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莉
摘 要:我國傳統的數學學科教學手段是填鴨式教學形式,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在日常的大量習題訓練中失去了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這造成大量學生數學學科成績落后,學生對于數學的畏懼心理讓他們正確看待數學學科,對于日后數學的發展有著不利的影響。小學生接受新知識的方式變得被動,很難真正取得數學上的突破,基于此,本文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探討,希望為我國數學教育事業提供參考意見[1]。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教學 學生 主體作用
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國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參與到國家建設中,而傳統教育形式無法滿足對于創造性人才的提供,因此我國對于教育體制近些年來進行不斷改革,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注重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應該提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實踐素質教育政策,對于提高學生成績,培養各方面能力有著積極作用。
一、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改變傳統落后觀念
傳統的教育形式,以考試分數為主要教學目的,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而沒有重視對于學生能力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當今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基礎觀念的教學模式下,應該加強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轉變傳統的“填鴨式”學習方式,改變傳統只以學習成績為主要目標的觀念,大力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模式,執行我國大力發展素質教育的政策,對于新課標的改革積極配合。在數學學科上,教師以學生為主題,指導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積極能動性,最大程度完善自身學習方法,同時教師尊重學生個性,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獨立思考能力培養,讓學生在獨立學習中完全掌握知識的同時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真正使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2]。
2、提高學習的樂趣
傳統教學過程中通常是教師向學生被動的教導各種定理公式,學生毫無學習樂趣,在這種填鴨式模式學習方式下,學生不僅無法真正學習掌握數學知識,同時自身失去了對于學習的樂趣,容易對數學產生畏懼心理,潛意識里產生排斥反應,這既不利于學生長遠學習的發展前景,也不利于教師和學生良好關系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再使用填鴨式教學方式,不再被動地讓學生掌握各種定理數據,改善學生對于數學的消極情緒。教師通過對于數學教材的充分研究分析,設計出更加生動的教學方式,將艱深的知識具體化,難以理解的知識抽象化,例如在進行四則運算講解時,可以將班級中所有同學分組,通過各種形式的比賽以及游戲讓學生調動積極性,在增強知識的理解的同時自身的能動性得到發揮,學生在學習各種抽象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粉筆等道具向學生介紹各種定理概念,讓學生具象化概念,對于知識掌握更有深度。同時可以通過多種游戲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采用多種道具,多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3]。
3、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以及主體性,充分使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得到發揮,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多和學生溝通交流,通過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驗,根據學生的反饋效果進一步對教學方式進行優化。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多提問,教師根據學生的提問對學生總體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幫助學生結決學生產生的疑問,在鍛煉學生思考能力的同時提高了教學質量,讓學生的認知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都得到提升,學習效率得以提高[4]。
4、教學方式多元化
小學生年齡較小,通常比較活潑好動,同時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方案設計。利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設置多種學習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下進行思考,提高學習的樂趣,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例如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數學知識,在學生學習多種幾何圖形時,通過課件中的視頻和圖像,使學生感知不同的學習方式,大腦的積極性得以調動,加深了對于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看到的圖形在紙上畫出來,使得知識在大腦中轉換,理解程度更高。教師可以創造多種學習模式,通過多種現代科技提高教學效果,充分認識學生的特點和認知規律,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施教。
二、將數學在現實應用相結合
在進行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將現實與數學相結合,真正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例如在進行貨幣知識學習時,教師可以通過面值不同的貨幣向學生講述貨幣的概念以及發展歷史,通過不同的貨幣運算讓學生對于貨幣的實用性得以理解,通過讓學生觀察貨幣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讓學生理解貨幣的使用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對于人們的作用。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以及思考,增加學生的獨立性以及成就感,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深了學生的數學素養。
三、結語
通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重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將學生的自身優勢充分挖掘展示,通過各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完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自身能力。這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的理念,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自身獨立性的鍛煉,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使我國的素質教育改革體制真正得到貫徹。本文通過對于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進行探析,闡述了數學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具體措施,主要有改變傳統落后觀念、改變教學方式、增加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創造多元化學習模式等方面內容,希望通過這些方面措施建議,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學習過程中提高,推動我國素質教育事業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黃西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128-129.
[2] 張套.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J].新課程·小學,2017,(12):212.
[3] 張嗣同.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研究[J].速讀(下旬),2016,(9):187.
[4] 許飛.淺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J].教師,2017,(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