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摘 要:語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個性的空間,要關愛學生,寬容學生。
關鍵詞:語文教學;人文精神;人生觀;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1;G63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25-0092-01
中國文化中的“人文”一詞,最初見于《周易》中的“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認為人文與自然相對。在西方,“人文”源于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強調人道與人性尊嚴,強調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生幸福與人生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注入人文精神,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審美意識、合作意識和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教師要具有人文精神,對以往司空見慣的現象要加以調整。比如學生回答問題聲音很低,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聲點,自信些,老師相信你”,而不應該呵斥;學生回答錯了,應提示學生“下次要考慮深入細致一些,沒關系的,請坐”,而不應該責備。當提到探究性話題時,教師可以用“我個人的意見是什么,同學們的意見如何”來體現平等對話,而不能認為自己的觀點就是唯一正確的。要注重發散學生思維,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一味地灌輸,學生就會失去思考能力,只知道無條件地接受。要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教師不可輕易打斷學生的回答,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平等地對待學生。
二、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個性的空間
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也表現在課堂的教學氛圍上。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說一不二,這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要注重轉變教學觀念,比如可以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賞析課文,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學生可以自由發言,也可以到講臺前為其他同學進行講解。例如,在教學《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才開始上課就有學生說自己會唱《浪淘沙》,教師就讓他進行了演唱;有學生想表現周瑜手持羽扇、指揮若定的大將風范,教師就讓他進行了表演。課堂氣氛活躍,給師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如,學習《季氏將伐顓臾》時,有些學生想表演燭之武前往秦軍大營游說秦穆公的故事情節,再現當年的歷史。其中有一位學生想扮演通報消息的小兵,但課文里沒有這個角色。他對老師說:“老師,我可以演通報消息的小兵嗎?有人進入將軍的大營是需要報告的?!北硌輹r,他從后門跑到前門:“報!鄭國有使者來訪?!睂W生都被他的表演所吸引,教學氣氛十分活躍。學完課文,學生已經能說出燭之武游說的內容、談話的技巧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展示個性的空間。
三、教師要向學生學習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教師在課堂上有不會的知識是正常的。當前增添了許多新的教學內容,有些內容學生接受比老師快,有些知識學生知道的要比老師多,因此,老師應該適時向學生學習。例如,班上有一位同學對古詩詞造詣很深,教師就曾請教過他,并且當著全班同學贊揚他。得到老師的贊揚后,他學習語文的熱情越來越高,學習成績一次比一次好。平等對話改變了學生對教師的頂禮膜拜,師生一同探究文本,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教學相長。
四、教師要關愛學生、寬容學生
曾經有一位教師上公開課,聽課的都是全市的專家,他準備得也很充分。在上課的過程中,一位學生突然嘔吐,他在臺上卻紋絲不動。他課上得很好,卻沒有得到專家的好評,因為他對學生缺少愛。一個冷漠無情的教師,怎能教育出善良、真誠的人呢?教師對學生要充滿人文關懷,要對學生傾注全部的愛。愛是教育的基礎,是教育的源泉,有了愛便有了一切。俗話說:“親其師,則信其道;信其道,則循其步?!币晃缓玫睦蠋煟趽碛袑W術知識的同時,還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更愿意親近他,愿意傾聽他的教誨。
教師還要有顆寬容之心,以寬容之心善待學生。要和學生一起去感受和體驗生活,感受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體驗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的挫折,將心比心地去滋潤學生的心田,包容學生的過失,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
五、教師要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只能是接受式學習,而缺少自主學習的時間。有些教師還沒有讓學生預習文本,就匆匆去上課,學生這樣被動學習的效果怎么會好?特別是語文教學,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時間。教師可以少講解文章的層次結構,引導學生多探討文章的主題思想、藝術特色。擁有自主學習時間,學生才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六、結束語
總之,語文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加強人文精神的滲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展示個性的空間;要關愛學生,寬容學生,與學生平等對話。要通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學品位,為學生成長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崇洲.語文教學與人文精神[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06).
[2]陳彬.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