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寶嬋
【摘要】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是體育文化的一部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是在漫長的歷史沉淀中積累下的傳統文化,其充分體現了人類文明中的體育文化觀念,對人類文明的進步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現階段,我國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開展的如火如荼,高校是我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讓體育非物質化文進入高校,已經成為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個象征。在本文中筆者運用相關的知識,對目前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傳承的困境作出分析,并且闡述高校在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時應該作出怎樣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高校 傳承 體育 非物質文化遺產 困境 路徑選擇
【基金項目】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一般項目,項目編號:16C0233。
【中圖分類號】G807.4;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8-0213-01
1.高校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困境
1.1高校傳承何種形式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所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這些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的涉及到其他領域的知識,這就為高校在選擇傳承何種形式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造成了困境,既要做到保護那些珍貴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又要讓學生能夠喜歡上這些項目,在實踐操作中的確存在著很大的難度。
1.2高校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學科建設問題
在高校開展體育非物質文化項目可以有效的傳承我國的優秀民族文化,但是由于體育非物質文化獨立性、地域性的一些特點,這也導致我國高校在開展體育非物質文化教學時學科建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再者,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多樣性,一般而言學校對于學科建設的資金都是有限定的,因此,如何進行體育非物質文化學科建設以及成為其在高校傳播的一個重大的問題。
1.3高校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問題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宣傳。首先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工作的主體目前就存在著一定的爭議,其次,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方式也存在著爭議,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一種純粹的文本形式,其是以一種實體形式進行傳播,就這對傳統的宣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加大了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難度[1]。
1.4高校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物質保障
高校在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離不開物質的保障,然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由每一個高校所決定的,沒有資金的支持也為高校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同時,目前在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過程中沒有相關的教材予以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難以開展教學。
2.高校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路徑選擇
2.1建立合適的宣傳隊伍是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首要路徑
高校在宣傳體育非物質文化的過程中,應該以學校宣傳部門為主,吸收一線體育教師和相關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家組成一支高水平的宣傳小組。在高校范圍內經常開展一些體育文化節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同時學校也可以邀請一些民間的傳承者到學校給學生講授相關的民俗知識,帶領學生一起領悟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深厚魅力。
2.2改革學科建設模式是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路徑
學科教學是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的主要形式,高校應該轉變學科建設的模式,才能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項目的學科建設應該充分考慮其自身的特點。筆者認為高校在開設體育非物質文化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當地的文化傳統,這樣有利于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進行學科教學。在進行學科建設的時候要從師資、課程安排幾方面綜合考慮。
2.3國家和當地政府加大對體育非物質文化的投入
發現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很重要,保護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重要。缺乏一定的經濟基礎,高校在開展非物質文化的過程中就會望而卻步,不利于保護地域性的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和當地的政府應該結合當地體育非物質文化的特點適當的給予高校一些物質保障,讓其沒有后顧之憂。
2.4組織編寫專門性教材,及時記錄文化傳承中發現的價值信息
雖然體育文化是一種實體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其本身也應該采用一定的文本進行記錄。在高校傳播中,編寫專門性的教材是傳承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一環。在教學過程中及時記錄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也可以促進體育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形成書面的形式,可以使體育非物質文化突破傳統的地域限制,是當地的傳統體育文化不斷的對外傳播,帶動當地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不斷給予中華傳統體育文化在新時代下的融合。
參考文獻:
[1]王林,陸海.民族傳統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路徑[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8):85-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