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萍
續編故事是一種創造性的講述,它對于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想象力、創造力大有好處。因為在續編故事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創造思維力會得到驚人的提高,他們的智力也會在合理想象、創造編出不同的故事情節中得到發展。而在平時的故事教學施教過程中,我發現續編故事的某個情節或結尾對農村幼兒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困難的。遇到續編故事情節時孩子們普遍存在“無從開口”的現象,要么只能勉強說幾句簡單句,要么干脆閉口不答。那么怎樣引導農村幼兒續編故事情節,提高其續編故事的能力呢?依據我多年的從教經驗我總結出如下方法,能有效推進幼兒續編故事情節的開展,讓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能續出情節,編出精彩。
第一法:順藤摸瓜法 順著思路編出情節。
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我表達的意愿,都有渴望被他人認同的情感。當幼兒有自己的想法而又不知如何表達出來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予“智慧”的幫助,此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幼兒的角度上順應其內心的需求順藤摸瓜,幫助幼兒理順思維的藤蔓,讓幼兒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挖掘幼兒潛在的語言能力,同時肯定及鼓勵幼兒的想法,為今后孩子的自信表達埋下伏筆。
第二法:示范引導法 引出思路編出情節。
走在語言教學的路上,面對續編的“難”,如何引導孩子打開“續說”的話匣子,在實踐中不難發現,教師有效的示范引導,孩子自會“依樣畫葫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教師應細心觀察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一舉一動,必要時要適時引導,善于示范點撥。
第三法: 啟發談話法 開啟思路編出情節。
阿米爾說過一句名言:“懂得如何啟發,是教育的一大藝術。”有效的談話能幫助幼兒開啟思路收獲驚喜。在故事教學中,有些幼兒熟悉的故事,如《龜兔賽跑》《金雞冠的公雞》等。故事中的動物角色都是為幼兒所熟悉的,此刻利用談話法進行啟發開啟幼兒的“話閘”顯得更貼切些,這樣更能激發幼兒想說的欲望。在幼兒熟悉原本的故事情節外,教師與幼兒交談,以此啟發幼兒動腦編構情節。啟發談話的方法能開啟幼兒的思路讓幼兒能夠編出心中所想,暢所欲言。
第四法:情景表演法 融入故事編出情節。
眾所周知,情景表演對幼兒有極大的誘惑力,融入其中置身表演更能激起幼兒的創編意識。在經歷了親身體驗后,會讓幼兒更加地有“話”可說。譬如在熟悉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后,幼兒情緒高漲,“老師我要當狐貍,老師我要當老虎,我要當獅子……”于是,幼兒自發地玩起了表演游戲。情景再現自然地產生了。當幼兒表演了數次后發現按原來的情節表演沒有多大的意思了。這時我介入游戲鼓勵幼兒編出不同的情節再表演。偉偉小朋友想到了“給老虎裝上假牙”的情節、昱寧想到了“舉杯歡慶”的場景、其他小朋友也想到了諸如“跳舞慶祝”等情節。讓整個故事在不知不覺中情節橫生,生動再現。當幼兒興趣盎然地再現在自己編構的情節中時,“一石激起千重浪”每個孩子都躍躍欲試,創編情節的熱情非常高漲。因而情景表演法對續編故事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讓幼兒融入情景親身體驗更能激發出幼兒創編的才能。
第五法:移情體驗法 推理想象編出情節。
在許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有許多角色和情節都是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之上展開編構的。《指南》指出:以生活經驗為依托的教育是活教育,是最有實效的教育。有了生活經驗的基礎,對幼兒進行移情教育能讓幼兒更加地“能說會道”。因而,對于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或物,我們可以運用移情體驗的方法,鼓勵幼兒站在事物的立場馳騁想象的飛馬,啟發幼兒由“物”聯“物”、由“事”聯“事”,聯想出不一樣的情節。
第六法:提問指引法 沿著提示編出情節。
提問指引法,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問題的指引導向而存在的一種引導方法。這種方法用在續編故事的教學中是讓幼兒沿著教師問題的提示展開想象引出續編某些情節的一種方法。眾所周知,幼兒不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式的提問指引不僅能開啟孩子的心靈,還能使孩子樂學、好學,促進他們的思維逐步深化。如故事《會動的房子》,通過設置問題:房子又到哪去了?到了哪里又將發生怎么事情?后來怎樣了?又如故事《金雞冠的公雞》中,這樣設置問題: 嘴饞的公雞最終有沒有再上狐貍的當,如果公雞會再上當?會因為什么上當?如果公雞再也不上狐貍的當了,后來會發生什么事?再如故事《草地上的空罐頭》,可以這樣設置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對待空罐頭?等等諸如此類開放式的問題設置,使幼兒的思維不受任何局限,讓幼兒從多種角度去展開思路,開啟想象的大門,能有效地讓幼兒沿著問題的指引展開想象進行創造性的續編。
第七法:圖片牽引法 觀察想象編出情節。
在幼兒園的故事教學中,有許多故事都有配套圖片可看。這時通過圖片牽引續編故事情節是我在教學中發現的另一個有效方法。譬如講述活動《曬衣服》,先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圖片后,再續編情節。“土撥鼠把衣服曬在大象的身體下面,難怪遇到了那么多的麻煩事。接下來,小土撥鼠會怎樣做?請你把圖上的故事編完整。”這時可以請幼兒根據圖片上的情景及畫面上的提示來續編情節。這時幼兒一定會仔細觀察圖片內容,很快,幼兒便發現了圖片中有許多樹、小鳥、太陽等。于是,就有幼兒編開了。實錄一:土撥鼠鉆出洞,拿了一條長長的繩子,一條栓在左邊的樹上,另一頭栓在右邊的樹上。再把衣服一件一件的曬在繩子上,過了一會兒衣服就被曬干了。實錄二:土撥鼠問小鳥:我的衣服怎么曬了好久也干不了呀?小鳥說:“你可以請太陽來幫忙曬呀。”土撥鼠大聲的叫了起來:“太陽公公,請你幫我把衣服曬干吧!”“那好吧!”太陽公公放出熱熱的光,土撥鼠的衣服一下子就干了。“謝謝你,太陽公公。”“不用謝!”此種方法適用于圖片故事教學中展開的續編活動或用于引導班級中語言表達能力不太強的的幼兒進行續編比較合適。
總之,引導幼兒續編故事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本人在引導幼兒開展續編故事情節教學中過程中得到的些許經驗,并且在實施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希望寫出來與同行們共勉,也希望農村幼兒在續編故事情節的浪潮中馳騁想象續出情節編出精彩,真正提高語言表達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