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閃耀 百年根基”——紀念林耀基教授誕辰80周年研討會和音樂會,于2017年5月19日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
林耀基教授有著中國小提琴界的“采礦大師”“冠軍教授”之美譽,他是如何成為一位小提琴教育家?如何對待他的學生、對待小提琴教育事業?研討會上,劉詩昆、盛中國、王次炤、王振山、鄭凱林、胡坤、薛偉、俞明清、童衛東、謝楠、陳曦、林蔚等林耀基教授的好友、同事、親屬和學生,與大家分享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共同追思和緬懷這位“偉大的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黨委書記郭淑蘭、院長俞峰也對林耀基教授的人品、師德和教學成果給予高度評價。
林耀基13歲開始學習小提琴,雖然起步較晚,卻有著出眾的音樂才華,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作曲家、小提琴家馬思聰慧眼識珠,從廣州把他招入門下。從少年班到大學本科,林耀基的學習成績一直都非常優異。畢業那年,他被國家選派參加第二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并留在蘇聯跟隨世界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尤·楊格列維奇學習小提琴演奏和教學。劉詩昆、盛中國是他留學時期的同窗摯友,二人深情回憶了在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里,年輕藝術家之間切磋琴藝、探討藝術,幾乎無話不談的深厚友誼。“天才、大才、奇才”是劉詩昆對這位至交的評價。他認為,林耀基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小提琴教育家,他不僅培育了滿園的 “大桃、大李”,把中國小提琴教育事業推向了一個高峰。更重要的是,他德高品正,懷有一顆赤子之心,是一位一生都在踐行“真、善、美、愛”的大藝術家,“學生們都非常敬他,愛他”。在盛中國看來,正是這兩年的留學生活,使林耀基在小提琴演奏法、教學法以及藝術修養等方面受益匪淺。“他繼承和發展了楊格列維奇的小提琴演奏藝術和教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體系和方法,成為中國小提琴界的領路人之一,也促成了中國小提琴事業的戰略性轉折。”劉詩昆和盛中國都認為,應該加強對“林氏教學法”的研究,使之更加理論化、系統化,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傳承和發揚。對此,管弦系副系主任俞明清教授也表示,“林氏教學法”對大提琴,乃至整個弦樂教學都有著觸類旁通的引伸作用。
從莫斯科學成歸國,林耀基一直在中央音樂學院從事小提琴教學工作。他努力學習并運用中國古老的哲學思想,力求站在人類歷史、自然世界和社會生活的高度,解決學生們在小提琴演奏技能上存在的心理、生理和物理上的問題。其培養的學生胡坤在1980年11月第四屆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第五名,實現了中國小提琴選手在國際比賽中獲獎的“零”突破。學生薛偉在1986年獲得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二名、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比賽第一名。“可以說中國小提琴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的近三十年輝煌,正是因為林耀基等優秀教師培養出的學生們的強勢崛起。那些年中國小提琴演奏水平就像坐火箭一樣躥升,林耀基可謂功莫大焉。”劉詩昆強調。
對于林耀基教授為人、為師、為學的高尚品格,感受最深、受益最多的莫過于他的學生們。小提琴家薛偉原是“上音”附中的學生,一次偶然的機會拉琴給林老師聽,林老師給他指出了一些技術上的問題,讓他很受啟發,于是決定附中畢業后一定要來北京跟林老師學習。“我在跟隨林老師學習了半年后就在思想上理解了他教授的所有東西,而演奏上的變化則是慢慢融進血液中的。”“林老師為中國小提琴走向國際舞臺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尤其是在小提琴演奏方面的貢獻,我覺得在世界上是屬一流的,在一流里也是非常優秀的。”薛偉的發言充滿了對恩師的感恩之情。
剛剛走上教師崗位的陳曦特別對林耀基教授的教學方式深有感悟,“作為老師,當你第一個學生取得成功之后,往往會陷入一個非常固執的模式,那就是按照第一個成功的學生來復制第二個人。可是林老師從來沒有這么想,從弓法到指法,再到每一首作品的處理,每一個學生都不一樣。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對于這一點,管弦系小提琴學科主任謝楠教授也有同感。她認為,林耀基教授之所以能夠培養出那么多優秀人才,是與他對學生、對事業的“愛”分不開的。而他對學生的關心,“惜才”“愛才”,可謂是無微不至,不僅僅是在教學上,也包括他們畢業后的就業、職稱評定、繼續深造等等方面。王次炤教授現場朗讀了他之前擔任院長時林耀基教授給他寫的三封信,讓人們更深切地理解了這份愛有多么深,多么廣,“這是一份大愛,無私的愛”。
“感悟人生,熱愛提琴,享受音樂,伴我終身”,是林耀基教授的座右銘。他的人生因小提琴而輝煌,他的靈魂也與音樂同在。在當晚的紀念音樂會上,劉詩昆、盛中國、陳曦、謝楠、俞明清、謝昊明、何暢、高參、劉霄、徐惟聆、張提、胡坤、于兵、琥珀四重奏等林耀基的學生、同事及摯友,用一首首經典的樂曲,一段段動聽的旋律,表達了他們對林耀基教授感恩的情懷和愛的思念。音樂會以陳曦演奏的一曲《思念》開篇。該曲是旅美作曲家陳怡為紀念恩師林耀基去世一周年(2010年)而作,其第一樂句即是由“林老師”三個字的粵語發音而來,樂曲的發展始終好像是在呼喚,呼喚林老師能夠回來。而音樂會的結束,則由林耀基女兒、旅居冰島的小提琴演奏家林蔚帶領“林門子弟”在胡坤的指揮下合奏了鄒野創作的小提琴曲《足跡》。從廣東音樂的粵韻悠揚到俄羅斯音樂的寬廣雄渾,將林耀基的藝術人生娓娓道來。
紀念,是為了更好的傳承;緬懷,是為了再一次的凝聚。談到此次活動的重要意義,郭淑蘭書記強調,“林耀基教授把教書與育人、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是后輩學人學習的典范和楷模”。俞峰院長也指出:“林耀基教授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治學理念以及愛徒如子、甘為人梯的高尚情懷,都令我們后輩深深感佩。他為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學科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我們所有教師樹立了一個德藝雙馨的豐碑。我們要傳承前輩藝術家寶貴的精神財富,團結一致,為祖國的藝術繁榮和人才培養貢獻更多力量!”
宋學軍 中央音樂學院校報常務副主編、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 榮英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