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明
摘要:“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教育責任和歷史使命。數學理論的價值取向應“以學科為中心”轉向“以人為本”。數學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數學教育;驗證;猜想
“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教育責任和歷史使命。先進性的教育觀念是九年義務教育數學教學的核心,即樹立“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人才多樣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觀,“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的教育價值觀。而“奉‘綱、本”為教條,“以考試為中心”的教學不能再占據主流地位,故數學理論的價值取向應“以學科為中心”轉向“以人為本”。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人們對數學教育也有了最為核心的認識和觀點:數學教育必須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作為數學這門學科,它是開啟科學的大門和鑰匙,是人類文明的一種主要文化力量,它是我們時代有影響力的學科,它不斷的在擴大其征服的領域。作為理性的化身,它滲透到文化文明的各個領域,它對人類文化的影響,由小到大,由強到弱,有隱到顯,由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總的來說,科學技術的發展與作為其基礎的數學休戚相關。
數學課程不僅是那些對學生終身學習起著深遠作用的內容,課程結構也不僅是科學結論,而且需要過程。在某種意義上講,更需要的是關注和選擇那些更好的提高學生素質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在情感態度、思維能力、自我意識等方面的進步和發展。即:學習不是由老師把知識簡單的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自己構建知識網絡結構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動的構建知識的意義,這種構建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就前幾年我國小學的教學內容而言,缺少新的內容,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比較古老,知識面“窄”,出現一些“深挖洞”現象,故使狹窄的教學內容偏難、偏深。
就教學方式而言,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法,學生則是“容器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特別是合作學習的機會。
由于數學的抽象性、精確性,它才能更深刻的反映著自然,才具有應用的廣泛性。義務教育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抽象性、精確性和應用的極端廣泛性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數學課程應強調學生經歷數學活動的過程,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真正發揮數學課程的育人功能。
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無疑應將學生對數學的情感和態度作為一個重要方面來培養。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的從事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得他們能夠在其中積極主動的、充滿信心的學習數學。使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推斷可以獲得數學猜想,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感受到證明的必要性、證明過程的嚴謹性及結論的正確性。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對數學問題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觀點,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并能從交流中獲益,從而使學生形成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以改變自己認知方式的單一,促進全面發展,也非常有利于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義務教育階段中,數學教學應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教學活動的主人,教師則是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來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是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的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的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足夠的材料,指導他們閱讀,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
總之,教學中應有意識、有計劃的設計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數學之間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整體性,不斷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克服數學難學的畏懼心理,順利的跨入數學王國的大門,勇攀數學領域的頂峰。
以上是我從教十多年來對數學教學的粗淺認識,懇請廣大同仁指正,共同為數學教育獻計獻策,探索適合數學教學的新路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