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梅
教書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培養一個同時具備文化知識與思想健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要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
高中班級自主管理小組班主任一、班主任與學生在高中班級管理中的問題
目前許多高中班主任紛紛表示班主任這份工作很難做,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當前高中班級管理的現狀。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可以從三方面進行闡述:第一,教育改革給班主任的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這是班主任不可避免的客觀性難題。第二,學生迫于高考的壓力并且受一些不良誘惑的影響經常做出一些叛逆的行為也增加了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的難度。第三,就是班主任自身的問題。部分班主任自身專業素質不過硬,在管理能力上有所欠缺自然會導致班級管理工作的不順利。
根據相關調查分析,高中生自主管理能力不強外界因素只占據一小部分原因,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學生自身。首先需要說明的就是學生的班級自主管理意識就不強,缺乏作為班級一份子就應該為班級盡一份努力意識。大部分學生都認為班級管理是少數班干部才應該做的事情,自己沒有這個責任。其次是學生對自我的認識程度不夠,自我定位不明確就限制了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學生缺乏自主性就很難融入班級,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
二、班主任如何構建班級小組自主管理模式
(一)構建班級小組自主管理的原則
1.培養學生班級為本的意識,顧名思義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班級集體意識。構建班級自主管理首先要以集體主義為導向,幫助學生正確的認識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當學生擁有班級意識的時候就會無形之中產生一種責任感、歸屬感與榮譽感,積極參與班級團體活動,與同學友好和睦共處。
2.顧全大局,考慮全面。首先班級管理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并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許多班主任在這一點上做的極其不到位,在管理學生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差別待遇。這不僅會導致部分學生對班級管理產生偏見,還可能惡化師生之間的關系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因此,班主任首先要加強自身的大局意識,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班級活動中都能夠意識到自己在班里的地位和作用。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強烈的存在感,學生才會自愿并且主動聽從教師的安排。
3.學會“放權”,還學生自主管理的自由。這實質上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改革理念。關于將自主性放還給學生這一點在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上尤其明顯。語文教師不再像帶領小學生講課文一樣將知識點一一講解給學生,大部分的課堂時間都交給學生自己去思考與討論。這不僅改變了學生上課昏昏欲睡的狀況,還激發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優化了學生的思維模式。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可以以此為鑒。千年前老子就倡導“無為而治”,但是高中生雖然接近于成年人,心智發育還不夠成熟。班主任不可能將班級管理的任務全都下放給學生,但是很多權利班主任完全沒有必要緊緊的握在手里。學會“放權”也是班主任構建班級小組自主管理模式的重點內容。
(二)班級小組自主管理的簡要過程
1.公共責任由學生擔當。第一,班主任應該將班級制度和行為規范透明化,出現問題時及時向全班學生做出公示。讓學生知道這是集體的責任,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去參與,去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第二,鼓勵學生參與班級檢查,提高學生自我意識。檢查可以幫助老師與學生及時了解學習情況和班級管理效果,并在此基礎上為以后的學習與工作做出相應的調整。
2.幫助學生建立班級主人翁意識。第一,根據學生的不同管理能力將其安排到相應的班干部的崗位上。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不能憑自己的喜好決定,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競爭,一來可以顯示公平性,二來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管理班級的積極主動性。第二,劃分小組,細化管理。班級小組的特點在于人數少,這反而加大了小組內部人員的競爭。學生有了競爭意識,為班級做貢獻,誰都不會想要落后。一箭雙雕,學生都有進取之心,無形之中就會提高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同時,學生之間相互監督也形成了良好的班級責任意識。
3.由學生自行組織豐富的課堂上下活動。定期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有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校園生活。最關鍵的一點是這一系列活動從策劃到實施全程由學生自己組織負責,無論活動進行的是否順利,最終結果如何,都大大訓練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實踐是檢驗一切標準的真理,對于檢驗學生自主管理的成效這一點也不例外。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是高中生成長和發展的需要,是班主任順利開展工作的需要。在建設高中班級的過程中,摒棄傳統班級管理的弊端,構建一套新的適應現代高中教育的班級小組自主管理模式不僅意味著會減輕班主任的工作壓力,對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和身心的全面發展也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菅如鋼.構建中學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探索.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