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坦
摘 要 隨著高校的招生規模的逐年擴大,全國高校畢業生已逼近700萬人,“就業難”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各高校都把如何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作為就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從當前職業指導的現狀、引導學生用積極心態面對就業、掌握有效的就業技巧三個方面闡述了職業指導在促進大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關鍵詞 畢業生 職業指導 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795萬人增量與增幅均超往年,同時,還將有40萬-50萬名留學生回國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如何實現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成為各高校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職業指導是使畢業生們了解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職業、轉換職業的科學。大學生的職業指導教育不能僅僅注重初次擇業的效果,更有必要著眼于大學生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因此,在高校中開展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對促進高校畢業生的充分就業有重要的意義。
1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指導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高校“過分追求就業率”的職業指導目標需要重新定位。開展職業指導工作,需要根據社會需求及職業活動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結合每個人的個性特點,幫助求職者選擇適合的職業,幫助用人單位選擇合格的勞動者,達到人與職業優化組合。當前一些高校過分追求就業率,已然遠離了職業指導的本意,也偏離了教育的目的。這些高校認為職業指導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快速順利的就業,而忽略了教育對象作為“人”的特性。眾所周知,不管是擇業還是離職,其實都是個體在尋求職業發展與職業幸福的過程,并最終實現人生幸福的過程。在職業指導中,教育目標的偏離,對大學生職場發展和人生歷程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以“問題”為焦點的職業指導理念明顯滯后。目前高校職業指導是以“問題”為焦點的,導致職業指導的失衡。在職業指導中過多關注的是大學生就業中的“問題”,以及如何“矯正問題”,采取如降低擇業焦慮、消除擇業恐懼、調整認知偏差等消除消極面的教育方法來解決問題。誠然,采用消除消極的問題當然也可在短期內促進大學生的就業擇業,但是,很多學生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只是發展中的問題,會隨著他們的成長而逐漸消失。所以,教育者的目光不能僅注意到大學生的這些“消極”因素,還要看到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積極的因素,甚至看到這些“問題”所具有的積極面,教育輔導中不能僅用消除“消極面”來簡單應對。
(3)職業指導方法內容存在局限。一是忽視個體主觀能動性和潛能,職業指導方法過于傳統,內容也極為陳舊,一般把職業指導局限于課堂講授,忽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探索、實踐體悟等有效途徑。同時,還把教育內容等同于知識傳授和理論演繹,輕視實踐操作和技能訓練等,只是局限于擇業就業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心理素質和職業素養缺乏科學的認識。二是無視個人的體驗與情緒,把學生看成被動學習的機器或吸收知識的容器,過于重視結果而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個體積極思維和積極情緒體驗的作用,無法調動個體的主觀能動性。
2通過職業指導引導學生用積極心態面對就業
(1)追求人生和職業的幸福,更新職業指導教育目標。職業指導既要從就業擇業目標入手,注重擇業技巧、求職信息等的傳授,又要從職業幸福乃至人生幸福著眼,從而重視擇業乃至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更為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獲取職業發展和職業幸福的能力。為此,在職業指導中要突出兩個方面:一是突出職業幸福教育。走向成功和卓越是大學生的價值追求,但不少大學生對什么是成功卻存在著誤解,導致一些學生在職業發展上陷入各種無止境的欲望追求中,影響到他們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職業幸福教育就是要讓大學生具備體驗幸福、獲取幸福的能力。二是突出積極人格教育。在擇業就業教育中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本,提高他們在未來職場中的競爭力,是當前就業教育急需關注的。三是關注擇業自我效能的培養。擇業自我效能影響到大學畢業生在擇業中的信心程度、如何決策、行動中的努力程度、遇挫時的堅韌性,是影響擇業成敗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發現和發展積極因素,創新職業指導理念。對大學生進行職業指導,不是簡單的“消除問題”,而是立足于發展的“發掘積極”。一是在職業指導中要發揮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和體驗,而不是被動的接受。二是要重視大學生積極情緒的體驗和積極心理素質的培育,提高學生學習生活的滿意度,培育樂觀、希望、韌性和自我效能等積極心理資本,以及職業道德與誠信、創新與創造、學習與溝通等積極職業能力。三是重視積極環境系統的建設,對于職業指導而言,首要的是校園積極職業文化的培育。
(3)探索積極教育模式,拓展職業指導方法內容。一是建立民主、寬松、融洽、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教師以伙伴、導演、輔助者、策劃人及指導者等身份出現,對學生的不同體驗和理解給予尊重和保護,鼓勵質疑探索,重視教育中積極情緒的體驗。二是優化教育內容。在課堂講授基礎上,采取拓展訓練、小組游戲、角色扮演、現場模擬等方式組織教學,重視大學生的情緒體驗和實踐習得,重視認知構建和人格發展,促進自身的協調發展。
3通過職業指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就業技巧
(1)溝通技巧。鑒于我們目前的教育狀況,從小到大,學生都必須言聽計從于老師,一直到上大學也幾乎從來沒有經歷過任何溝通理論和實踐方面的課程訓練。所以,不少大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存在明顯的欠缺。實際上,當你畢業走上崗位時,專業并不是最重要的,溝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往往有很多大學生在找工作或已經就業時因為表達能力有限導致與用人單位溝通不暢,從而錯失良機或丟掉工作。任何工作的開展,任何項目的完成,任何事情的推進,都是需要人與人配合來完成的,因此溝通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職業指導應在理論講授的基礎上,多注重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的就業信心。
(2)聆聽技巧。大多數人都喜歡滔滔不絕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但通常忽視了他人的感受。很少有人會“聽”,很少有人能聽得懂他人所講之話。實際上,作為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來說,“聽”比“說”還要重要。人們往往說“禍從口出”,其實有的時候你需要的不是表達自己的觀點彰顯自己,而是聆聽這個世界。職業指導除了要讓學生學會溝通外,還需讓學生明白什么時候是要認真聆聽的。
(3)團隊協作。對于團隊的成員來說,不僅要有個人能力,更需要有在不同的位置上各盡所能、與其他成員協調合作的能力。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應該明白如何與他人一起合力完成工作。職業指導應該讓學生學習到團隊大于各部分之和的道理,團隊不僅強調個人的工作成果,更強調團隊的整體業績。團隊所依賴的不僅是集體討論和決策,它同時也強調成員的共同貢獻。
4結語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背景下,開展職業指導以促進畢業生就業,不但有其特定的作用和重要性,而且有相當豐富的外延。職業指導要不斷適應新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變化,靈活多變,使職業指導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職業指導應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應當明確職業指導的工作目標,樹立正確的職業指導理念,提升職業指導工作的專業水平,建立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的職業指導工作體系,以促進高等學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深人開展,實現大學生順利就業、充分就業、滿意就業。
參考文獻
[1] 高慶娣.淺談就業中職業指導的作用[J].財經界,2010(24):62.
[2] 何靜.論職業指導在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重要性[J].學園:教育科研,2012(04).
[3] 雷樹俊.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