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舒寧
【摘要】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是對素質教育成果和課程改革成果進行落實的表現。本文在對高中化學新課改的特點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對提升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化學 新課改 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184-02
前言
課堂有效教學理念是興起于上個世紀的一種教學理念。在最小的時間投入、精力投入和物力投入的基礎上,獲得最為理想的效果,是這一理念所遵循的重要目標。這一目標也是新時期高中化學課程改革所遵循的一個重要目標。從素質教育的發展需求入手,對高中化學教材進行改革創新,是新時期的課程改革的主要表現,它可以在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行充分調動的基礎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1.高中化學新課改的作用分析
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是新課改下高中化學教學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在對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強化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在教師為其提供動腦、動手的機會的基礎上,對自身的創新意識進行充分發揮。教師可以借助這一方式對他們的創造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在一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教學案例得到應用以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會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新型教學措施的應用過程中,教師在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對以下兩方面因素進行關注:一是化學教材在課改以后所表現出來的新特點;二是學生的基礎學習水平。從上述兩方面因素入手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可以在對教學活動的針對性進行強化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邏輯性和全面性是高中化學知識在新課改以后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在對一些基礎知識進行細化以后,難易結合的學習模式可以在對化學教學目標進行明確的基礎上,對化學課程的課堂學習效果進行提升。
2.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
2.1對化學課堂的課堂氣氛進行優化
為了對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有效提升,教師需要在教學情境的建構過程中,對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充分關注。理想化的課堂教學情境具有以下幾種特征:一是對化學知識進行直觀化的展示;二是通過情境化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幫助。活躍化的課堂學習氣氛的構建。可以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中理解課堂所學知識。例如在對化學反應熱的計算這一知識點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碳的氧化試驗為教學情境,指導學生對蓋斯定律的有關知識進行學習。進而從能量守恒的角度入手,讓學生對這一定律的實質進行理解。
2.2對化學課堂的教學結構進行優化
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改所關注的兩個重要問題。在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進行強化以后,教師需要對化學課堂的課堂結構進行優化[1]。在對原有的認知結構進行總結的基礎上,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可以讓學生在對新型認知結構進行應用的過程中有效完成知識遷移。對此教師需要對教材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進行統籌分析。
2.3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
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記憶能力之間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進行培養,可以在為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空間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自身發展。以人教版化學選修4這一教材的講解為例,在對化學電源一課進行授課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充分的發揮。根據教材中的內容,化學電源主要由一次電池(干電池)、二次電池和燃料電池等多種電源組成,由于這些化學電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因而教師可以在對一些學生較為感興趣的常識性資料進行應用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內容進行自學。在指導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自身的啟發引導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以便在對學生的求知欲進行培養的基礎上,讓學生養成對問題進行主動思考的學習態度。
2.4對化學課堂的開放性和探究型特征進行強化
開放性教學理念和探究性教學理念的應用,可以讓化學課堂的開放性特征和靈活性特征得到強化。高中化學選修4教材中的“金屬的電化學腐蝕與防護”一課就可以對開放性和探究性的教學活動進行應用。在對講授法與課堂討論法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應用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借助一些探究實驗,讓學生對簡述電化學腐蝕現象的作用條件進行了解,也可以借助增補實驗讓學生對相關的電極反應進行了解。在實驗結束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本次實驗對金屬腐蝕的本質等問題進行探究。
結論
教學的民主性與教學活動的合作性是高效化的課堂教學體系中所不可缺少的措施。高效化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可以讓學生的科學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耀顯.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之淺探[J].成功(教育),2012,(12):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