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艷
摘要:學校以一直以來都是以德智體美勞為標準對學生進行生理和心理的教育。但是,教導思想跟不上社會時代需要的教育內容。面對學校的德育教育,大部分學生都有種懶散、挑剔的反叛心理存在。針對這個情況。對學生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非常的有必要。
關鍵詞:高中歷史;德育滲透;方法
我們知道,教學的過程不僅僅是對理論知識的傳授,更為重要的還有德育、理念的傳承,這些都需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予以滲透,并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是需要我們積極思考的問題。而在進行德育培養方面,主要的就包括了人文素質的培養,即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人文關懷。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意義重大,對此筆者進行了相關的分析和探討,其中主要的針對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問題展開分析和論述。
一、言傳身教,在潛默移化中影響學生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主體之一,在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方面,老師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而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那么首先的一點就是要求我們的教師做好自己的工作,注重自身的言行,同時也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影響學生。例如,一個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兢兢業業、關愛學生、對學生有耐性和信心,這些都是一種精神的榜樣,以一種精神上的力量來鼓舞學生,影響他們。而且這也是德育滲透最為重要的一環。這樣一來,也是給學生最為直接、最為真切的影響。其次,要想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體現德育精神,還需要歷史教師自身的理論修養和文化修養,這些需要以具體的文化知識為導向,進而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來。對于德育的教學來說,言傳身教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積極的影響,對于教師來說,在進行課堂的教學和管理中,也是展現其風采和人格魅力的時候。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牢牢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從自己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教育,并且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影響學生。
二、以事件為誘導,有效的通過情感教育來影響學生
對于高中的歷史教學來說,其中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的運用所教授的文化知識,在文化知識中滲透德育的教學元素。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以所教學的理論知識為誘導,對此我們可以以具體的歷史材料為出發點,來配合或者是佐證德育的教育。例如,在進行隋文帝建國以及治理國家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介紹隋文帝提倡借鑒、并勤勤懇懇進行政務工作的事跡,進而對現在學生進行消費觀教育,價值觀教育等,從而啟發學生去思考,并有效的調節自身不規范的言行。除此之外,進行德育的滲透和教學,有效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通過形象性的、充滿情感的語言來影響學生,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真正的引起共鳴。在這個過程中,例如我們較為熟悉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戚繼光蕩平倭寇、林則徐虎門銷煙、魯迅棄醫從文、張自忠盡忠報國等,這些都是我國歷史上較為杰出的人物,在他們生活的歷史背景下演繹了可歌可泣的歷史事跡,對此我們可以把他們聯系起來,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報國情感,確立振興中華、富國強民的決心。當然,我們開展情感教育還是來源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情感的表達才會更加真誠,才會真正的影響到學生。
三、注重民族自豪感的培養
偉大的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國,與古埃及、巴比倫和印度共同成為四大文明古國,能夠及早地進入人類文明的領先地位。我們的偉大祖國有許多震驚世人的方面:萬里長城的修建,大運河的南北鑿通,青銅器的鑄造成功,李杜詩篇的光輝閃爍,絲綢之路的外界交流溝通,四大發明的創造……所有這些偉大成就無疑都展現著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氣勢,這些就是我們的驕傲和自豪。所以,我們可以向學生進行偉大的愛國主義教育,以此引發他們強烈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等。培養孩子們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自強、自立精神。讓學生們舉起愛國的偉大旗幟,樹立愛國意識,對他們進行八榮八恥的教育。要通過大膽的創造和扎實的工作,不斷豐富和發展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再結合我國已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實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它將為經濟的繁榮,科學文化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證。從而使學生堅信祖國一定能夠強盛發達,并立志為實現祖國的騰匕而貢獻自己的力量,增強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四、以歷史知識為依托開展德育教學
對于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來說,歷史知識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德育教育載體。我們知道,歷史知識是歷史的回顧與總結,同時更是對優秀文化和傳統文明的傳承,在這些歷史知識中,體現著寶貴的精神文化,其中有愛國主義、也有英雄主義,以及親情和師生情誼的,這些都使我們德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我們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現德育教學的滲透,那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我們以高中歷史知識為依托,進而進行相關的拓展和延伸,不僅是簡簡單單的對歷史知識的梳理和講解,更要深入某些具有代表意義的歷史事件當中,去分析當時背景下的歷史人物,發掘他們身上的偉大精神以及寶貴的品質。例如,林則徐的“虎門硝煙”,針對這一歷史事件,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在講解具體歷史事件和歷史背景的同時,充分挖掘林則徐身上所體現的精神素養和文化品質,進而開展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教育。
總結:
歷史是社會發展的歷程,要教育學生在社會發展中透過歷史這個表面看到深層的本質,結合歷史的各方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道德修養:的進取性、法律上的自覺性、政治上的客觀性、心理上的成熟性,以21世紀復合型人才為標桿,促進學生小斷進步。
參考文獻:
[1]吳衛兵,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中的德育教育[J].科教園地,
2009,3
[2]向成貴,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德育理念的滲透[J].教育管理,201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