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鳳英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等對職業教育中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多,但是,會計教學存在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方式相對落后、實踐教學所占比例不足和學生學習方法不優化等問題。為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促進會計信息化進程,實現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職業院校要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結合,改革課程體系,注重整合教材。
關鍵詞:職業教育 會計教學
一、引言
職業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最重要的在于將所學應用于實踐,落實到位。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于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本科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綜合素質,對專業的應用能力較差,但是,職業院校對于會計專業學會的培養單一,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發展面臨困境。會計專業培養人才,既要結合學科的發展規律,也要與經濟發展趨勢相結合,注重計算機等技術的應用,摒棄傳統的手工賬本,與企業的人才需求相對接,實現職業教育的目標。
張妙凌[1]指出,互聯網時代會計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主要為注重思維的教育、會計將更多的應用于中小企業,不再以大集團為目標,會計發展更加注重大數據,朝向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鄧麗娜[2]表示,會計的發展要注重產學結合,有利于提高校企競爭力,也有利于促進校企之間人才交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主要討論職業教學會計專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以期有可行之處。
二、職業教育中會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職業院校的課程以基礎課和實訓課兩部分組成,沒有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進行設置,課程中重視講解,與本科課程設置的區別不大;課程設置的難度偏高,基礎知識沒有建立相應的課程體系,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理解困難,對教師的講解依賴度高。會計專業課程的設置存在重復現象,沒有結合學生實際進行篩選。同時,忽略學生財經專業綜合素養的提高,對于納稅體系,審計和經濟法、公文寫作等培養力度不夠,無法形成復合型人才,學生缺乏競爭力。
(二)教學方式相對落后
職業院校目前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傳統的教師講解,利用課上的時間,在有限的課時內完成教學目標,學生的課堂參與率低,難以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職業院校的考核最終由職業院校頒發相應的資格證書,不具備實際考核資質,學校自己考核培養的人才,未能與社會需求相接軌,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對于多媒體等新型教學工具使用較少,會計電算化實際操作能力不足。教師對于學生的引導較少,對課本的順序講解枯燥乏味,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差。
(三)實踐教學的所占比例不足
會計是一門實際應用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由于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注重講解,忽略實際操作,學校實訓室設備資金投入不足,另一方面,學校的產學結合貫徹不到位,與企業的合作交流較少,學生到企業參加實地訓練的機會少,不能反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而影響學習效果。申德成[3]指出,銀行結算業務和銀行貸款與實際差距較大,目前的支付寶、網銀操作等教材中尚未涉及,這些都影響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學習方法落后,效率低
職業院校的學生相對于高中和本科院校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自學能力較為薄弱,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學生的學習目的主要為獲取職業資格證書,沒有專業意識,相當一部分學生把職業教育當做成人前的一段過渡。學習方法多死記硬背,不會舉一反三,或者有部分學生采用題海戰術應付考核,忽略實際技能。學生沒有上晚自習的習慣,平時課堂效率低,課堂紀律維持困難,學生整體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較同齡人較差,缺乏系統性思維和對于學科的專業素養。
三、會計專業教學的建議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的最根本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在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轉變傳統的教師為主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度。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而非干預,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中注重知識體系的建立和梳理,從整體的角度進行會計教學,從會計恒等式到會計分錄以及財務報表等,需要聯系教學,注重對學生的因材施教,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配合學生學習,發掘學科背后的財會發展理念。
(二)加強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結合
企業為會計專業的實際操作提供場所,具有完善的會計實務應用環境。一方面,企業為職業院校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職業院校為企業輸送人才。推動產學研結合,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學實訓基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提高教師隊伍建設,培養“雙師型”教師,允許教師到企業掛職,掌握前沿操作,學校可以招聘企業的骨干人員到校講課,將教學與企業發展情況相結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后備人員。鼓勵學生參加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考試,為學生提供更高的企業求職平臺,提高辦學質量。
(三)改革課程體系,注重整合教材
職業學校的會計專業的培養停留在知識的講解,學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要建立完善的財會專業學生培養體系,在一定程度上與本科教育接軌,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對于專業課程的設置要精細選擇,注重知識框架的構建,注重公共課程的體系建設,不同版本的教材要整合,教材的編纂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企業的需要,對課程體系進行改革,適應信息化的發展趨勢,推動職業教育的與時俱進。
四、結語
總之,職業院校的會計專業教學要明確定位,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個專業性,實用性教育,更要注重與時俱進。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培養復合型人才,找準著力點,提高學生的競爭力。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會計教學也要注重信息化發展,會計的教學思維、教學方式、教學理念都要發生變化。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協調發展。職業院校也要注重與企業合作,防止信息不對稱造成的人才培養偏差,推動產學研結合,促進職業教育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妙凌.互聯網時代會計職業教育方向探討[J].金融經濟,2018(16):216-217.
[2] 鄧麗娜.產學研結合在會計職業教育中的作用[J].財經界(學術版),2018(12):114.
[3] 申德成.會計職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1(09):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