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平
在傳統的教學中,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激發.新課改注重學生的參與,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和諧元素.和諧教學,本著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的原則,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構建和諧課堂,讓學生體會到化學的神奇,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構建趣味和諧課堂,培養學習興趣
新課改要求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而學生的課堂感受則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高低.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投入真情實感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總結“鐵的性質”時,教師可以用幽默的語言把鐵的性質描繪出來:我的姓名是鐵,英文名字是Fe,我出生于春秋戰國時期,是人們從礦石中找到我,并利用火還原了我的本來面目,從此以后,我就與人類生活在一起.你們在生活中時常看到我的身影,所以說我對于你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有人卻嫌棄我的皮膚黑,實際我很白并且具有光澤.我在金屬家族中性質還是比較活潑的,就是比鋅和鎂差些(做害羞的表情),可是我比銅要活潑很多.我遇到氧氣時會表現得很激動.在空氣干燥時我沒有任何表現,在空氣潮濕時我變得通體是傷,銹跡斑斑.如果你們好心為我洗個高溫澡,我不但不能變白反而會更黑.當不小心把我掉到稀鹽酸或稀硫酸溶液中,我就會生“氣”(氫氣).想讓我變白,就要把我放到濃硫酸溶液中.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記憶.
二、構建互動和諧課堂,調動學習積極性
高效課堂能夠實現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和諧統一.教和學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在教學中,教師要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強化師生互動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講“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時,有關二氧化碳具備哪些物理性質,課本中給出一個演示實驗,用天平進行測量的方法,比較二氧化碳和空氣哪個重.這個演示實驗在操作的過程中天平的指針沒有太大的改變,在教室后排的學生很難看清楚到底指針偏向了哪里.還有,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氣都比較輕,在教室中走動就能使天平傾斜,因此這個實驗很難在現實中操作成功.為了排除這些干擾,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實驗的可行性方法:仔細閱讀課本,思考課本中給出的實驗是怎么操作的;回想一下在講到氫氣時如何驗證氫氣比空氣輕;設計一個類似的實驗驗證二氧化碳比空氣重……學生盡情地討論交流驗證方法.教師的問題引導,給學生構建了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實驗方案,提出對實驗的改進方法.教師對學生提出的方法進行總結,最終師生共同討論、交流形成比較完備的實驗改進方法:一個大燒杯里面放入一只里面充滿空氣的氣球,很明顯氣球是挨著燒杯底部的,接著把制取的二氧化碳沿著燒杯壁倒入,發現氣球開始上升,離開了燒杯的底部.這樣,能使學生敞開思維的大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構建生活化和諧課堂,提高探究興趣
很多的生活現象化跟化學有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引入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構建生活化和諧課堂.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利用生活現象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學習,使學生感覺化學知識是有趣的、重要的,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例如,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教師可以利用燒火做飯這一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導入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在農村做飯要用到干柴,做飯后剩下的灰燼總是比干柴少得多,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如果沒有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作答,有了質量守恒定律的知識后,學生就會說出是因為生成二氧化碳跟著空氣從煙囪冒出去了,因此質量跟著減少.教師接著學生的回答提問:我們已經知道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可是從煙囪中冒出的煙怎么是黑的呢,而且帶有刺激的氣味.學生在生活中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經過老師的提問便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從質量守恒的角度提出:變黑和有刺激性一定是在干柴中還有其他物質存在,經過燃燒不僅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還有其他氣體產生.這樣,能使學生感覺到化學知識蘊涵在生活中,并對化學知識產生探究興趣,從而主動學習化學.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落實新課標教學理念,構建和諧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