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保衛
[摘 要]本文以產業經濟和區域經濟理論為基礎,分析歸納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優化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的建議。希望為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教育;專業設置;評價指標;專業結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20.155
[中圖分類號]G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20-0-02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西北地區首家由教育部批準改制升格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專業設置涵蓋裝備制造、電子電氣、工程材料、信息技術、財經商貿、公共事業、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紡織染化和服裝藝術等10大職業門類專業。
1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現狀
1.1 按照區域產業結構進行專業設置
近年來,陜西省經濟持續發展,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升級。產業結構調整表現出第一產業比重持續下降,第二產業比重逐步增加,第三產業比重略有下降的趨勢。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沒有與第一產業相對應的專業,這和建國初期教育部門的學校建設規劃有關。按照當年規劃,學院布局按產業性質分布,屬于第一產業性質的學院集中在楊凌國家高新農業產業示范區。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第二產業對應的專業主要有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現代紡織技術、服裝設計、紡織品檢驗和染整技術等專業。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第三產業對應的專業主要有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等。隨著陜西省第三產業不斷壯大,學院面向第三產業開設的專業也在穩步發展。
1.2 依托區域支柱產業發展進行專業設置
近年來,陜西省的工業八大支柱產業依次為能源化工工業、裝備制造業、有色冶金工業、食品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醫藥制造業、紡織服裝工業和計算機通信。
在陜西省重點發展的工業八大支柱產業中,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分布主要集中在裝備制造業、紡織服裝工業、能源化工工業、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4個產業。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專業設置與陜西省工業八大支柱產業的發展相吻合,符合陜西工業支柱產業的技能型人才培養需求。
2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存在的問題
十幾年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本省乃至全國培養了大批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高技能型人才,然而隨著陜西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還不能完全跟上產業經濟發展的步伐,學院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之間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
2.1 專業發展不夠平衡
以與第二產業相關專業為主的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與專業之間差異顯著。首先,與第二產業相關的專業明顯超過與第三產業相關的專業,在專業數量、招生人數、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等方面均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其次,與第一產業相關的專業在發展程度上也有所不同。裝備制造專業無論在招生人數、專業數量、專業建設方面都優于能源化工、紡織服裝、計算機通信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類專業。再次,同為裝備制造業的專業,其發展速度與規模也完全不同。機械設計與制造、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和電氣自動化技術等專業,無論是從辦學規模、專業投資還是專業影響力都非常出色,而另外一些專業,如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精密機械技術、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等專業,其專業發展并不理想。
2.2 部分專業定位不夠準確
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中職教育有著完全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模式。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教育更注重掌握實踐技能,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中等職業教育相比,高職教育更強調層次較高的、較為復雜的綜合職業技能訓練。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部分第三產業類專業定位不夠準確。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其培養目標的定位偏高或者偏低,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與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目標不符,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導致學生在畢業后不能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
2.3 專業設置短期行為較為顯著
近年來,受市場因素影響,為了單純追求招生人數,擴大辦學規模,部分高等職業院校在進行專業設置時,短期行為現象非常明顯,沒有對市場需求進行中長期預測與整體分析,導致很多專業在開辦短時間后不得不停辦。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也存在由于短期行為導致出現不少短命專業的情況。由于短期行為明顯,故部分專業設置效益不高。據統計,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近幾年以來撤銷了現代教育技術、法律事務等15個專業,這些專業都是因為當年的招生數少于30人而被撤銷(甚至有專業當年招生為0人,如公共關系專業)。
3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的改進建議
針對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的優勢和不足,筆者就如何優化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結構,提出以下幾點改進構想。
3.1 多設置與第三產業相關的專業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新職業不斷涌現,增加最多的是現代服務業領域。無論是大型商務活動、個人商務指導,還是家庭生活服務以及休閑娛樂,都已產生了大量新職業。這就為高職院校的第三產業類專業提供了專業設置空間。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則應根據本院第三產業的教學資源,開辦一些符合現代服務以及新型生活方式的專業。
在原有相近專業的基礎上,學校要拓展專業內涵、調整專業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立足現代服務業發展,多設置與第三產業相關的專業,以適應陜西省支柱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需要。endprint
3.2 把握專業內涵,合理設置專業
隨著社會飛速發展,大量傳統的職業崗位正在慢慢消失,而更多新的技術崗位不斷出現,而一些目前還存在的職業,其內在的技術含量隨著新技術、新工藝大量應用也在發生著革命性的變化。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要使專業設置能適應社會發展,適應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和技術結構變化的需要,就要時刻關注社會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掌握其職業及崗位的內涵變化,為合理設置專業奠定基礎。
3.3 專業設置注重科學性和長遠性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高職教育示范院校,更要在專業設置及專業建設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學校在設置專業時要進一步注重科學性和長遠性,進行深入的市場調研,堅持對人才需求的整體分析和中長期預測,時刻關注區域經濟的長遠發展,充分考慮市場對人才的長期需要,培養適應社會長期發展需要的人才。
4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專業設置的保障措施
學校要優化專業設置,達到預期目標,應有一定的保障措施。筆者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4.1 建立專業設置管理委員會
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根據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經濟社會現狀及發展趨勢,進一步加大專業設置的宏觀調控和管理,正確引導高校科學合理地進行專業設置。
高校要建立高層的專業設置管理委員會,并根據國家教育部對專業設置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統籌、協調、宏觀管理和監督。同時,專業設置管理委員會要根據一定時期內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強化審批專業設置的程序,嚴格審查新設專業必須具備的條件,對高職院校設置專業進行宏觀指導。
4.2 構建專業設置預測機制
要保證專業設置與建設優化工作能行之有效地實施,學院應構建專業設置預測機制。具體來說,各專業指派專人,定期到省內外一些企事業單位進行走訪調查,及時掌握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掌握行業對新技術的應用推廣情況,了解他們對各種專業人才的需求狀況。同時,各專業要根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了解學院在專業設置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課程設置方面有無漏缺,在校內實訓方面有無不到之處。此外,各專業通過全面收集信息,獲得專業設置的各種有用資料,以利于專業設置的改進和優化。
4.3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專業設置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因此,學校要努力建成一支師德修養好、教育觀念新、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結構優化和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對于設置專業至關重要。師資隊伍建設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學校要改變專業教師中的人員結構;第二,學校還要提高師資隊伍建設中教學名師、專業帶頭人和教學團隊數量;第三,學校要根據專業設置和專業建設需求,任命教學和學術水平都非常高的教授為專業帶頭人,由專業的骨干教師和校企合作的企業高級技術人員聯合組成教學團隊;第四,學校要加強學術交流活動,為學院教師進行教學研究創造條件。
4.4 構建校內外實訓基地
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彰顯專業特色、優化專業設置、提高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學校要構建一套能為專業服務,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實訓基地,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一是要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學院可采用多種方式籌集資金,以改善實訓基地的條件;二是要探索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新模式,學校可將校內的生產實訓和生產經營結合起來,在降低資金消耗的同時提高專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三是要加強校外頂崗實習力度,學校提高頂崗實習的質量與效果,使校外頂崗實習的工作內容能夠與學生的專業技能相統一。
主要參考文獻
[1]宋海濤.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高等農業教育,2009(2).
[2]何靜.我院專業設置與區域產業結構關聯性分析[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3]張建華.試論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
[4]吳言.專業設置預測變革方向:定性與定量相結合[J].職業技術教育,2008(8).
[5]李翠蓮,喻穹.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7(9).
[6]吳亞曼.加強高職專業建設的幾點思考——以撫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09(50).
[7]趙居禮.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7).endprint