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輝
20世紀初期,創意寫作在美國誕生,迄今已有百年的歷史,已經是一個擁有完備培養流程、比較成熟的學術領域,被西方國家視為創意產業的學術根基和人才搖籃。2017年7月5—9日,“第四屆創意寫作國際論壇暨寫作專題研修班”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館拉開序幕。美國克雷頓大學英語與創意寫作教授瑪麗·海倫、魯迅文學院副院長邱華棟、上海大學中文系副主任許道軍、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副教授蔡靜平、軍旅作家侯建飛、山東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謝錫文、資深媒體人葉偉民及人大出版社副總編徐莉、新媒體出版中心主任費小琳等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師共議創意寫作教學的實踐成果,反思其存在的不足,以期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學習相關寫作技巧,克服寫作障礙,規劃寫作生涯,并提供一定的指導和
助力。
什么是創意寫作
對于什么是創意、什么是寫作,邱華棟副院長從作家的視角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創意是一種創造的感覺,一種創造的意義,就像森林里有無數棵樹,每一棵都不一樣,作為作家要知道自己是一棵什么樣的樹,慢慢琢磨。他認為,寫作需要具備三種才能,即觀察、體驗、想象,任何一種才能特點突出,并能堅持下來,就可能成功。而我國作家的一個最大優點是擁有想象力和無窮的寫作資源,歷史源遠流長,但最關鍵的是要坐下來寫。寫作是一種孤獨的事業,是一回到家里進行的一種孤絕的創造。
在此次論壇上,瑪麗·海倫教授從閱讀、寫作、工作坊和修改四個部分講起,闡述了“想象力之痛”就是允許讀者以他人的視角體驗主人公的情感。她指出,創意寫作有很多目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要為教師提供一個機會,形成自己的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例如,小說寫作與鑒賞是一門課,重點是識別和生成小說元素,將注意力放在人物塑造、人稱視角、時間和敘述結構的處理及創造一個活靈活現的敘述語境。這關鍵在于閱讀和反復閱讀,因為“任何一部偉大的作品,都可以提供我們寫作的指導”。在談及寫作方法時,她認為有兩種,一是練筆,二是寫草稿,將人物所需的一些想法與特定情境中的情感內化成自身技巧。對于工作坊,其重要目標之一是讓被修改、被討論、被分析作品的教師能夠產生修改作品的強烈愿望,因為高效、優秀的作品,需要作者擁有足夠的機會享受修改的過程。
極端情境和非虛構寫作
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戲劇文學中,都會存在極端情境。為什么會存在極端情境,它對寫作有無幫助?這是許道軍副主任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孫紹振教授指出,小說常常將人物推出正常軌道,推到命運的極致,用生活的變故讓人物變得不正常。其實我們發現孫教授說的這個現象不僅存在于小說中,在影視劇本、話劇、舞臺劇中都是如此,總是傾向于把人物逼向極端情境,尤其是對主人公,許副主任如是說。極端情境雖說是一個套路,但是有用的套路,不僅僅是作家設計故事的個性要求,還是追求某種通俗、娛樂、麻辣風格的文體要求。寫作是一種自覺行為,是世界觀的重要展現,是對世界、生活、人性、愛情等方面的思考。故事的設計,其實是在虛擬地看待一個問題,分析籠統可能的條件,通過極端故事情境的考驗,驗證我們對世界的看法。
作為資深的媒體人,葉偉民指出特稿實際上是非虛構寫作在新聞中的一個重要分支,而《恩里克的旅程》對他觸動很大,認為我們自己也要寫出這樣一篇作品向他致敬,這就誕生了《伊利亞的歸途》。他認為問題意識是非虛構寫作的一個重要核心。而非虛構寫作包括四個元素,即真實、親歷、獨立性和個人視角。教師在教授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多元或垂直的需求,思考是規模化還是標準化的教學方式,運用某一場景或進行跨界。也就是說,頂層技巧是可以通過技術化實現量化的,達到標準化后,年輕人容易通過自身需求各取所需,學習寫作技巧。正所謂,世界正渴望著故事。
“回鄉的路”既是一個地理概念,又是一個靈魂概念。軍旅作家侯建飛以“在文學叢林中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為主題,指出文學需要引領,尤其是文學需要閱讀和教師的引領。他認為,所謂的作品,所有的人物和故事,技巧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中的經歷要和讀者契合,有共鳴的人物故事和環境。在談及文學思想時,要做到意識性和思想的結合,找到自己。作家是個體,可以獨立,應景去寫作,而文學是特別孤獨地想要表達的。
文學創作人才的培養實踐
30多年來文學教育的探索,在蔡靜平副教授看來是和西方的創意寫作教學模式不謀而合的,如由知名作家領銜創辦、學員是精心挑選的,并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借助開辦不同的課程、講座、研討,激發學員的寫作潛能。他指出,解放軍藝術學院30多年來的教育實踐,可以用強調合力育人、注重實踐教學、力求實現“三個轉化”來說,從而實現一種開放式、創意性和能力型的寫作教學模式。軍藝創辦的一個基本宗旨就是為軍隊培養作家,為軍隊的先進軍隊文化貢獻力量,為軍隊文化軟實力的提高服務。在合作育人方面,他們嚴把入口,做到因材施教,實行開放辦學;在實踐教學層面,以實戰為本,實行“三貼近”(貼近部隊人才需求,貼近學員學習需要,貼近創作教學規律),達成基礎課向創作實踐的聚焦,重點培養學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意寫作能力,實施個性化寫作,將課堂實踐與課外實戰相結合;在實現“三個轉化”方面,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將作業轉化為作品,將生活體驗轉化為創作的成果,從而變成一個有自覺意識的軍事文學創作者。
結合山東大學新聞傳播系的具體情況,謝錫文教授以“文學生活:從人文閱讀到創意寫作”為題,講述了學校相關文學課程的設置情況,指出文學生活這一概念是溫儒敏教授于2009年提出的,強調的是一種新的研究方式,直指普通公民的文學生活,其創新性在于將普通讀者的閱讀反應納入文學研究。在2013年時,他們創辦了一個文化生活館,以文學生活化和生活文學化的基本理念聚合調研對象,對外開放,并按照文學史的脈絡做文學經典的講座,就是希望借助這種課程形式,真正地將教學和創意寫作相結合。
創意寫作迄今已涵蓋了20多個子門類,擁有較為完備的學士、碩士、博士培養流程的成熟學術領域,并被美國文化界稱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當代作家文學支持體系”。此次論壇推動了我國創意寫作的傳播與發展,共享了全球優秀的創意寫作理念和經驗,從而提升學校寫作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寫作教學能力、寫作技巧和創作水平。
責任編輯:孫慧
zgjssjh@126.com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