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美平
摘要:當前禮儀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打破常規、加快發展,面向社會、適應發展,從大學生教育實際出發,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盡快做到知識教學的科學化、合理化。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模式;大學生基礎禮儀;教學改革
隨著時代變遷、社會進步,物質文明及精神文明不斷飛躍發展,社會對未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修養也給予了更高的期望,與此同時,社會對大學生的禮儀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禮儀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打破常規、加快發展,面向社會、適應發展,從大學生教育實際出發,改變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盡快做到知識教學的科學化、合理化。
一、大學生基礎禮儀教學改革的主要因素
(一)學生綜合素質偏低、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式方法死板不靈活
職業院校學生絕大部分入學成績偏低,學生學習、生活習慣較差、學習興趣愛好相對薄弱,對禮儀知識結構缺乏崗位認知,禮儀知識與未來社會崗位需求不對接,大部分職業院校只是開了這門課,至于這門課的掌握情況,課程效果及其學習后能否駕馭靈活運用,無人關注,陳舊老套的教學內容、方法未曾改變。
(二)課程設置不合理、重理論缺實踐,教學效果只停留在層面
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理論與實踐教學設置比例缺乏論證性,甚至大多數職業院校缺乏實踐教學條件,教學中不能突出學生為主導,理論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主要突出表現為:首先:教學中理論占主導地位,實踐教學忽略存在,滿堂灌的理論教學,讓教師費盡心思的講,學生卻聽得一塌糊涂,即便是聽得津津有味,但過后記得也是寥寥無幾。其次是課堂與實踐教學實行分離教學,由于理論教學環境不能滿足實踐教學,采取理論與實踐間隔教學,知識點不連貫,造成反復教學,導致教學進度緩慢;嫁接理論與實踐,采用一體化教學新模式,改變教學形式結構,彌補教學效果欠缺是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
(三)高職院校禮儀教師緊缺,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目前,各大職業院校紛紛重視禮儀教育普及,卻很少關注禮儀教學質量問題,首先職業院校禮儀教師隊伍緊缺,禮儀教師大都是臨時代課或轉行代課,他們對禮儀知識了解不透、掌握不夠深入,教學效果參差不齊,教學質量難以保證,這是大學生禮儀教學研究、推廣致命短板。其次由于各職業院校禮儀教師現抓現上崗,教學沒有統一模式和形式,采取是可開和不可開兩種態度,教學質量不盡人意,教學效果缺乏統一性、推廣性、教學研究性。
二、一體化教學模式下《大學生基礎禮儀》的教學改革
一體化禮儀教學改革突出的是學生學為主,教為輔,側重的是技能訓練的過程,把握的是理論點播,針對的是學生就業頂崗的實際需要。一體化禮儀教學模式一方面全面調動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另一方面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一)課程目標改革
依據職業類院校課程改革精神,《大學生基礎禮儀》一體化教學目標是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禮儀技能操作過程的同時,重在培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文明素養,要培養他們具有落落大方儀態儀表,樂觀、豁達、健康的心理素質,引導他們學會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尊老愛幼、熱愛生活、熱愛集體、遇到問題勇敢前進,不予退縮的精神,提升職業氣質和職業服務意識與技能,把以社會需求為培養思路教學發展方向定作為全面實施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
(二)教學內容重構與設置的改革
一體化《大學生基礎禮儀》課程內容設置的改革必須高度重視社會就業需求和各專業的實際發展需要,把握禮儀理論與技能操作有效整合,分析大學生身心特點,貼近大學生的實際生活,合理重構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踐融會貫通,杜絕大通套教材,立足專業特色,深挖課堂教學形式,轉變教學觀念,充分利用一體化教學模式,推動禮儀課堂教學內容的合理化、專業化。
(三)教學方法改革
1、項目化教學法:“項目化教學法”是現在課堂教學模式質的飛躍、質的轉變,它把整個的禮儀教學內容劃分成幾個大的教學項目,每個教學項目又分解成若干個子項目,子項目中設計了不同學習任務,每個學習任務讓同學們明確要學什么、要做什么;通過課下資料收集、調查研究,查找不能解決的問題,把問題帶到課堂中進行小組討論,總結方案,小組方案展示匯報,小組互相評議,教師評價與考核后,最后落實有效方案,通過環環相扣的教學任務完成環節,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為學生學習的源動力加足了馬力。
2、情境教學法:在社會實踐無法完成的情況下,用課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設置一個模擬情境,設計一個真實且有可能發生的情節,并通過教師組織、安排學生演練,實現仿真模擬,從而加強教學效果,達到教學目標。
3、現場教學法:光學不練達不到教學效果,光練不實際操作更是無法展現學有所用的目的,在教學方法中不僅要主抓課堂與實踐,同時也要注重現場教學法的運用;給學生一個現場的工作任務,布置好工作要求,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過的知識切實的拿到工作環境中去練、做,加大教學任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室外教學法:學生老是在一種環境中上課,不自主的就有一種倦怠,或導致不積極狀態,第一次課與后期的課程,教學效果大相徑庭,為解決這種問題,把學生的心理視覺抓到課堂上來,我們可以采取室外教學法,室外教學法盡量要選擇春暖花開或景色宜人、陽光明媚的天氣、給學生制造一種圍觀的氛圍和渲染的場景,讓同學們在眾目睽睽的壓力下和在有花有朵有綠葉的美麗風景感染下,讓自己驅使自己主動的提高學習要求,由不在乎到自我很在乎,從被動變主動,改變自己的學習態度,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課堂學習的熱情。
5、教師互教法:在抓好課上課下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與其它禮儀教師、院外專家、行業專家加強交流與聯系,邀請禮儀教學專家親臨指導,對禮儀技能操作的難點、疑點、實踐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給予指正和幫助,實現禮儀實踐教學的層次化、專業化。
結語:
高職院校的禮儀教育絕不是大通套,禮儀教育改革必須要在專業特色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勇于挑戰,尋找適合自己路子;要緊扣學生實際需要,與時俱進,面向社會需求,遵循客觀發展規律,與市場、就業掛鉤,做到課程設置科學化、教學內容合理化,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效果完美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