往能使就業者在職場表現上更為自信,有助于全面發展。
二、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職英語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和考核等方面都呈現出了各種問題,嚴重制約其培養規劃,具體問題總結如下。
1.教材內容問題
高職英語的學習內容涵蓋了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部分。多數高職院校選擇將大學英語教材進行壓縮,基礎英語的部分非常傳統老舊,課文缺少趣味性和延展性的部分,更為注重書面訓練而非全面發展,較為滯后;而專業英語的部分則缺乏特色,沒有對語言技能的針對性訓練,不夠專業,實用性不強。
2.教學過程問題
由于一直以來將英語考級、統考作為考察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因此,師生都更為注重過級考試訓練,甚至將此作為教學的終級目的,更為重視詞匯掌握程度、精讀、知識傳授、應試教學等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詞匯掌握量、泛讀、技能訓練、素質培養等[2]。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被動接受,并未真正參與其中。即使學習了英語語言的相關知識,也不敢開口交流,更不要說將其應用于實際工作中,無法滿足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對外語能力的需求。
3.教學方法和手段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多數高職院校在英語學習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極為單一,“詞匯—語法—翻譯教學法”和“教師—黑板—教材教學法”是較為常見的教學方法[3],教學中將書本和教師作為中心,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熱情。枯燥乏味的教學使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相關教師也缺乏專業的培訓,使得高職英語教學手段與現代教育技術發展進程不相符。
4.教學質量評價和考核問題
前文中也提到,現階段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質量與學業成績評定多依靠閉卷式考試完成。這種考核方式簡單可行,但卻并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能力,也給學生傳遞了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英語學習只要死記硬背、完成考核即可,缺乏對口頭表達能力、靈活運用能力、實踐交際能力等綜合能力的訓練;且評價大多由教師個人主觀完成,較為片面、靜態,沒有將學生的發展、進步和變化進行動態評價。
5.師資隊伍的專業性問題
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師的任聘選擇上,多選擇高校英語專業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受教育環境較為單一,雖然具有一定的英語專業知識,但未能將專業知識與行業特征相關聯,在專業外語的教學上脫離實際應用,本身的英語知識貯備有限,限制了英語教學的發展。一些教師沒有重視英語教學,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沒有達到相關標準要求。且在擴招中,院校學生數量不斷增加,與之對應的師資和教學設備并未同比例擴增,這就使得教學班級容量大,師生間有效交流缺乏,教學效果不佳。
6.學生水平和積極性問題
前文中提到高職院校的學生組成具有多渠道和多元化特征,學生的基礎和各項技能能力不足,使其對英語學習的熱情度不夠;學習中消極被動、較為隨意,甚至調研中發現一些高職院校的新生入學時認知英語單詞不足1000個,沒有達到《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最低標準[4]。
三、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對策
對于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從各個方面入手進行改革,提高其教學質量和教學實用性,具體如下。
1.高素質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
首先,需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做好新教師的招聘和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引進英語專業水準高、知識結構合理,且具有行業知識的人才,使教師隊伍滿足教學要求,具有專業領域的深度和廣度,并且對已經在職的教師要采用多途徑進行培訓,使其不斷進步。
其次,需要向高職院校教師宣傳現代職業教育理念,以實際的資金和政策支持鼓勵教師進行現代教學法研究,對于學校引進的多媒體網絡設施,需要充分利用,為學生營造科學合理地語言學習環境。
最后,將“雙師型”教師作為培養目標,簡單的說就是發揮校企合作資源優勢,使教師和企業間形成更緊密的聯系,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培訓和職業資格證書考核,將實踐能力和整體素質作為師資培養和考核的一部分,提升其全面的綜合能力。
2.具有專業特色的英語校本教材研究
調研中發現現階段高職教育專業多達270個左右,不同專業對英語知識的要求也各不相同,需要系統性、完整性的教材,使教材內容與院校實際情況相符合,具有專業特色,達到必需、夠用、好用等原則,結合科學性和趣味性,其英語實際能力的訓練可涵蓋外貿單證、旅游服務、公關文秘、交際談判等內容,對學生進行模塊化訓練。
3.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的改革
從專業的角度研究,教學方法包括建構主義和行動導向兩種,前者包括支架式教學法、拋錨式教學法等;后者包括任務驅動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這些方法都需要教師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并充分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等教學手段,構建英語教學情境,以良好的討論、交流和協作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4.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的完善
科學評價考核體系應當關注教學活動診斷、反饋和教學雙方的激勵功能,以多元化綜合評價方式完成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重視“聽說讀寫”的全面發展,將語言與文字完美轉換。在這個過程中,可將評價分為教師評價、同伴評價、自我評價、企業師傅評價、學習者自我體驗等多個部分,全面展現教學效果。
四、小結
高職英語教學對于高職院校發展、人才培養和社會進步等具有重要的意義,面臨其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本文中建議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人才建設等方面出發,構建完善的高職英語教學體系,促使其健康科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海彬.高職院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12( 12) : 112-114
[2]鄧鐵,王立功.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0,37( 38) : 247-248
[3]孔婷.高職英語教學的特點、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3,30( 16) : 196-198
[4]宋嘉.高職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 2010, 32(12):142-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