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劍
一、研究背景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傳統以班主任為核心的班級管理模式與提倡學生自主發展和成長的理念有著明顯的沖突,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倡學生能夠自主接受健康發展要求的教育理念的影響,并逐步將該觀念內化為自我意識來促進自我成長。在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發展階段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不斷提升,很多情況下不再于滿足于單純由班主任引導的單向管理模式。對于初中班級管理而言,需要將學生從傳統的被管理的角色予以轉換,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和義務,以主人翁的思想變“我被管理”為“自主管理”,讓班級中各個成員都成為班級制度和文化的管理者和締造者。
從成效來看,實施班級自主管理是幫助學生增強主體和責任意識,鍛煉自身管理能力與溝通能力,從全方位提高學生素質的可靠途徑,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夠通過自主規范來實現這良好的班級秩序和優良學習氛圍。在班級自主管理實踐中,學生為主體是該模式的基本原則,班主任主要起到引導作用,通過學生來對班級制度和文化來進行自主管理和規范,讓學生能夠開展正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評價,通過在日常管理和交流中做到自我發展和提高,促進班級管理水平的提升,促進班級學習和成長氛圍的打造。
二、班級自主管理的體系構建
班級自主管理體系是一個涉及到制度、組織和文化的完整體系,麻雀雖小,也要做到五臟俱全,對于初中班級管理而言,首要還是要確保在合法合規的途徑內開展教育,一要合法,符合《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二要從實際出發,要配合班級學生的特征來按序推進,不能以簡單照搬的手段來強行推行,更不能不擇手段壓抑學生個性的發展,三要合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并根據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開展班級管理,給學生一個寬松、公平的自主管理氛圍。
(1)組織體系的自主管理
班級管理的班干部組織體系是自主管理的核心,當前班級各類班干部的崗位設置一般由班長、團支書、紀律委員、學習委員、體育委員、文藝委員和各科目課代表等崗位構成,形成班級管理各個崗位相互監督與促進的組織形式。同時,對于班干部組織體系而言,除了自我監督、小組監督、學生互相監督和班主任監督之外還要借助學生的輿論監督。班干部首先通過民主競選的方式選出,然后對民主選舉出來的班干部的個人簡歷貼上照片,注明各自的崗位職責并進行上墻公示,以莊重的形式給予確認并監督。
一個管理機構中管理者長期固定不流動, 容易形成“官本位”思想。因此, 在建設學生管理隊伍上不能搞“終身制”, 可引入“能者上, 庸者下”的競爭機制, 并實行角色的動態“輪崗”分配。因學生的年齡特點, 學生在管理或執行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公平、不合理、相互包庇的現象, 一旦有這種情況出現, 學生自主管理將失敗。能否解決好以上問題是學生自主管理成敗的關鍵, 這就要制定一套完整有效的監督機制來保障。可這樣操作:
第一,采用具有仲裁權利的“學生監督委員會”參與調查、取證、旁聽并提出意見。
第二,建立“人人督我, 我督人人”的監督制度。以不記名方式抽查民意, 檢查各級班干部的工作表現;建立并落實好合理建議書和自我分析書制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反饋。這樣, 能夠很大程度上消除不公平、相互包庇、執“法”不嚴的現象, 使學生自我管理條理化、規范化, 人人都有機會去“管”別人,人人都能成為班級的主人。
班干部在接受民主監督的同時,通過自查、民主評議以及各課任教師的反映的情況決定他們的崗位或去留,讓學生們在不同的管理崗位上得到多方面的鍛煉。最后, 增設管理崗位,這樣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工作中, 得到鍛煉的機會,活躍整個班級的管理氛圍與民主參與意識。
(2)日常班級工作的自主管理
在構建組織體系之后,要充實班級組織的日常工作內容,讓其自主管理能夠覆蓋到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例如,對于班級的日常學習和行為規范做到線條化管理,其中日常學習管理是以任課教師——科代表——組長——組員為一條線, 層層管理, 負責收發作業、檢查作業、學習互助等;行為規范管理是以班主任——常務班長——值日班長——每個學生為另一條線。每天的值日班長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學生共同負責,從課堂常規、儀容儀表、環境衛生等方面進行監督和檢查,對當天發生的事情有權做出處理, 解決不了的上交常務班長。常務班長和值日班長對于已發生、已處理的事情以“班級工作日志”為載體落實登記好并上交給班主任, 班主任全面了解、掌握情況。
在具體的管理形式上,可以將全班學生分為5-6個小組,組內學生輪流擔任組長,小組按順序輪流值周。值周小組負責早、晚自習紀律的維持、學生儀表檢查、兩操檢查、衛生檢查、財物維護檢查等,并與班干部一起參與組織集體活動。值周組長負責分配任務、記錄結果,并在周末匯報一周工作,進行工作移交。每個月進行一次評選“最佳值周小組”和“最佳組長”活動,對于工作做得好的和被學生認可的值日干部給予獎勵。通過競爭制度的實行,使每位組長都能以自身的責任感來精心策劃,力爭使自己小組的工作做到最優,間接提升了班級管理效率。
(3)學習考核機制的自主管理
學習中的自主管理是初中生自主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的很多班級采用的是量化考核的方法來促進班級自主管理,這種方法值得借鑒,效果也非常好。量化考核的目的就是促進全體學生得到發展,而且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都可以根據情況確定目標。下面是我所帶班級采用的班級管理量化考核辦法:
1.課堂部分
由紀律委員記載,科任老師簽字,學習委員給予統計并公布。具體獎勵和扣分如下:課堂表現優秀受到老師表彰+3分, 課堂表現較差受到老師批評-3分。
2.考試部分
大型考試總分在年級前10名獎10分,11—20名獎9分,21-30名獎8分,
31-40名獎7分,41—50名獎6分,51—60獎5分,61—70獎4分,71—80獎3分,81—90獎2分,91—100獎1分;大型考試班級單科前5名分別獎5、4、3、2、1分,單科滿分另外獎5分;大型考試總分在年級進步50-60名獎5分,61—70獎6分,71—80獎7分,以此類推,每增加10名,則多獎勵1 分;成績退步50名以上,按此方法扣分。
這種班級自主管理的量化考核辦法,在學習方面對于每個學生的表現有著重要的參考作用,并且作為一項可供參考的制度能夠在學生群體中給予共同討論和民主實施。通過制度化管理能夠把學生的學習表現給予量化記分,通過分數的增減來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并把積分作為評優的依據,在自主管理的競選環節中也作為重要參考,使用這種方法能體現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和全面性,并讓學生具備量化管理和民主考核的意識。
(4)班級文化的自主管理
班級精神文化是指班級絕大多數成員,一致認同的價值文化觀念等思想意識形態的東西,班級自主管理的關鍵能夠有效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載體幫助學生理解并內化班級精神文化,并形成班級學生都能認可并遵守的價值觀,這對于班級自主管理的文化起到了核心支撐作用。良好的班級輿論是班級管理的心理基礎。在學生自主管理的班集體中良好的班級輿論將發揮無形的管理作用。良好的班級輿論必須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學生自控、自管、自我約束、自主學習、協調互助的輿論氛圍。
1.進行集體主義教育,是建立班集體健康輿論的思想基礎
集體主義是民族興旺、國家強盛的精神力量,也是班級建設的思想條件。倡導集體主義,增強集體意識,維護集體榮譽,才能把一個班的幾十名學生凝聚為一個集體,否則班級中利益的差別是不可能得到協調和一致,更不可能形成團結協作、奮發進取、目標一致的戰斗集體。
2.利用各種活動進行正確的價值評價,以形成健康的班級輿論
可以采用討論、辯論、班會、報告會、校內外實踐等活動,對學生中、社會上存在的思想和行為進行客觀的全面的分析,進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評價和行為選擇。使學生在校內外的環境影響中,自覺接受選擇積極因素,拒絕抵制各種消極影響。諸如:早戀問題、網絡問題、誠信問題等等都需要健康的班級輿論來規范。
3.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引導班級精神文化健康發展
可以利用黑板報、墻報、光榮榜、班級小報等對社會影響大的問題進行正確的剖析和積極的引導,對關心集體、服務同學、勤奮好學的言行給予充分肯定。只有進行正確的言行選擇,才能獲得收益的最大化。
三、總結及展望
班級自主管理是當前素質教育中實現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內容,在不斷推進的教育改革思想指導下,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體,需要以全新的角色和地位來實現自我管理與進步。班主任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只有在班級學生能夠做到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這個班級才是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良性發展的班集體。已有研究表明,今后班級實施自主管理中,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參與管理活動,將影響到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成敗。因此,班主任在實施班級管理中應該轉變觀念,積極主動推進學生全員參與的自主管理,增強學生的獨立自主精神與自我服務和管理的能力,推動基礎教育的發展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