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珺
摘 要: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數學在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著廣泛的影響。可以說,數學已經超出了自身輔助性工具的特征,成為了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與關鍵思想。新課標將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上,使生活與數學融為一體。小學數學生活化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到問題解決的策略,最終能夠領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1-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1.049
生活化教學,即在教學中,教師從生活經驗出發、聯系生活實際,來講授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經驗去解決在數學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數學源于生活,同時又服務于生活。因此,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途徑和方式。將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應用到數學教學中來,不僅能夠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還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索活動中來,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所在
在新課改背景之下,我們所倡導的生活化教學模式是以傳統的教育模式為基礎的,它通過對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總結與歸納,經過優化改革而形成的。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魅力所在;通過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把數學的學習回歸到生活中。這樣,數學常識就會逐步實現數學化,而數學知識也會實現生活化,我們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提升數學素養的目標就能夠輕松實現。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與學生數學素養的關系
學生的數學素養是指,學生以數學的思維、思想、方法去解決問題、認識生活,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價值觀。我們根據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確定了數學語言、問題意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數學情感是檢測學生數學素養高低程度的關鍵。生活化的數學教學可以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增強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我曾做了一個為期一學期的實驗,把班級中的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再把這若干小組進行配對,讓學生自己選擇,兩個小組,為一個整體組合,我給這個組合中的兩個小組留有相同的問題,然后讓他們分別用不同的方式解答。同樣,其它小組也是這樣,只是所留問題不同,答題方式是相同的。
經過長期的實驗結果統計,我發現直接解答數學問題的那些小組的學生,他們思考問題的模式比較單一、固定,思路也是圍繞著問題怎么做而展開,這就導致他們的思維狹窄,所學得的知識也是停留在解題上,沒能深入到知識的本質,很少能聯系和關注到生活層面上來。而根據生活實踐解決問題的這些小組,他們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都在數量和質量上比直接解答的小組高出很多。同時,他們所提出的問題也比較有甚多,很多人能夠從知識的產生、來源提出問題,還有的學生能夠經過自主分析得出知識間的關系。這種學習方式有很大的優越性,它的開放性與現實性是顯而易見的。
(三)構建以活動為主的課堂教學過程
傳統的數學教學比較單一,比較枯燥,教學方式大部分是滿堂灌,對于學生來說無疑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新課改倡導的新型教學理念,堅持以人為本,素質教育,讓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例如,在進行某一知識點的講解時,教師采用的是傳統的授課方式,即自己在課堂講,學生在下面聽,此時,若有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可以積極的鼓勵,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進行探討。教師和學生積極地溝通,引導學生討論這一解決思路的科學合理性,這是特別值得倡導的,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途徑
(一)建立生活化的課堂學習環境
課堂是學習的主要場所,是主要的學習環境。生活化的課堂學習環境最基本的特征是:學生有足夠的情緒安全感,具有良好的心理感受,并誘導出具有教育意義的行為。
首先,對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進行改革,形成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格局;其次,對教師空間結構布局進行調整,如將教室進行下裝修,使用比較寧靜的冷色調,給人一種平靜的感覺,有助于學生靜下心來學習;再次,將教學成果物化。學生取得的獎勵,獎狀、獎杯,擺放展覽臺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可以將學生做的一些手工玩具也擺到展覽臺前,有助于激勵其它學生學習;最后,教室里可以擺放一些圖書、飲水機等生活化用品。在課余時間,學生讀讀書看看報,一則心情可以得到調節,二則可以增加一些課外知識。
(二)提供富有兒童趣味的生活化學習內容
學生進入數學課堂,不是一張空白的紙,他們有自己的背景知識和生活經驗,數學課堂教學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基礎。為此,我認為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根據教材內容可以設計一些有用的生活化問題情景,以便在課堂上使用,那么,怎樣設計這些生活化的問題情景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點:(1)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2)與課堂教學內容結合;(3)與生活的多樣性結合。
(三)倡導學生體驗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方式
生活化數學是要打破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壁壘,倡導在生活中體驗數學,在生活中學習數學。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每周寫一個數學日記,在數學日記展示數學學習方法、方式、心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數學思想方法運用到對生活的觀察之中,通過體驗現實生活來學習數學,并逐漸形成一種學習方式,通過數學模擬實驗等方法,進行類比分析,來獲得經驗,逐漸形成自己的數學知識、經驗的重新發現和創造的過程,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中找到數學知識,邊學數學,邊把數學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
總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只要善于研究教材特點,用心教學,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使數學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和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質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吳小燕.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12):62-64.
[2] 謝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策略[J].廣西教育(義務教育),2016(9):1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