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洪晶
語文課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學科,而在教學中要如何來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呢?許多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都各有見解,我博取眾人的觀點,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要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把握好教材,在教學中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環節,低年級可以采用游戲的方式來調動學生閱讀的樂趣;中高年級可以采用激勵機制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學生對閱讀有了興趣后,老師們還要設計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感到乏味,而且還在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中鍛煉了學生概括總結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還應教會學生用不同形式的讀,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作者獨特的寫作手法,學習作者有個性的表達方法,去體會文中蘊涵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國語言文字的巨大魅力。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閱讀,讀到一定的程度,自然就達到“讀書百遍,其意自見”的效果。
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要學會運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為學生創造聽、說、表達的機會,為學生營造一個利于表達的環境,給學生發表自己意見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口語交際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勇于表達。在課外學習活動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活動中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一切機會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表達的有順序。
現在小學生的學習仍然是要通過考試來檢驗的,那么我們在教學中還得教會學生學會如何解題。小學語文的試題通常是字詞、句子的基礎題,短文閱讀和習作這幾部分組成。
一、字詞題
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要教給學生巧記字詞的方法,采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字詞,學生在理解掌握字詞和運用字詞的學習過程中輕松地掌握了基本的字詞,這樣到考試時,字詞部分的解答也就不會丟分了。
二、句子題
在課堂教學中要訓練學生對重難點語句的品讀,如果遇見優美的語句一定要讓學生練習仿寫,同時還要教給學生解答語句題的方法和技巧。
三、閱讀短文
我們要教學生先讀題,之后再帶著問題去閱讀短文,在短文閱讀上,我們還要教會學生邊讀邊理清課文思路、歸納文章主要內容并能提煉文章中心思想方法,進而更好的分析閱讀題,準確地答對知識點。
四、習作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就抓住習作審題的三個步驟:寫什么;怎么寫;和題目是命題作文還是自擬題目。這樣,學生在考試中就避免了跑題,審題是關鍵,而習作的水平就要抓在平時,多讀書,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都靠平時的一點一滴來積淀。
課外閱讀不僅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在課內學到的各門知識,更好的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作文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所以,課外閱讀愈來愈得到老師們和家長們的重視:
第一,學生的閱讀不再受限制,即使在農村學校,也逐步配備了圖書室,書香閣等設施,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班級陸續開放圖書角,家長們在孩子學習上也加大了投入,每學期都會給孩子買很多書籍,學生們已經能夠做到只要想讀書,就能夠有書讀。
第二,課外閱讀量正在慢慢加大,閱讀范圍也在逐步拓寬,隨著孩子們可以向學校圖書館借閱書籍,學生與學生之間“飄書”閱讀活動的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已經涉及到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傳說、寓言、科幻、科技、童話等讀物。
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我認為,基本的自學習慣包括:
(一)培養預習的習慣
預習應做到四步:一畫:默讀課文,默讀之后,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義,切勿讀完了便勾畫出自己不認識和不理解的詞、句子。二分:試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內容。三答:嘗試性回答課文后面的問題。四提:提出問題。“有疑則進”,有求知欲,則有興趣。課堂上帶著期望而來,就有學習的主動性,就能發揮主體作用,把功課學好。
(二)培養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在聽說讀寫中,教給學生三種查字典的方法。一記,在聽說讀寫中,凡遇到不認識和不理解的字、詞先記下來。二查,用三種查字法的任意一種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詞。三聯,聯系上下文看字、詞出處的語言環境。四選,根據上下文選擇字義詞義,作出判斷。五俗,用自己的話將字義詞義通俗的表達出來。
(三)邊讀邊做記號的習慣
教學中,我們根據需要教給學生做記號的方法,規范了符號,指定了內容。內容大致包括七個方面:生字新詞,多音字,關鍵詞語,精彩的語句,重要的地方,對某些內容有疑問,需要重讀或摘抄的章節。學生處于不同的閱讀階段給相應的內容做記號,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得到了增長,思維也隨之不斷向縱深發展。
邊讀邊做記號應該注意三點:1.思考為主,記號為輔,不可喧賓奪主,讓大量的記號擠占了思考時間。2.做記號要簡明扼要,一個字一個詞甚至一個符號能代替的,絕不要贅述多言。3.做記號最好在課文中進行。4.可適當運用這些常用符號。
(四)培養質疑問題的習慣
“學貴存疑”。一個學生,如果在他的學習過程中沒有提出問題,對知識的獲得沒有產生過疑問,那么,可以肯定地說,他不善于學習,也學不到什么東西。只有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找出難點,不斷地產生疑難,又不斷地解決疑難,才能獲得知識,發展思維。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學生為主”的原則,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會思、善思,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經常講革命先輩和科學家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長的過程,理解他們崇高的境界,使學生認識到為祖國為人類進步而奮斗是攀登科學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勵學生為中華崛起而發憤學習。我相信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解放教學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學生中去,一定會有更大的發現,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真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