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李冬云
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工作基石與思想引領,從高職學段的學習類型入手,以軟件專業為依托,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載體,通過對核心素養的梳理統整,完成新型的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課程標準的開發,推出切實可行的具有“核心素養生成因子”的教學方案與教學評價體系。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生長因子雙線開發流程一、引言
隨著上世紀末全球范圍內關于“核心素養”探討熱潮的展開,2002年,美國制訂了《“21世紀素養”框架》;2006年,歐盟(EU)通過了關于核心素養的建議案,核心是使全體歐盟公民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實現個人成功與社會經濟發展的理想;2010年,新加坡教育部頒布了新加坡學生的“21世紀素養框架”。
與此同時,很多國家都在推進由基于分科知識的課程向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轉變。英國提出了基于素養的課程(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旨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西班牙將核心素養落實到教育目標與課程目標中;日本通調跨學科的課程統整,形成合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新加坡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關注學生個性化需求和學習自主權,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2016年9月,我國教育部發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其總體框架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包含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六大素養、具體細分為十八要點,并詳細闡釋了其內涵、表現和落實途徑。如圖1、圖2所示。
《意見》指出:“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情況和學生特點出發,把核心素養落實到各學科教學中”,由此,“核心素養”被置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地位。而“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發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為課程改革注入了新內容,提出了新方向。
當前,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高職院校課程開發與改革還處于起步狀態,尚未見到具體可行的成果。
二、課程開發總體思路
第一步,深入理解、準確把握“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充分認識核心素養的形成與提升關乎每個學生、每個公民,是終身、長期的能力培育與自我成長,是縱貫所有學段/人生階段、橫跨所有學科/專業與課程的命題。
第二步,厘清課題從“源頭”到“輸出成果”的過程路徑,對各環節可能受到的其他影響源進行分析、判斷和認定,有針對性、有維度地展開廣泛調研,完成調研報告。
第三步,充分利用調研數據,以核心素養支撐職業能力提升,研究重構基于高職軟件技術專業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專業課程體系,制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第四步,對研究成果予以反復、充分論證,并在本學院軟件技術專業范圍內實踐→修訂→再實踐→再修訂,以確保課程體系與核心素養有機銜接,充分體現課程標準的“新”“準”“實”特點。
三、課程開發步驟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與達成,是一個體系化、階段性的過程,需要每一個學段、每一種專業、每一門課程,甚至是畢業后的人生階段來統合性承載并落實。
(一)
本研究以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為依托,以最新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理論指導,以高等職業教育對核心素養的承載內化力劃分出研究的橫切面,以核心素養支撐職業能力提升,賦予其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內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核心思維、核心能力、核心行為、核心精神為主體,從面向未來社會變化的趨勢構建高職學生適應社會變遷的核心素養。
(二)研究重構基于高職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專業課程體系
基于高等職業教育要求,本研究梳理不同素養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素養之間相互關聯的圖譜,而不是簡單堆砌,并通過對素養發展進程的研究,將核心素養有機融入到不同階段(年級)的教育中。把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作為核心素養培育的第一載體,通過空間與時間上的多維聚焦式課程統整,研究高度契合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專業課程體系重構。
(三)研究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的落實方式和方法
本課題以在多個高職專業開設、極具信息時代特色要求的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為例,探索研究核心素養與課程標準的銜接轉化,同時關注與中小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機銜接,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建立以“學生核心素養”為統領的評價標準,重點研究核心素養在課程標準中的落實方式和方法。
(四)研究基于高職學生核心素養的教法與學法
本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為最終載體,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的教與學,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圍繞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展開探索,注意引入信息化技術和手段,促進相關核心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本研究工作總體框架如圖3所示)。
四、課程開發目標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應到高職學段后與軟件專業職業素養的融合結果。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對應到軟件專業后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的融合結果。
3.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標準。
4.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評價系統。
五、課程開發重點
(一)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到高職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研究
這是研究工作的重點,也是研究工作的基礎,它決定著研究成果引導的方向性正確與否。
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點的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內涵,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以核心思維、核心能力、核心行為、核心精神為主體,應支撐職業能力提升。其中:核心思維,包括科學的思維方式、理性思維、批判思維、創新思維、合作性思維、可持續發展思維、自我管控思維;核心行為,其核心的是學習能力、生存能力和職業能力;核心精神,是指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傳承和弘揚中國精神、傳承和踐行工匠精神。endprint
(二)將核心素養轉化為課程核心素養
這部分研究包含兩個工作維度,一是要梳理不同素養之間的關系,建立素養之間相互關聯的圖譜;二是要進行多維聚焦式課程統整。
1.建立素養之間相互關聯的圖譜。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架構,既回應了社會、經濟、科技發展提出的新問題、新挑戰,更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規律;既與時俱進,豐富和充實語言、科技等基礎領域素養的內涵,也適時引入了諸如信息素養、財商素養等新興領域素養,適應時代的要求;更重視批判性思維、人生規劃與幸福生活、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等跨領域的通用素養對學生成長的價值和意義。要合理梳理不同素養之間的相互關系,并通過對素養發展進程的研究,建立素養之間相互關聯的圖譜,才能將核心素養有機融入到不同階段、學段的教育之中。
2.多維聚焦式課程統整。按照“關聯整合、多維統整”的思路,用系統、統合的方法考慮核心素養的普適性、專業承載力和課程屬性,進行課程體系重構。其中,多維是指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時間維度對應前后不同教育教學階段,空間維度對應同一時間維度上的不同課程或模塊;聚焦是指以特定核心素養或課程資源為主題,根據培養目標及學習者的興趣或經驗,建構多課程、跨課程聚焦式的主題課程。
六、課程開發的創新之處
(一)學術思想與教育觀點研究上
將“核心素養”確立為課程之魂,提出了職業教育要將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的“生長因子”,課程是核心素養落實的具體載體的思路,打破了以往授予學生以“魚”或“漁”的思維定勢,而是以“生成式”的課堂進行“生長因子”的植入,使學生逐步具備“面對新問題,生成新漁技”的能力。
(二)在課程開發模式上
課程的開發是基于核心素養的培育和提升,開發過程采取雙線并行。一條主線是開發式流程: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前、中端,即核心素養六大關鍵要素入手,厘清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機銜接課程體系,實現“學生核心素養”→“課程核心素養”→“教學活動”→“課程評價”;另一條主線是:從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框架的末端,由核心“全面發展的人”輻射出來的基本要點,即核心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入手,厘清要點之間的相互關系,直接碰觸固有課程內容,完成課程改革與銜接,實現課程標準、內容、評價的再創造。
七、結束語
本研究的整體思路醞釀成熟以后,山東電子職業技術學院隨即成立課程開發小組。截至目前,課題正處于深入調研的第一階段,目前正在陸續回收調研表,同時,同類院校的聯合工作意向會已經召開,初步達成了兄弟院校合作開發、共享成果的工作目標。相信基于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以軟件專業為依托的這一研究成果落地開花以后,將對其他課程的開發與改革提供很好的模仿范例,并可將本研究的研究過程、經驗進行推廣,從而對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滿足高職院校發展的需求做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周彩萍.基于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設計和開發研究.課程,2016,(36).
[2]李鋒,熊璋.面向核心素養的信息技術課程:“數據與計算”模塊.中國電化教育,2017,(01).
[3]張銘凱,靳玉樂.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創新動因、本質與路向.中國教育學刊,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