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嘉亮
摘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式,能夠解決學生單獨難以完成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鞏固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盡管小組合作學習具有諸多優勢,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課堂紀律有待加強、濫竽充數現象嚴重等.教師要完善教學目標,優化問題設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在諸多課程中都有所體現,是當前公認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對于實踐性較強的數學課堂,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能夠帶來諸多有益之處,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前輩諸家已有深入研究,但在實踐操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一些問題,阻礙教學的發展,需要及時發現并加以糾正.下面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分析.
一、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優
勢及劣勢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符合新課標理念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獲得學習的樂趣.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在交流中對知識進行鞏固;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促使學生大膽表達自我.具體到數學課堂,由于初中數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教學中涉及諸多實踐部分需要學生獨立操作,其中不乏難以獨立操作完成的內容,因此小組合作學習具有現實意義.另外,由于物質條件、教育理念等的限制,學生接觸數學時間不同,學情各有差異,對數學概念、方法的理解也不相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能使具有優勢的學生充分展現,找到自信,也能使學習程度不高的學生加速進步.
在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也表現出一定的劣勢.其一,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由于家庭物質條件或家長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學習水平、數學素養參差不齊,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出現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驕傲自滿或者學習程度較低的學生自卑或者破罐破摔等現象,不利于整體學生的進步.其二,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紀律相對散漫,經常出現濫竽充數的現象.表現在不主動承擔小組任務,每組最終任務的完成都由學習程度較高的學生獨立操作,一些組員混跡其中,甚至討論一些無關課堂的內容.其三,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將課堂完全教給學生.本來數學課程在初中課程體系安排中比較多,但是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尚少,很多時候停留在表面交流,沒有達到答疑解惑之功效,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不利影響.
二、對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
思考
1.加強教師對課堂的管理.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對課堂有足夠的宏觀把握,尤其是對課堂紀律的管理,并非是完全將課堂交給學生.有些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會趁機進行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活動,不認真操作.這些行為,不僅造成當事學生學不到知識,也會影響到周圍學生的學習.教師維持紀律是有效課堂的保證.
2.在分層的基礎上分組.小組合作教學的分組不能盲目,需要基于對全體學生的了解.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深入了解,然后進行科學分組,才能達到小組學習共贏的目的.所謂的分層實際上是小組學習的高級形態,需要對全體學生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加以分組,為每個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等.當前初中數學課堂分組往往具有隨機性的特點,導致學生群體分布不均的現象產生.
3.教師參與到合作學習中.開展合作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可置身事外,合作學習強調的是合作.在新課改的要求中,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將自身置于其中,了解學生的動態,在學生討論遇到瓶頸時加以點撥和指導,或者給予學生鼓勵,加強師生交流,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4.細化小組分工.在合作學習中,細化小組每位成員的分工,使每位成員都能參與其中.分工的細化主要得益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在制定合作探究的問題時,教師要考慮到問題的探究性與可拆解性,明確要求學生進行分工,并將分工內容報備給老師,促使學生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具有可操作性與值得操作性,也具有較強的生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需要教師細化對課堂的管理,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教師可以嘗試將小組合作學習運用于課后,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嚴良貞.強化教師主導作用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有效實施[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